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医生, 我要登录 注册

钩端螺旋体病

钩端螺旋体病简称钩体病,是致病性钩端螺旋体引起的一种常见的自然疫源性传染病和人畜共患病。属于乙类传染病之一。
别名: typhus billosus nostras   外耳氏病   febris hebdomadis   七日热   细螺旋体病   hepatic typhus   外耳病   nanukayami fever  
英文名:
发病部位: 全身  
就诊科室: 感染科  
症状: 发热  
多发人群: 疫区人群  
治疗手段: 综合治疗
是否遗传:
是否传染:

疾病知识

症状

1.症状潜伏期2~28天,一般是10天左右。
2.早期即钩体血症期,一般是起病后3天内,有下列主要症状,体征。 
(1)发热; 
(2)头痛,身痛;
(3)全身乏力; 
(4)眼结膜充血; 
(5)腓肠肌痛,压痛;
(6)淋巴结肿大
3.中期症状明显,主要为各器官损伤的表现,一般是起病后3~10天,按常见临床类型分别叙述如下。 
1)钩体血症型:原称“感冒伤寒型”,本型的临床表现,是早期钩体血症的症状和体征的继续,并无明显器官损伤症状出现,为钩体病的轻型,自然过程一般是5~10天,平均约7天,钩体轻型病例体温常在38.5℃以下,体征亦不明显,基本上无出血倾向(个别可有鼻出血),如一般“感冒”的症状群,部分较重病人,有较明显出血倾向,可有皮肤瘀点,瘀斑,结膜出血,偶有腔道出血,亦有部分严重患者,原称胃肠休克型患者,有不同程度的胃肠道症状,如恶心,呕吐,腹泻,里急后重,腹泻每日一般10次以内,以稀便或水样便为主,少数黏液增多,但无脓血,不恶臭,量不多,少数解柏油样或黑便,此时可伴有低血压或严重休克表现,而钩体病的典型体征反而不甚明显。 
2)肺出血型:本型除初期的钩体血症症状群外,可出现多少不等的血痰或咯血,胸部X线片常显示不同程度,不同范围的出血点,小片或大片融合阴影,根据胸部X线片出血病变的深度和广度,特别是有无急性呼吸,循环功能紊乱的表现,临床上可分为肺普通出血型与肺弥漫性出血型,少数肺出血型有血痰,咯血与较明显肺部X线片出血病变,但无明显急性呼吸,循环功能紊乱者,实际上是一种中间过渡型,但临床上一般宜作为肺弥漫性出血型前期对待。
①普通肺出血型:临床表现与本病钩体血症型类似,仅伴有不同程度的血痰或咯血,胸部体征不显,胸部X线片仅有轻度(点状或纹影增加)病变,不再发展,但如治疗不当特别在发生雅-赫反应后,可迅速转变为肺弥漫性出血型。
②肺弥漫性出血型:原称“肺大出血型”,肺出血缺氧,窒息是本型的特点,病人因肺弥漫性出血而伴发进行性呼吸,心循环衰竭等缺氧,窒息的表现,虽咯血很少或不咯血,预后却十分严重,由于钩体病肺部损害可以是一种进行性,广泛的肺脏内部的溢血,不一定都表现为大量咯血,故“肺弥漫性出血型”的名称较“肺大出血型”应更为恰当。肺弥漫性出血是近年无黄疸型钩体病引起死亡的常见原因,临床上来势猛,发展快,但仍是在渐进性变化的基础上突然恶化的,本型多出现在近年未注射过钩体菌苗的青少年,孕妇或其他易感人群,在病后2~5天,患者未很好休息或仍继续参加强体力劳动,就诊前未用过有效的抗菌药物,病后情绪过度紧张等, 本型可分为三期: 
A.先兆期:病人面色苍白,个别可短期潮红,心慌,烦躁逐渐加重,呼吸,心率进行性增快,肺部逐渐出现呼吸音增粗,继以干啰音或局限性湿啰音,有时吐血痰或咯血,X线胸片呈肺纹增多,散在性点片状阴影或小片融合。 
B.极期:若患者未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先兆期患者在数小时内出现面色极度苍白或青灰,唇发绀,心慌,烦躁迅速加重,呼吸,心率显著增快,第一心音减弱或呈奔马律,双肺满布湿啰音,咯血显著增多或连续不断,少数患者亦可不咯血,X线胸片双肺呈广泛点片状阴影或大片融合。 
