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医生, 我要登录 注册

直肠肿瘤

直肠肿瘤包括直肠良性肿瘤和直肠恶性肿瘤,在前期表现方面,二者常见症状为便血及大便习惯改变,但也可毫无症状,仅在直肠指诊或内窥镜检查时发现。直肠癌
别名: 直肠癌   直肠息肉  
英文名:
发病部位: 直肠  
就诊科室: 中医肛肠科   肛肠外科   普外科  
多发人群: 中老年人  
治疗手段: 手术治疗 消化内镜 药物治疗
并发疾病: 肠梗阻  
是否遗传: 不确定
是否传染:

疾病知识

症状

一、便血 
息肉便血多发生于便后,血色鲜红,不与便相混,出血量多少不等。当息肉较大、位置较低时,一次可以便血数毫升、数十毫升直至数百毫升。出血时可以是隐性,仅粪便镜检有红细胞或潜血试验为阳性,多见于息肉位置较高或息肉较小。若息肉位置较高,数量多时,血液常与大便相混。直肠癌便血,很多情况下同时混有黏液或脓液,这种血的颜色比痔疮出血颜色要暗一些。
二、肠道刺激症状
 如腹部不适、隐痛、腹泻、脓血粘液便、里急后重、便次增多、大便变细等。如乳头状息肉则以腹泻为主要特征,瘤体分泌大量粘液,自肛门排出,长期可导致低蛋白血症和水电解质平衡失调。
三、脱出 
息肉较低,蒂较长时,大便时息肉可脱出于肛外。 但是直肠癌灶少见脱出。
四、由于肿瘤消耗,患者还可能出现贫血、无力、体重减轻、低烧、营养不良等全身症状。

病因

具体病因不明,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 
1、直肠慢性炎症时直肠癌的一大病因,如慢性溃疡性直肠炎、慢性血吸虫病形成的肉芽肿等与直肠癌的发生有直接关系。 
2、直肠腺瘤癌变是引发直肠癌的直接原因。 
3、饮食中,肉类、蛋白质、脂肪等摄入量的提高,发病率明显提高。 
4、遗传因素:家族成员中三人以上患结直肠癌,其中二人为同一代;至少相近的两代人均有发病;至少有一人是在50岁以上诊断为结直肠癌。
     

检查

1.直肠指检 息肉指诊时,可扪及直肠内有柔软的球形肿物,活动有蒂或无蒂,表面光滑。多发性息肉病时,可扪及直肠腔有葡萄串样大小不等的球形肿物,指套上有血或血性粘液。 直肠癌指诊可触及质硬、凹凸不平肿块;晚期可触及肠腔狭窄,肿块固定。指套见含粪的污浊脓血。 
2.直肠镜可窥视距肛缘15cm以内之肠腔状况。乙状结肠镜可窥视距肛缘30cm(纤维乙状结肠镜可窥视距肛门60厘米)以内之肠腔状况。对直肠息肉的患者,一般先行直肠镜或乙状结肠镜检查,如有必要,再行纤维结肠镜检查全结肠情况。通过内镜检查可发现病变的大体类型、大小、范围等情况,可镜下取组织做进一步定性诊断。
3.常用钡、气双重造影法。充钡时,息肉表现为圆形充盈缺损,常光滑整齐,稍可活动,往往需要加压时才能显示。如息肉带蒂,蒂显示为带状透明影,并可见息肉有一定的可动性与蒂始终相连。排钡后息肉表面与肠粘膜上有钡剂残存,息肉显示为圆形阴影。在钡、气双重造影片上,息肉显示更为清楚。钡肠可见肠腔内有很多弥漫分布的小充盈缺损,粘膜皱壁明显紊乱变形,肠管轮廓很不整齐,肠腔并无明显狭窄。直肠癌时可表现为肠腔狭窄、粘膜皱壁明显紊乱变形。
4.盆腔磁共振及腹盆腔CT 检查  可明确肿瘤部位、与周围邻近结构的关系、局部浸润转移情况,有助于直肠癌术前临床准确的分期,制定合理的治疗的策略。

