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医生, 我要登录 注册

胆囊癌

胆囊癌是指发生于胆囊上皮组织的恶性肿瘤,多为原发性,也可有继发性,是胆道系统中较为常见的恶性肿瘤,按照生长方式分为浸润癌、乳头状癌和粘液癌,其中浸润癌最多见,占70%左右,好发于胆囊体部和胆囊底部。
别名: 胆恶性肿瘤   胆囊细胞癌  
英文名:
发病部位: 胆  
就诊科室: 肝胆外科  
症状: 胆囊炎反复发作   人中异常   老年人黄疸  
多发人群: 女性  
治疗手段: 手术 化疗
是否遗传:
是否传染:

疾病知识

症状

胆囊癌的临床表现多不典型,主要可包括如下症状:
1.右上腹疼痛:由于胆囊癌多与胆囊结石炎症并存故疼痛性质与结石性胆囊炎相似。开始为右上腹不适继之出现持续性隐痛或钝痛,有时伴阵发性剧痛并向右肩放射。
2.消化道症状:消化不良、厌油腻、嗳气、胃纳差。这是由于胆囊功能不足以对脂肪物质进行消化所致。
3.黄疸:在病程晚期出现。癌组织侵犯胆管引起黄疸。
4. 右上腹肿块:是因为肿瘤迅速增长阻塞胆管使胆囊肿大;或肿瘤本身增大形成相应包块。
5.晚期可出现消瘦、发热、乏力甚至出现恶病质。

病因

胆囊癌的确切病因尚不明确,主要与以下因素有关:
1.胆囊结石:胆囊结石与胆囊癌关系密切,是最常见的危险因素。胆囊结石患者的胆囊癌发生率比无结石者高7倍。国内研究显示20%~86. 6%的胆囊癌患者合并有胆囊结石,国外报道则高达54.3%~100%。
2. 胆囊炎:胆囊炎促发癌变多是经过胆囊黏膜的逐级增生而发生的。
3. 胆囊良性肿瘤:胆囊腺瘤和腺肌增生症与胆囊癌的关系最为密切,是较为公认的胆囊癌癌前病变。
4. 胆囊造痿、先天性胆管扩张、胰胆管合流异常均与胆囊癌发生有密切关系。研究表明,胰胆管合流异常者,胆囊癌的发生率关25%,正常汇合者,胆囊癌发生率为1.9%。
5. 其他因素:有报道肠道的慢性炎症性疾病、胆囊慢性伤寒杆菌感染、Mirizzi综合征等与胆囊癌的发生相关。

检查

1. B超检查:是首选检查方法,通过超声内竟还可以能进一步判定胆囊壁各层结构受肿瘤浸润的程度。
2. CT或MRI: 根据肿瘤生长类型分为增厚型、结节型和实变型。
3. 肿瘤标记物:CEA、CA19-9、CA125、CA15-3等肿瘤标记物仅作为胆囊癌的辅助检查。
4. 细胞学检查:可以直接取活检或抽取胆汁查找癌细胞,但阳性率不高,可结合影像学检查作出诊断。

诊断

胆囊癌早期无特异性临床表现,或只有慢性胆囊炎的症状,早期诊断很有困难,一旦出现上腹部持续性疼痛,包块,黄疸等,病变已到晚期,其各种检查亦出现异常,因此,对于胆囊区不适或疼痛的病人,特别是50岁以上的中老年患者有胆囊结石,炎症,息肉者,应进行定期B超检查,以求早日明确诊断。

治疗

1. 手术治疗:根治性手术是原发性胆囊癌患者获得治愈可能的唯一方法。对于胆囊及邻近脏器癌灶及区域性转移淋巴结可清楚,剩余肝脏功能可代偿且其脉管系统完整性可保留或可重建,且手术创伤患者可耐受者可进行胆囊癌根治手术;而姑息性手术仅适用于解除胆道或消化道梗阻。
2. 化疗及放疗:对于≥T2期,R1切除或淋巴结阳性的胆囊癌患者,术后予以化疗及放疗可改善总体生存率。研究证实,放疗可减缓局部侵犯及提高淋巴结阳性患者的远期生存率。对于无法手术的患者,化疗可改善整体生存率;而放疗仅能缓解疼痛症状,对生存率无显著影响。

