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医生, 我要登录 注册

外伤性脑脓肿

外伤性脑脓肿不具备传染性。根据脓肿形成的不同病理阶段,临床表现主要有:①急性感染症状;②颅内压增高症状;③脑局灶性定位症状;
英文名: cerebral abscess
发病部位: 脑部  
症状: 喷射性呕吐   颈项强直   抽搐   嗜睡   昏迷   高热   头痛   耳液异常   颅内感染   颅内压增高   意识浑浊浅昏迷  
多发人群: 外伤患者  
治疗手段: 药物 手术
并发疾病: 颅内压增高   脑疝   创伤性脑疝   意识障碍   视盘水肿   惊厥   躯体感觉障碍   共济失调   躯体运动性癫痫  
是否遗传:
是否传染:

疾病知识

症状

外伤性脑脓肿具有3大症状:即感染症状、颅内压增高症状及神经系统局限性揭害症状,有典型表现者诊断不难,但临床上因病程长短和脓肿所在部位、大小、数目不同,其表现差异很大,给早期诊断带来困难。脑脓肿的临床表现:一是全身中毒症状,如高热、恶寒、头疼、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精神萎靡、检查发现白细胞升高等,二是局部组织肿胀,由于占位效应,患者颅内压升高,从而出现血压升高、头疼等脑疝的早期症状,甚至出现嗜睡、意识浑浊浅昏迷等颅高压的症候,此外,脑脓肿的不同位置,也可能产生不同的局部体征。

病因

引起脑脓肿的致病菌主要三类:一是细菌,可以是革兰氏阳性的细菌,也可以是革兰氏阴性的细菌;二是真菌,如霉菌、放线菌、毛霉菌、曲霉菌等,三是寄生虫,如阿米巴、肺吸虫、脑囊虫等;
外伤性脑脓肿的原因主要是外伤的原因引起的。是在受伤后细菌直接进入脑部或者是通过血液流到脑部后,细菌再脑部繁殖后引起的脑组织坏死与感染,具体可分为:
(1)带菌物(如头皮、砂砾、碎骨片、金属片)直接进入脑组织最多见。
(2)颅腔与感染区或污染区(如鼻旁窦、中耳)沟通。
(3)脑膨出直接感染。

检查

1、实验室检查: 
(1)外周血象 脓腔形成后,外周血象多正常或轻度增高。70%~90%脑脓肿患者红细胞沉降率加快。C反应蛋白增加,可凭此与脑肿瘤相鉴别。
(2)脓液检查和细菌培养 通过脓液的检查和培养可进一步了解感染的类型,药敏试验对选择抗生素有指导作用,故穿刺脓液或手术摘除脓腔后,应及时送检,若行厌氧菌培养、送检的器皿应密闭与空气隔绝送检。亦可立即做细菌涂片染色镜检,尤其对脓液已破入脑内和脑室,而脑脊液呈脓性者,镜检可立即初步了解致病菌的种类,以指导用药。 根据脓液的性质也可大致判断细菌的类型,如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脓液呈黄色黏稠状,链球菌呈黄白色稀薄状,变形杆菌呈灰白色稀薄有恶臭,大肠杆菌呈粪便样恶臭,绿脓杆菌呈绿色腥臭。真菌以隐球菌及放线菌常见,可用印度墨汁染色。肺吸虫呈米汤样脓液或干酪样变,脓液内有虫卵。阿米巴脓液呈巧克力色、黏稠无味,在脓壁上可找到原虫滋养体。血培养10%阳性。 脓液培养阳性率30%左右。 
(3)腰椎穿刺和脑脊液检查 通过腰椎穿刺可了解是否有颅内压增高及增高程度,但颅内压增高明显者,尤其病情危重时,腰椎穿刺应视为有“危险”的操作,一般不做。若需要检查时,则操作要非常慎重,穿刺成功后迅速接通测压器,测压后要十分缓慢放液,留少量脑脊液送检。术后病人要平卧6h,并给予脱水降压。脑脊液检查可有白细胞增高,一般在(50~100)×106/L(50~100个/mm3),蛋白也常升高,糖和氯化物变化不大或稍低。早期脑脓肿或脓肿接近脑表面或脑室时,脑脊液变化明显,若出现脓性改变则说明脓肿破溃。
2、影像学检查 
(1)X线平片 如耳源性脓肿可发现颞骨岩部骨质破坏、鼓室盖和乳突小房模糊或消失。鼻源性脑脓肿可有额窦、筛窦、上颌窦等充气不良或液气面存在,甚至骨质破坏。外伤性脑脓肿可发现颅骨骨折碎片、颅内金属异物。颅骨骨髓炎引起的脑脓肿,可发现颅骨有骨髓炎的改变。个别病例可见脓肿包膜钙化,小儿慢性脑脓肿可有颅骨骨缝裂开,骨板变薄,成人偶有蝶鞍扩大,后床突及鞍背吸收等颅内压增高征的改变。 
(2)颅脑CT扫描 CT问世前脑脓肿早期诊断较困难。自临床上应用CT检查后,脑脓肿的诊断变得容易而又准确,其死亡率也明显下降。 脑脓肿的CT表现根据病变发展阶段而不同。在急性脑炎期,病灶呈边缘模糊的低密度区,有占位效应,增强扫描低密度区不发生强化。脓肿形成后初期仍表现为低密度占位性病灶,但增强扫描在低密度周围可呈轻度强化,表现为完整的不规则的浅淡环状强化。脓肿壁完全形成后,其低密度边缘密度较高,少数可显示脓肿壁,增强扫描可见完整、厚度均一的环状强化,周围有明显不规则的脑水肿和占位效应,低密度区为坏死脑组织和脓液,如产气杆菌感染,可呈现气体与液平面,如为多房性,低密度区内可呈现一个或多个间隔。据临床和实验研究证明,CT所示脓肿环征,并不一定表示病理上的脓肿包膜。有研究发现出现脑炎第3天后即可出现环状增强征,这与炎症累及血-脑脊液屏障、炎症周围新生血管形成并和血管周围炎症细胞浸润等有关。从发病到脓肿初步形成需10~14天,完全成熟需6周。少数脓肿也可与脑炎期相混淆,故临床上对脑脓肿的诊断不能盲目完全依靠CT,还需结合病史和其他检查,全面考虑,以做出准确的客观诊断,但绝大多数的脑脓肿可根据CT扫描明确脓肿的部位、大小、形态、单房或多房、单发或多发等性质,CT扫描不仅有助于诊断,还有助于选择手术的时机和确定治疗方案,同时还可对治疗效果进行追踪观察。 
(3)颅脑MRI检查 是继CT扫描后出现的又一新的检查方法。按脑脓肿形成的时间不同,表现也不同。急性脑炎期,仅表现为脑内不规则边界模糊的长T1、长T2信号影,有占位征,此期须与胶质瘤和转移瘤相鉴别。增强扫描比CT扫描更能早期显示脑炎期。当包膜形成完整后,T1显示高信号影,有时尚可见到圆形点状血管流空影。通常注射Gd-DTPA后5~15分钟即可出现异常对比增强。延迟扫描增强度可向外进一步扩大,为脓肿周围血-脑脊液屏障的破坏。