诊断

凡40岁以上有以下任一表现者应列为高危人群:1.一级亲属有结直肠癌史者;2.有癌症史或肠道腺瘤或息肉史;3.大便隐血试验阳性者;4.以下五种表现具两项者:黏液血便、慢性腹泻、慢性便秘、慢性阑尾炎史及精神创伤史。高危人群更应定期检查,警惕肠癌的发生。结合内镜检查可明确诊断。
鉴别诊断如下:
1.与痔的鉴别诊断:痔为常见的肛肠良性疾病,其临床表现为肛门岀血,血色鲜红,一般量不多,为手纸染血、便后滴血、粪池染血等,大便本身不带血,或仅有少许血迹。岀血一般为间歇性,多为大便干结时或进食辛辣刺激食物后出现。不伴腹痛、腹胀。无大便变细或大便性状改变(如大便带沟槽)。直肠指诊无明显肿块,指套一般不染血。反之,直肠癌为大便带血,血色鲜红或暗红,一般为每次大便均带血。直肠癌导致肠梗阻时可有腹痛、腹胀等。大便可变形。直肠指诊多数情况下可触及肿块,指套多染血。 
2. 与肛裂的鉴别诊断:肛裂为肛门岀血,血色鲜红,一般量不多。其特点是伴排便时及排便后肛门剧痛。肛门视诊可见肛门皮肤裂口,有时可见前哨痔。指诊有时可触及肥大肛乳头,一般指套无染血。

治疗

一、直肠息肉的治疗
对于单发息肉或息肉较少(2~5个)者,一般采用电灼切除、冷冻疗法和手术结扎切除术。如病理检查发现有癌变的,应采取手术切除腺瘤及部分肠管、淋巴的方法(即大肠癌手术方法治疗)。
二、直肠癌的治疗
一)手术治疗
1.对0期直肠癌;肿瘤小于2厘米、轻度浸润的粘膜下癌:可采用内窥镜下粘膜切除或经肛门肿瘤切除,术后注意定期复查、随访。
2.对肿瘤大于2厘米的0期直肠癌、深部浸润的粘膜下癌、II 期及III期癌采用肠管切除+淋巴结清扫手术(D2或D3) 
3. 对于IV期的直肠癌(伴远处转移等情况的直肠癌) 
(1)如直肠癌及转移癌均能切除则采用手术切除之 
(2)对于转移癌及原发灶均不能切除的直肠癌,采用手术以外的处理措施(化疗、放疗等) 
(3)对于转移灶能切除而原发灶不能切除的直肠癌,采用手术以外的处理措施(化疗、放疗等)
 (4) 对于转移灶不能切除而原发灶可以切除的直肠癌,可以考虑手术切除原发灶,对转移灶采用手术以外的处理措施;对于无大出血、高度贫血、狭窄及穿孔等的直肠癌(转移灶不能切除而原发灶可以切除的)也可以采用手术以外的处理措施。 
II期及III期直肠癌手术方式 :
1. 经腹直肠癌根治术(Dixon手术) 
2.经腹直肠癌切除、远端关闭、近端造瘘术(Hartmann手术) 
3.内括约肌切除术(Intersphincteric resection, ISR) 
4.腹会阴联合直肠癌根治术(Miles’手术) 
保留肛门手术方式:
1. 经肛门手术:适合于距肛缘5厘米以内早期直肠癌 
2. 经后路途径手术:适合肛缘6-9厘米早期直肠癌 
3. 经腹直肠癌根治术:适合肿瘤下缘距肛缘距离大于7厘米(理论上此术式要求肿瘤下距 肛缘最少要大于5厘米(早期癌),对进展期癌最少距离要求大于6厘米)。
4. 经肛门内外括约肌间直肠癌切除、结肠肛管吻合术:适合肿瘤下缘距肛缘2.5~5厘米的高、中分化直肠癌,此术式为保留肛门手术的极限术式,可使保肛率提高至80%。 
5. 经腹骶直肠癌根治术:适合肿瘤下缘距肛缘有一定距离(6~8厘米),但单纯经腹手术 有困难(不能保证下切线安全的情况下)的原发直肠癌。 
二)、直肠癌的新辅助放化疗    
(1)直肠癌术前治疗推荐以氟尿嘧啶类药物为基础的新辅助放化疗。   
(2)T1~2N0M0或有放化疗禁忌的患者推荐直接手术,不推荐新辅助治疗。   
(3)T3和(或)N+的可切除直肠癌患者,推荐术前新辅助放化疗。    
(4)T4或局部晚期不可切除的直肠癌患者,必须行新辅助放化疗。治疗后必须重新评价,并考虑是否可行手术。新辅助放化疗中,化疗方案推荐首选持续灌注5-FU,或者5-FU/LV,或者卡培他滨单药。建议化疗时限2~3个月。  
三)、直肠癌辅助放化疗    
T3~4或N1~2距肛缘≤12 cm直肠癌,推荐术前新辅助放化疗,如术前未行新辅助放疗,建议辅助放化疗,其中化疗方案推荐氟尿嘧啶类单药。

