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临床表现
根据临床表现可作出初步诊断。常见临床症状:月经过多、月经延长、出血淋漓不止、不孕等。
2.超声波检查
经阴道超声对子宫内膜息肉的检出率为63.3%,增生早期经阴道超声子宫内膜息肉的检出率为87.9%。子宫内膜超声图像一般呈强回声结节,舌形或椭圆形,无被膜,蒂部与子宫内膜连续界限欠清。不同的病理类型超声图像略有不同,单纯增生性、功能性息肉,与子宫内膜界面模糊,不易识别;腺肌瘤样息肉呈致密细小网格状回声,复杂性增生型息肉由于腺腔扩大可呈蜂窝状回声;B超子宫内膜息肉的典型超声表现为子宫内膜的强回声团,形态规则,伴或不伴宫腔积液。然而,B超下子宫内膜息肉回声增强,分泌期子宫内膜增厚,回声增强,特别是探头的方向与息肉平行时或息肉<0.2cm时,易漏诊。声像图表现不典型是阴道超声误诊漏诊子宫内膜息肉的重要原因。
3.子宫输卵管碘油造影
子宫输卵管碘油造影是经子宫颈注入碘化油以显示子宫和输卵管内腔的检查方法。在透视下注入碘化油,当子宫和输卵管充分显示后拍片,间隔一定时间后复查拍片。子宫内膜息肉者子宫输卵管造影时表现为宫腔有充盈缺损、子宫壁不规则等占位性病变。然而,造影剂过多可掩盖息肉,也容易与子宫黏膜下肌瘤、宫腔内的气泡等相混淆。
4.诊断性刮宫
诊断性刮宫简称诊刮,就是刮取一些官腔内容物,做诊断性病理检查加以确诊。有时能刮出典型的息肉,经病理切片确诊。若息肉体积过大或过小可能漏刮,或有时将组织刮碎不能明确诊断。因此,诊断性刮宫诊断子宫内膜息肉有局限性。
5.宫腔镜检查
宫腔镜检查是目前常用的诊断方法之一,是一项新兴的、有价值的妇科诊断技术,其创伤小、正确性高,可直接检视到宫腔内病变,定位取材,比传统的诊断|生刮宫、子宫输卵管碘油造影(HSG)以及B超检查更直观、准确、可靠,能减少漏诊,明显提高了诊断准确率。宫腔镜下呈现内膜肿物突出于宫腔内,细长的圆锥形或卵圆形,表面平滑,表面常有血管,可单发或多发,有大有小,大而多者可充满宫腔,蒂粗细、长短不一,长者可突出于宫口外,小的小到显微镜才可见到,有时呈球形,需与黏膜下肌瘤相鉴别。
可分为以下四种类型。
(1)增生型息肉:多见于40~50岁的患者。息肉的腺体增生较多,表面光滑,无异型血管,可见散在的腺管开口。对孕激素无反应,其前端常发红、出血。
(2)功能型息肉:内膜腺体与月经周期变化相同,在增生期内膜呈现淡红色或灰色,可见到多数的腺管开口,分泌期呈水肿状,黄色或灰白色,腺管开口不清楚。
(3)萎缩型息肉:绝经后子宫内膜息肉退化。宫腔镜可见到淡红色、无表面的息肉,血管扩张不明显,有时可见到散在分布的半透明小囊泡及呈树枝状扩张血管。
(4)腺瘤型息肉:表面是子宫内膜,内部则是肌纤维的团块同子宫内膜混在一起,是子宫内膜异位的一种。外表与黏膜下肌瘤相同,需作病理切片才能鉴别诊断。
子宫内膜息肉需与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黏膜下肌瘤及子宫内膜癌等鉴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