诊断

根据病史、临床表现和必要的辅助检查,综合分析,一般可明确诊断 因脑脓肿绝大多数为继发于身体其他部位的化脓性病灶,所以病人常有慢性中耳炎、乳突炎急性发作、鼻窦炎、胸部及肺部化脓性感染、细菌性心内膜炎、发绀型先天性心脏病、皮肤疖肿及痈、骨髓炎、颅骨髓炎、败血症及脓毒血症等炎症病史。或开放性颅脑外伤,尤其有碎骨片或异物存留于脑内的患者,在此基础上经过一段潜伏期,患者出现化脓性脑炎的症状和体征,经抗生素等治疗,病情缓解后再次出现颅内压增高的征象和局灶定位体征,即应首先考虑脑脓肿的可能,进一步经过辅助检查,大多可明确病变的定位和定性诊断。

治疗

外伤性脑脓肿的治疗,原则上在脓肿还未形成前,仍处于化脓性脑炎阶段,可以采用非手术方法,给予大剂量强效抗菌药物治疗。手术前后需应用抗生素,颅内高压可使用脱水药。同时注意营养及水电解质平衡。
脑脓肿的治疗首先是药物治疗,选择与致病菌相适应的抗菌药物,对于霉菌性的,就应用霉菌的药物,对于原虫感染,就采取相应的抗原虫的药物,
第二是降颅压治疗,
第三是手术治疗,适用于内科治疗无效,脓液、脓腔已经形成,药物已经不能进入脓腔的脑脓肿患者,手术方式主要包括脓肿切除、穿刺引流、切开引流、导管引流等。
药物治疗:氯霉素、红霉素、头孢曲松、磺胺嘧啶 
手术治疗:脑立体定向穿刺抽脓或脓肿切除。

预后

随着近年来对脓肿的早期诊断,和抗生素的应用一些细菌性的脑脓肿效果比较理想。对于霉菌性的脑脓肿目前还存在一些问题,预后稍差。患者机体抵抗力弱也有一定的影响。

预防

要注意保护机体免受各类细菌的感染,防止外伤感染。生活中要注意个人卫生及环境卫生,增强体质锻炼。饮食中加强营养,提高机体免疫力。
伤后注意对头皮、颅骨等部位感染的控制,对于穿透伤的碎片、异物等,应及时手术进行清除。

健康问答

  • 怎样诊断外伤性脑脓肿?
    医生头像
    王学廉 主任医师 唐都医院 - 神经外科
    鉴别诊断:①胶质瘤:增强扫描时环状强化影常为不规则形、壁厚薄不等、强化不均,环影中心密度常大于20Hu、而脑脓肿大多数环影壁细而均匀...,有张力、环影中心密度常小于20Hu. ②脑囊虫:单发脑实质型脑囊虫病典型者在囊性密度病灶内可见高密度小结节影,为囊虫头节的特征、结合猪绦虫感染史及临床检查有无皮肌囊虫结节、血液及脑脊液囊虫特异性免疫学检查,综合分析不难鉴别。 ③脑结核瘤:脑结核瘤往往与脑膜炎并存,增强后环中心密度常类似于脑组织密度、环内容物可以强化或钙化,是典型结核瘤表现。下拉查看详情

权威编辑

医生头像

创建者:王学廉

唐都医院 神经外科

互联网医学百科

基于健康医疗大数据的全国家庭健康服务平台,欢迎广大医生参与加入医学词条的创建及优化!

词条统计

浏览次数: 1608

编辑历史: 2

最近更新:2017年12月25日 16:29

网友、医生言论仅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同意其说法,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

微医提供平台支持 Copyright 2011-2017版权所有。  浙ICP备15034772号-2

浙公网安备 330483020001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