预后

胆囊癌总体预后较差,患者5年总生存率仅为5%。胆囊癌的预后很差,总的5年生存率不足5%。主要与该肿瘤的恶性程度高,转移、扩散较早,早期确诊率和手术切除率均很低有关。正如前面提到的,肿瘤治疗的效果与胆囊癌的分期密切相关。凡按良性胆囊疾病行胆囊切除术后偶然发现的Ⅰ、Ⅱ期胆囊癌的病人,常能长期存活,据报道5年生存率可达64%~86%;相反,Ⅲ期以上的病例预后很差。肿瘤若已侵犯至胆囊全层时,则几乎均在术后2.5年以内死亡。
由于早期胆囊癌的预后显著优于发生淋巴结转移者,故努力提高无症状的早期胆囊癌的检出率成了近年来研究的热点。从目前国内外的研究情况看,要做到及时发现早期胆囊癌,只能是对胆道良性疾病手术治疗。通过对胆囊癌的癌前疾病和高危因素的处理,从而提高胆囊癌的治疗水平。

预防

定期进行B超等检查是早期发现胆囊癌的关键,对已发现的胆囊病变要密切观察其变化,必要时及时采取措施解除病变是可以明显降低胆囊癌的发生率。

健康问答

  • 胆囊息肉会癌变吗?
    医生头像
    胡海 主任医师 上海市东方医院总院 - 胆石病(外)
    说到底就怕胆囊息肉癌变。因为现在无法早期明确胆囊癌的诊断,待到临床上有症状时往往已属晚期。所以临床上对一些征象非常关注,称之为“癌前...病变”,也就是说这些情况与未来发生胆囊癌的关系比较密切,但不是必然联系。动态观察的目的是判断其发展趋势。对你而言,比较安全的做法当然是切除胆囊,消除隐患。观察永远是形态上的,什么时候变很难从形态上早期发现。 微创手术当然是最佳选择!而且可以采取最理想的办法。下拉查看详情

科普文章

未手术的胆囊息肉患者五年随访观察 原创

统计资料显示国内人群胆囊息肉的发病率为5. 0% ~ 9. 5%。由于部分息肉有癌变的可能,故有些患者很恐慌,急于手术治疗。现就于长期定时体检的固定人群的胆囊息肉检出率、年发病率、长期...

老年胆囊炎的防治(二) 原创

治疗方案   1.一般治疗   (1)积极预防和治疗细菌感染及并发症,注意饮食卫生,防止胆道寄生虫病的发生,并积极治疗肠蛔虫症。   (2)生活起居有节制,注意劳逸结合、寒温适宜...

点击查看更多

胆囊息肉可以保守治疗吗? 原创

胆囊息肉是一种多发病 ,有单发及多发性胆囊息肉两种表现。按病变性质可分为非肿瘤性病变:其中以胆固醇息肉最为多见,其次为炎症性息肉、腺瘤样增生及腺肌瘤等。肿瘤性病变:此类病变中以良性的腺...

无症状胆石切莫等闲视之 原创

没有症状不意味着没病:近年我们身边胆石症日渐普遍,因此患者只要发病不频繁,一般都不以为然,胆结石是异物,常使胆囊产生慢性炎症,表现为胆囊壁增厚、周围有炎性粘连,或粘膜有胆固醇结晶沉积,...

胆囊息肉病应该做哪些检查? 原创

胆囊息肉患者需要了解胆囊息肉的检查方法,可以选择经济合适的检查方法,也能更好的配合医师治疗。 胆囊息肉临床上首选超声检查。B超检查方法简便、准确率高、无创伤、价廉、易为众多患者接...

