可能疾病 | 疾病描述 |
---|---|
病毒性肺炎 | 起病缓慢,有头痛、乏力、发热、咳嗽、并咳少量黏痰。体征往往缺如。X线检查肺部炎症呈斑点状、片状或均匀的阴影。白细胞总数可正常、减少或略增加。病程一般为1~2周。 |
结核 | 结核感染导致人体发病,最常见者为肺结核,其他各组织器官均可发病。典型者有结核中毒症状,如发热、盗汗、乏力、体重下降、精神不振等。不同器官受累症状各异。结核菌素试验为强阳性,确诊需找到结核分枝杆菌或典型病理改变。 |
肺炎支原体性肺炎 | 起病缓慢,发病初期有咽痛、头痛、发热、乏力、肌肉酸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等症状。发热一般为中等热度,2~3天后出现明显的呼吸道症状,突出表现为阵发性刺激性咳嗽,以夜间为重,咳少量黏痰或黏液脓性痰,有时痰中带血,也可有呼吸困难、胸痛。发热可持续2~3周,体温正常后仍可遗有咳嗽。肺炎支原体抗体阳性有助于诊断。 |
葡萄球菌病 | 葡萄球菌病是由葡萄球菌引起的感染,属革兰阳性球菌,主要引起疖、痈、毛囊炎、肺炎、脑脓肿、肝脓肿、化脓性骨髓炎及伤口感染等。主要的致病菌有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腐生葡萄球菌等。 |
念珠菌病 | 念珠菌病是由念珠菌属主要是白色念珠菌引起的皮肤、粘膜或内脏器官的真菌病。全身症状有发热、乏力、食欲不振等。各部位发病症状不同。如肺部表现有咳嗽、咳痰、胸闷等。口腔可见口腔粘膜、舌面白色附着物等。 |
败血症 | 败血症是指病菌侵入血循环,并在血中生长繁殖,产生毒素而发生的急性全身性感染。患者反复出现畏寒甚至寒战,高热可呈弛张型或间歇型,皮肤粘膜可见瘀点、瘀斑,累及大关节的关节痛,轻度的肝脾大,重者可有神志改变,心肌炎,感染性休克,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呼吸窘迫综合征等。确诊有赖于标本中分离出细菌。 |
钩端螺旋体病 | 钩端螺旋体病是由致病性钩端螺旋体所引起的一种急性全身性感染性疾病,鼠类和猪是两大主要传染源。起病后3天内,突出的表现是:发热、头痛、全身乏力、眼结膜充血、腓肠肌压痛、全身表浅淋巴结肿大。在起病后3~14日,出现器官损伤表现,如咯血、肺弥漫性出血、黄疸、皮肤黏膜广泛出血、蛋白尿、血尿、管型尿和肾功能不全、脑膜脑炎等。患者热退后各种症状逐渐消退。 |
斑疹伤寒 | 是由斑疹伤寒立克次体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鼠类是主要的传染源。流行性斑疹伤寒起病急,寒战、高热、剧烈头痛、肌肉疼痛及压痛,尤以腓肠肌明显,颜面潮红、眼球结膜充血 。皮疹多于病期第5天全身出现充血性斑疹或斑丘,疹,以后可变为出血性,并有淋巴结、肝脾肿大 。可有精神症状,并发心肌炎、中耳炎等。 |
胆道蛔虫病 | 胆道蛔虫病是肠道蛔虫病中最严重的一种并发症。多见于6~8岁学龄儿童、农民和晚期孕妇。患者多有不当驱蛔虫史或有全身及消化道紊乱史,曾有便、吐蛔虫史。多数症状如下:患者出现剑突下突发性剧烈绞痛、疼痛持续时间不等,而疼痛过后可如常人;恶心、呕吐,呕吐物多为胃内容物,可含胆汁,也有可能吐出蛔虫。蛔虫钻入胆道引起胆管炎导致畏寒、发热,除非虫体退出胆道,炎症缓解,体温多不会自退。另有黄疸等症状。 |
感冒 | 主要表现为鼻部症状,如喷嚏、鼻塞、流清水样鼻涕,也可表现为咳嗽、咽干、咽痒或灼热感,甚至鼻后滴漏感。发病同时或数小时后可有喷嚏、鼻塞、流清水样鼻涕等症状。2~3天后鼻涕变稠,常伴咽痛、流泪、味觉减退、呼吸不畅、声嘶等。可有低热、不适、轻度畏寒、头痛。体检可见鼻腔黏膜充血、水肿、有分泌物,咽部轻度充血。 |
疟疾 | 疟疾是疟原虫所引起的虫媒传染病。发作时畏寒,全身发冷,皮肤起鸡皮疙瘩,全身肌肉关节酸痛。进而全身发抖,牙齿打颤,寒战停止后体温上升,可达40℃以上。高热患者痛苦难忍,甚至出现意识障碍、抽搐等。患者大汗后,体温正常。感觉舒适,但十分困倦,常安然入睡。一觉醒来,精神轻快,食欲恢复,又可照常工作。查到疟原虫可明确诊断。 |
网友、医生言论仅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同意其说法,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
微医提供平台支持 Copyright 2011-2017版权所有。 浙ICP备15034772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