C.垂危期:若患者在近期仍未能及时有效地控制病情,可在1~3h或略长时间内病情更为严重,表现极度烦躁不安,神志模糊,甚至昏迷,喉有痰鸣,呼吸不规则或明显减慢,高度发绀;继而口鼻涌出不凝的血性泡沫液体,心跳减慢,最后呼吸心跳停止,以上三个时期的演变,短则数小时,长则12~24h,有时三期不能截然分开,偶有暴发起病者,起病24h内即迅速出现肺弥漫性出血,再过几小时,即因抢救无效死亡,在黄疸出血型病例中,亦偶可发生肺弥漫性出血,多在黄疸出血高潮,一般不如无黄疸型的发展急剧凶险,原因不明。 
3)黄疸出血型:此型原称外耳病,近年国内渐少见,早期主要为钩体血症症状群,但在病程4~8天,体温开始下降时出现进行性黄疸,出血和肾功能损害,一些重病例可因尿毒症,大出血或因肝性脑病而死亡;一些轻病例,当黄疸出现后,全身中毒症状逐渐减轻,于短期内进入恢复期。
①黄疸与肝损害:多数病例于发病后4~8天出现黄疸,亦有少数病例于发病后2天出现,黄疸逐渐加深,于病程10天左右达高峰,肝脏轻至中度肿大,触痛伴肝区叩痛,部分患者有脾脏轻度肿大,黄疸深浅不一,持续7~10天后逐渐减轻,但胆红素也可达400~600μmol/L或更高,可伴发皮肤瘙痒,相对缓脉,顽固性呃逆,一般说来,深度黄疸多数伴有明显出血和肾衰竭,预后较差,肝衰竭国内20世纪50年代报告约占本型死亡病例的10%~20%,深度黄疸患者,如无肝功能严重改变,同时也无明显出血或肾脏损害者,预后较好。
②出血:常见有鼻出血,皮肤,黏膜瘀点,瘀斑,紫癜,咯血,尿血,阴道流血;呕血,特别是消化道大出血常引起休克而死亡,少数患者可同时发生肺弥漫性出血或严重的肾上腺出血休克而致死。
③肾脏损害:黄疸出血型患者几乎均并发肾功损害,且为本型死亡的重要原因,约占死亡病例的60%~70%,但肾损害轻重不一,轻者仅有少量尿蛋白,显微镜下血尿,少量白细胞,管型等,在钩体血症症状群后期即可出现,病程10天左右即趋于正常,重者发生肾功能不全,多在黄疸高峰时出现,表现为尿少,尿色深黄,尿中蛋白质量多,有管型,显微镜或肉眼血尿,或发生无尿,常持续4~8天,有时可长达10天以上,血中非蛋白氮,尿素氮,肌酸酐增高,也多在病期10天左右达高峰,以后逐渐下降,有时肾功能不全可早在黄疸出血前即发生,随黄疸加深而日趋严重,可发生酸中毒,尿毒症,甚至昏迷。 
4)肾衰竭型:单纯的肾衰竭型钩体病极为少见,在钩体病急性期出现少量蛋白尿,红细胞,白细胞或管型是较普遍的现象,如蛋白尿,血尿与管型都极明显,且有氮质血症,但无黄疸者,则称为钩体病的肾衰竭型,可出现少尿,无尿,尿毒症,酸中毒,昏迷等临床表现。患者少尿或无尿常发生于病程的第1周内,多发生于休克后,持续时间长短不等,长者可达10天或更长,短者仅1~2天,本型患者一般预后良好,多数患者通过少尿期,多尿期和恢复期而康复,不留后遗损害,少数重症患者在少尿,无尿期可并发肺水肿,高钾血症,高磷低钙血症等,可因高钾血症,尿毒症,酸中毒,昏迷致死,在多尿期可并发低钾血症,肺及泌尿道感染等。 
5)脑膜脑炎型:一般在钩体病发病数日后,即出现脑膜刺激症状,如严重头痛,烦躁不安,嗜睡神志不清,谵妄,瘫痪等脑炎症状,重症可有昏迷,抽搐,急性脑水肿,脑疝及呼吸衰竭等,脑脊液检查压力增高,蛋白质增加,白细胞数一般在0.5×109/L以内,以淋巴细胞为主,糖正常或略有减少,氯化物多正常,脑脊液分离出钩体的阳性率较高,以脑膜炎症状群为主者称脑膜炎型,病情较轻,预后较好,以脑炎或脑膜脑炎症状群为主者,称脑炎型或脑膜脑炎型,一般病情较重,预后较差。在钩体病发展过程中,有时不能截然划分上述各型,各型主要症状可相互转化或同时存在,如肺弥漫性出血或脑膜炎症状也可在其他型出现。 
4.后期为恢复期或后发症期,一般是起病10天以后,多数患者热退后各种症状逐渐消失,趋于痊愈,少数患者退热后约经数日到3个月或更长些的时间内,可再次出现症状,称后发症