无腹痛发作的胆囊结石要紧吗? 原创

临床上经常遇到没有上腹疼痛发作的胆囊结石患者,长期不愿手术。近年来,国内外越来越多的研究和事实证明,慢性胆囊炎胆囊结石患者,一旦胆囊壁增厚,胆囊缩小或胆囊长期炎症刺激,都可能导致胆囊收...

无症状胆石切莫等闲视之 原创

胆结石发病率越来越高,许多患者因其普遍而不以为意,或是对治疗方法举棋不定而拖延不治,其实忽视胆结石可能造成比较严重的后果。   胆结石有时很“安静”   很多人在体检时,通过B超发...

“无痛性胆囊结石”不治疗要紧吗 原创

胆囊结石症状发作时,患者常常因为耐受不了剧烈疼痛迅速来治疗。但是,往往那些与患者长期和平共处、相安无事的无痛性胆囊结石,容易被人忽视。这些病人通过体检等知道自己胆囊内有结石,但没有疼痛...

胆囊息肉患者问答 原创

患者:我患胆囊息肉已两年,原查有两三个0.3CM左右,前几天去复查有六七个0.5-0.8CM,请问该怎样治疗,能做内镜微创手术吗?谢谢! 上海东方医院普外科胡海:说到底就怕胆囊息肉癌变...

胆石病问答(3) 原创

1、得了胆囊息肉是否一定要治疗? 答:胆囊息肉大体分三种。胆固醇性息肉为多发性,直径一般不超过3MM,不会癌变,所以不必治疗;炎症性息肉是在胆囊炎症背景上产生的多灶性粘膜增生,虽然很...

胆石病防治新概念 原创

近年来在胆石病的防治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展。 1 在发病机制方面 以往的认识只局限在生理生化以及病理生理水平,现在已经在更高的源头寻找原因,即在基因水平来理解人类在进化过程...

胆石病的“四级预防”:符合现代医学模式的新理念 原创

“上医治未病”,这是中国传统医学所创导并在当今医学仍然焕发着生命力的不朽理念。以现代科技为先导的医疗新技术、新方法从实用主义的角度看,的确对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起到了实质性的推动作用并成为...

为什么要保胆? 原创

保胆切胆之辩,由来已久,一直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那么,究竟如何来看待这一问题呢?作者认为,谈论或评判任何一件事,首先要设定一个能为大家认可的标准,或者在当时为大多数人认同的观...

胆囊息肉的防治

胆囊息肉是指胆囊壁向囊腔内呈息肉样隆起的一类病变,又称为胆囊息肉样病变。病人绝大多数无临床症状,且胆囊功能良好。此类病人应予定期随访(3~6个月)。胆囊息肉样病变可分为良性或恶性病变,...

陶瓷样胆囊病的防治

【疾病描述】 陶瓷样胆囊(porcelaingallbladder)即胆囊壁的广泛钙化,也称钙化性胆囊、瓷瓶样胆囊、瓷胆囊、陶瓷样胆囊病等。是一种少见病,占胆囊切除标本的0.0...

胆囊息肉何时需要手术?

患者问: 我是一名建筑师,今年33岁。去年在单位组织的体检中,我通过B超检查发现有胆囊息肉,但是我本人并没有感到什么疾病症状。在今年的体检中,我特意留意了B超的检查结果,发现胆...

著名学者张宝善教授谈"微创新式保胆" 原创

张教授是国内著名外科专家,外科内镜技术的开拓者,微创保胆取石治疗的领袖。作为一为外科大家,能够洞察外科发展之大趋势并具有开阔的胸怀带领具有新思维的年轻学者朝着保留器官功能和人体完成性的...

词条标签

权威编辑

医生头像

创建者:胡海

上海市东方医院总院 胆石病(外)

互联网医学百科

基于健康医疗大数据的全国家庭健康服务平台,欢迎广大医生参与加入医学词条的创建及优化!

词条统计

浏览次数: 8889

编辑历史: 1

最近更新:2016年10月08日 09:42

网友、医生言论仅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同意其说法,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

微医提供平台支持 Copyright 2011-2017版权所有。  浙ICP备15034772号-2

浙公网安备 330483020001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