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医生, 我要登录 注册

胃黏膜病

胃黏膜病中最常见的是胃黏膜脱垂,是由于异常松弛的胃黏膜逆行突入食管或向前通过幽门管脱入十二指肠球部,临床上以后者多见。临床症状表现有腹痛,上消化道出血,恶心、呕吐,消瘦、轻度贫血。
别名: 胃粘膜脱垂  
英文名:
发病部位: 胃  
就诊科室: 消化内科  
症状: 腹痛    上消化道出血    恶心、呕吐  
多发人群: 无特殊人群  
治疗手段: 手术治疗
并发疾病: 消化道出血  
是否遗传:
是否传染:

疾病知识

症状

1.腹痛 腹痛是最常见的表现,无明显的周期性和节律性,疼痛可在进食后诱发,常呈阵发性疼痛,也可为烧灼痛、不规则的胀痛或刺痛等,一般无放射痛。常常伴有上腹部饱胀不适、嗳气、食欲不振等症状。有时疼痛的出现也常与体位有关,右侧卧位时疼痛易发生,有人认为此点为本病的特征性表现。当脱垂的黏膜阻塞幽门管而发生嵌顿或狭窄时,则出现上腹部持续性剧烈的疼痛,同时伴有恶心、呕吐等症状。 
2.上消化道出血 在胃黏膜脱垂中是较为常见的,多数为少量的出血,少数则可引发大出血,甚至出现失血性休克。出血可由脱垂的黏膜表面糜烂或溃疡引起,也可由脱垂的黏膜嵌顿而引起。同时因常伴有胃和十二指肠壶腹部溃疡,故出血的原因有时难以区别,确诊有赖于内镜检查。 
3.幽门梗阻 其发生率非常低,多数患者发作时有恶心、呕吐,呕吐可在进食后发生,常有上腹部剧烈疼痛,呕吐后疼痛可减轻或消失。 
4.体征 患者有消瘦、轻度贫血,上腹部可有轻压痛。当黏膜嵌顿入幽门管时,可见胃型或胃蠕动波,在上腹部可触及质软的包块,上腹部可有振水音。

病因

胃、十二指肠发生炎症或其他病变时,胃黏膜水肿,黏膜及黏膜下层增生,黏膜下结缔组织松弛,胃黏膜移动度增大;同时胃、十二指肠蠕动功能紊乱,如胃窦蠕动增强,则黏膜皱襞很容易被送入幽门,形成胃黏膜脱垂。一切能引起胃剧烈蠕动的因素,如精神紧张、烟酒、咖啡等均为本病的常见诱因。多数患者常合并胃及十二指肠慢性炎症。

检查

1.内镜检查 检查时可见胃窦黏膜正常或呈点状充血、水肿,有时可见点状出血、糜烂或浅表的溃疡。当胃窦收缩时,黏膜皱襞非常明显,可形成菊花状,掩盖幽门口,当胃窦松弛时,可见到脱入十二指肠的皱襞经幽门管向胃腔内反涌过来。 
2.X线钡餐 X线钡餐检查是诊断胃黏膜脱垂的重要依据,但是X线表现多样,而且常为一过性,在右前斜卧位检查时,阳性发现率较高。

诊断

本病无特征性临床表现,因此,需与下列疾病相鉴别:
1.胃息肉、十二指肠壶腹部息肉
2.消化性溃疡  
3.幽门括约肌肥大 
4.幽门前区癌 此外,也要与慢性胃炎和功能性消化不良相鉴别,用内镜检查有助鉴别诊断

治疗

1.一般治疗 本病以内科治疗为主,但并无特效药。注意饮食,少吃多餐,戒烟酒,避免刺激性食物;注意体位,采用左侧卧位,尽量避免右侧卧位;可给予镇静药和抗胆碱能类药物,以抑制过强的胃蠕动,以减少脱垂机会,应尽量避免使用促胃动力药,以免加重黏膜脱垂。有幽门梗阻者应禁食、胃肠减压,并补液、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对伴有胃炎、溃疡或上消化道出血者应给予相应的治疗。而内科保守治疗失败时,需考虑行外科手术治疗。 
2.胃镜下治疗 微波治疗, 高频电刀切除法治疗。 
3.手术治疗 严重及反复发作的上消化道出血,幽门梗阻伴有持续性呕吐或剧烈上腹疼痛,经内科治疗无效,怀疑癌变者可考虑手术治疗。至于手术种类,目前认为以胃远端切除术及胃十二指肠吻合术疗效最好。

预后

本病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就目前所知,一切能引起胃剧烈蠕动的因素,均可引起本病,本病以内科治疗为主,但无特效药物。药物治疗原则是减少胃蠕动,避免胃窦黏膜脱入幽门管,同时也要积极治疗并存的疾病。严重及反复发作的上消化道出血,幽门梗阻伴有持续性呕吐或剧热上腹疼痛,经内科治疗无效,怀疑癌变者可考虑手术治疗。至于手术种类,目前认为以胃远端切除术及胃十二指肠吻合术疗效最好。

预防

目前尚无相关资料。

健康问答

  • 胃黏膜脱垂的原因有哪些?
    医生头像
    王学廉 主任医师 唐都医院 - 神经外科
    (一)发病原因当胃窦部有炎症时,黏膜下的结缔组织变为松弛,胃黏膜和黏膜下层水肿、增生、肥厚,形成增生、冗长的黏膜皱襞。同时胃蠕动增强...,则黏膜皱襞很易被送入幽门而形成胃黏膜脱垂;此外,黏膜肌层功能不良,在胃窦收缩时不能把胃窦黏膜保持正常的纵形皱襞,相反卷起呈环形,结果被收缩的胃窦推送入幽门形成胃黏膜脱垂;当恶性病变浸润黏膜时,可造成黏膜增生、冗长,正常的胃黏膜的活动性丧失,肥大的黏膜作为异物,被增强的胃蠕动挤出幽门管,导致胃黏膜脱垂;当胃的解剖异常时,即胃窦存在一层黏膜隔,阻止了黏膜的逆行蠕动,易产生此病。此外,精神紧张、烟酒、咖啡刺激,化学因素和机械性刺激等因素,可引起胃的剧烈蠕动,也可导致胃黏膜脱垂。(二)发病机制正常情况下,胃幽门处黏膜较厚,黏膜与黏膜下层共同形成皱襞,且排列不规则,在幽门括约肌的内面黏膜形成皱襞,称为幽门瓣。其生理功能为:当幽门括约肌收缩时,将幽门关闭,以阻止胃内容物进入十二指肠,因此当胃蠕动时,就有将幽门处的黏膜挤出幽门而脱入十二指肠的倾向。但由于黏膜肌的作用,胃窦黏膜能自行改变其皱襞的大小、形状、位置及移动方向,而不受胃肌层收缩的支配。在胃窦收缩前,该处黏膜皱襞呈纵行排列与胃纵轴平行。因胃黏膜肌的收缩,该处皱襞有远离幽门的倾向,这样就保证了胃窦收缩时不致将该处黏膜推入十二指肠中。下拉查看详情

词条标签

权威编辑

医生头像

创建者:王学廉

唐都医院 神经外科

互联网医学百科

基于健康医疗大数据的全国家庭健康服务平台,欢迎广大医生参与加入医学词条的创建及优化!

词条统计

浏览次数: 1594

编辑历史: 1

最近更新:2017年07月27日 16:07

网友、医生言论仅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同意其说法,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

微医提供平台支持 Copyright 2011-2017版权所有。  浙ICP备15034772号-2

浙公网安备 330483020001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