病因

1、传染源:  鼠类及猪是主要传染源。
2、传播途径 当人们接触携带钩体病菌动物污染的水体或食物后,钩体经人体粘膜或皮肤伤口进入人体,从而引发该病。
3、 高危人群 人群对本病普遍易感,以农村青壮年发病为主,集中在农忙季节,对疫区人民的生产生活和健康造成极大危害。
4、流行特征 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以夏秋季为流行高峰,冬春季少见。钩体病按流行形式可分
①雨水型:降雨使环境积水,带菌动物的粪尿外溢,污染环境而感染;
②稻田型:带菌鼠在稻田中偷吃稻谷,排尿于田中,农民接触疫水而感染;
③洪水型:洪水泛滥使有钩体存在的畜舍、厕所等被冲溢,水被污染而感染;
④散发型:因其他钩体带菌动物污染而感染。其中南方以稻田型和雨水型为主,北方以洪水型和雨水型为主。

检查

实验室检查:
1、病原体检查:可直接采用安实业向外界或染色直接镜检法检查钩体,但受标本中钩体数量较少的影响,阳性率不高,钩体分离培养需较长时间,仅能作回顾性确诊。
2、血清学检查:主要采用显微镜凝集试验,以血清效价≧1:400或双份血清抗体效价 ≧ 4倍增高为阳性。

诊断

1、流行病史
2、临床特点为高热、全身酸痛、乏力、球结合膜充血、淋巴结肿大和明显的腓肠肌疼痛等
3、显微镜凝集试验(血清效价≧1:400或双份血清抗体效价 ≧ 4倍增高)阳性

治疗

1.一般治疗强调早期卧床休息,给予易消化饮食,保持体液与电解质的平衡,如体温过高,应反复进行物理降温至38℃左右。
2、病原治疗:青霉素国外常用大剂量,国内多用首次肌内注射40万U,以后每6~8h再用同等剂量重复,直到体温下降2天后,或治疗共7天,儿童量酌减[5万U/(kgd)]。

预后

本病因临床类型不同,病情轻重不一,因而预后有很大的不同。轻型病例预后良好,病死率低;而重症病例,如出现肺大出血、休克、肝肾功能障碍、微循环障碍、中枢神经严重损害等情况者,病死率高。本病的平均死亡率10%左右。如能在起病2日内应用抗生素和对症治疗,则病死率可降至6%以下。有眼和神经系统并发症者有时可长期遗留后遗症。

预防

预防的关键主要有管理传染源、切断传染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①管理传染源:在钩体病疫区要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减少鼠类栖息场所,开展灭鼠防病工作,管理好猪、犬、羊、牛等家畜。一旦发现病人,及时隔离,并对其排泄物如尿、痰等进行消毒。
②切断传染途径:加强疫水和粪便管理,修建厕所,改良猪圈,不让畜粪、畜尿进入附近池溏、稻田和积水中。对污染的水源、积水,用漂白粉及其它有效药物进行喷洒消毒。
③保护易感人群:在流行区和流行季节,青壮年及儿童应避免在疫水中游泳、涉水或捕鱼。与疫水接触的工人、农民尽量穿长统靴和戴胶皮手套,防止皮肤破损、减少感染机会。此外,易感人群和疫水接触者还可注射多价菌苗,被注射者产生的对同型钩体的免疫力可保持1年左右。

健康问答

  • 哪些地方是钩体病的高发区?
    医生头像
    曾海 主任医师 重庆市北碚区中医院 - 重症医学科
    钩体适合在温暖、潮湿的环境生存。因此,气温高、降雨多、水系丰富、气候湿润的地区,都是钩体病的高发区。
  • 宠物狗的钩体病会传染给人吗?
    医生头像
    曾海 主任医师 重庆市北碚区中医院 - 重症医学科
    会的。患病的宠物狗会变成传染源,将钩体传染给宠物主人。所以,宠物狗患钩体病后,须加倍小心照料,并做好自我防护及环境消毒工作。

参考资料

杨光华、吴秀玲等——2007-2011年广西钩端螺旋体病流行病学分析——《实用预防医学》 2013 年 20卷 02 期.

中华医学会——临床诊疗指南传染病血分册——人民卫生出版社.

词条标签

权威编辑

医生头像

创建者:曾海

重庆市北碚区中医院 重症医学科

互联网医学百科

基于健康医疗大数据的全国家庭健康服务平台,欢迎广大医生参与加入医学词条的创建及优化!

推荐词条

发热

词条统计

浏览次数: 4305

编辑历史: 2

最近更新:2017年10月26日 13:27

网友、医生言论仅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同意其说法,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

微医提供平台支持 Copyright 2011-2017版权所有。  浙ICP备15034772号-2

浙公网安备 330483020001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