预后

直肠息肉为良性肿瘤性疾病,内镜下切除后完全治愈,预后好。直肠癌的预后与肿瘤分期密切相关,直肠癌早期手术后3年生存率可达60%-90%,患者在后期接受辅助治疗并注意休养,还是有极大可能实现人瘤共存的。

预防

1、饮食中应尽量避免“三高一低”的食物:高脂肪、高蛋白、高热量、低纤维的食物避免过多摄入,发扬中国传统饮食文化,饮食要杂而广,不要偏食。发霉的花生,酸菜、咸鱼、腊肠等腌制品、熏制品不可过度食用。
2、养成良好生活习惯,不吸烟、不酗酒。
3、密切注意大便性状、排便习惯的变化:当出现粘液便、血便、黑便、大便不成形、大便便条变细,大便排便习惯的变化、排便次数改变,经常腹泻或者排便困难等症状时,一定要前往医院做正规检查。

健康问答

  • 直肠手术后饮食应注意什么?
    医生头像
    冯智军 主治医师 甘肃省第二人民医院 - 肿瘤介入科
    在直肠肿瘤的术后饮食上,患者应注意以下方面: 鸡蛋易产生臭味禁食术后禁食3-4天,等肠蠕动恢复,人工肛门排气即有气泡从造口溢出后,...可进流质饮食,选择的食物应选择易消化富有营养的食品,如菜汤、米汤、藕粉等。直肠肿瘤的术后饮食 最好是少食多餐,每2—3小时进食一次,每日6—7餐。 一周后可进半流质饮食,选择富含蛋白质、低纤维素的食物,如面条、稀饭、馄饨等,也应少量多餐,每日5—6餐。 两周后可进食易消化的少渣普食,禁食粗粮及纤维多的蔬菜,如芹菜等,以减轻肠道负担。 为了方便造口护理,最好别选择以下:对肠道刺激性强的食物,如冷饮、生的或未完全煮熟的食物;含酒精类饮料最好别喝;易产气的食物,如洋葱、地瓜、椰菜、豆类、萝卜等;易产生臭味的食物,如洋葱、鸡蛋、朱古力、葱、虾等;难消化并易造成阻塞的食物,如,柿子、葡萄干、干果、核桃及油煎食物等;易引起稀便的食物,如咖喱、咖啡、蒜头及香精等。 患者出院后宜进食易消化营养丰富的均衡饮食,生活饮食注意规律,平时注意饮食卫生,不吃生、冷、坚硬、煎炸、腌制食物,禁忌烟酒,养成定时排便的良好习惯。下拉查看详情

词条标签

直肠肿瘤  直肠恶性肿瘤  直肠息肉  直肠良性肿瘤  普外科  肛肠外科 

权威编辑

医生头像

创建者:冯智军

甘肃省第二人民医院 肿瘤介入科

互联网医学百科

基于健康医疗大数据的全国家庭健康服务平台,欢迎广大医生参与加入医学词条的创建及优化!

词条统计

浏览次数: 5949

编辑历史: 2

最近更新:2017年10月26日 19:32

网友、医生言论仅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同意其说法,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

微医提供平台支持 Copyright 2011-2017版权所有。  浙ICP备15034772号-2

浙公网安备 330483020001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