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医生, 我要登录 注册

肝胆肿瘤

肝胆肿瘤是消化系统肿瘤中比较常见的类型,其中包括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对于肝胆恶性肿瘤来讲,症状不典型,早期诊断较困难,预后较差。肝胆良性肿瘤预后均可,手术为其首选的治疗方式。
英文名:
发病部位: 肝胆系统  
就诊科室: 肝胆外科  
症状: 腹痛   恶心   呕吐   黄疸   突然消瘦   乏力  
治疗手段: 手术治疗 介入治疗 药物治疗
是否遗传:
是否传染:

疾病知识

症状

1.原发性肝癌的症状:
原发性肝癌起病隐匿,早期缺乏典型症状。临床症状明显者,病情大多已进入中、晚期。本病常在肝硬化的基础上发生,或者以转移病灶症状为首发表现,此时临床容易漏诊或误诊,应予注意。 
1)肝区疼痛 是肝癌最常见的症状,半数以上患者有肝区疼痛,多呈持续性胀痛或钝痛,是因癌肿生长过快、肝包膜被牵拉所致。如病变侵犯膈,疼痛可牵涉右肩或右背部;如癌肿生长缓慢,则可完全无痛或仅有轻微钝痛。当肝表面的癌结节破裂,可突然引起剧烈腹痛,从肝区开始迅速延至全腹,产生急腹症的表现,如出血量大时可导致休克。  
2)肝脏肿大 肝脏呈进行性增大,质地坚硬,表面凸凹不平,常有大小不等的结节,边缘钝而不整齐,常有不同程度的压痛。肝癌突出于右肋弓下或剑突下时,上腹可呈现局部隆起或饱满;如癌位于膈面,则主要表现为膈肌抬高而肝下缘不下移。 
3)黄疸 一般出现在肝癌晚期,多为阻塞性黄疸,少数为肝细胞性黄疸。前者常因癌肿压迫或侵犯胆管或肝门转移性淋巴结肿大而压迫胆管造成阻塞所致;后者可由于癌组织肝内广泛浸润或合并肝硬化、慢性肝炎引起。 
4)肝硬化征象 在失代偿期肝硬化基础上发病者有基础病的临床表现。原有腹水者可表现为腹水迅速增加且具难治性,腹水一般为漏出液。血性腹水多因肝癌侵犯肝包膜或向腹腔内破溃引起,少数因腹膜转移癌所致。 
5)恶性肿瘤的全身性表现 有进行性消瘦、发热、食欲不振、乏力、营养不良和恶病质等。 
6)转移灶症状 如转移至肺、骨、脑、淋巴结、胸腔等处,可产生相应的症状。有时患者以转移灶症状首发而就诊。 
7)伴癌综合征 伴癌综合征系指原发性肝癌患者由于癌肿本身代谢异常或癌组织对机体影响而引起内分泌或代谢异常的一组症候群。主要表现为自发性低血糖症、红细胞增多症;其他罕见的有高钙血症、高脂血症、类癌综合征等。
2..肝血管瘤的症状:
肝血管瘤小于5cm一般患者多无症状,常在体格检查或做腹部B超时发现,可定期观察;当肝血管瘤增至5cm及以上,约40%患者会伴腹部不适,肝肿大,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症状,可考虑外科治疗。肝血管瘤常含机化血栓可能反复血栓形成造成肿瘤肿胀,引起Glisson′s 包膜牵拉胀痛。肿块软硬不一,有不同程度的可压缩感,少数呈坚硬结节感。肿块很少自发破裂。肝功能一般正常,大血管瘤罕见的综合征为消耗性凝血障碍、血小板减少及低纤维蛋白血症。
3.胆囊癌的症状:
胆囊癌的临床表现多不典型,主要可包括如下症状: 
1)右上腹疼痛:由于胆囊癌多与胆囊结石炎症并存故疼痛性质与结石性胆囊炎相似。开始为右上腹不适继之出现持续性隐痛或钝痛,有时伴阵发性剧痛并向右肩放射。 
2)消化道症状:消化不良、厌油腻、嗳气、胃纳差。这是由于胆囊功能不足以对脂肪物质进行消化所致。 
3)黄疸:在病程晚期出现。癌组织侵犯胆管引起黄疸。 
4)右上腹肿块:是因为肿瘤迅速增长阻塞胆管使胆囊肿大;或肿瘤本身增大形成相应包块。 5.晚期可出现消瘦、发热、乏力甚至出现恶病质。
4.胆管癌的症状:
1)黄疸:为最常见的症状,约占36.5%。黄疸是胆道阻塞的结果,多呈进行性加深,其程度与梗阻部位和程度有关。肝外胆管梗阻时黄疸较深,肝内胆管分支受阻时黄疸较浅。完全性胆管阻塞时黄疸较深,不完全性胆管阻塞时黄疸较浅。偶尔胆管的炎症、痉挛以及肿瘤脱落和乳头型的肿瘤偏位,可使黄疸有所波动。中下段胆管癌常表现为无痛性胆汁淤积性黄疸。患者尿色深黄或呈茶色,大便变浅或为陶土色。 
2)腹痛:可呈进食后上腹部轻度不适,或剑突下隐痛不适,或背部疼痛,或右上腹绞痛,系神经侵犯的表现。可出现于黄疸之前或黄疸之后。 
3)发热:多为梗阻胆管内炎症所致,发生率较低。 
4)其他:可有食欲不振、厌油、乏力、体重减轻、全身皮肤瘙痒、恶心呕吐等伴随症状,或癌肿的非特异性症状。少数可有门脉高压症状,系癌肿浸润门静脉所致。
5.胆囊良性肿瘤的症状:
胆囊良性肿瘤患者多无特殊的临床表现,最常见的症状为右上腹疼痛或不适,一般症状不重,可耐受,如果病变位于胆囊颈部可影响胆囊的排空,常于餐后发生右上腹的疼痛或绞痛,尤其在食油性食物后。其他症状包括消化不良,偶有恶心、呕吐等。

病因

1.原发性肝癌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根据高发区流行病学调查,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 
1)病毒性肝炎 在我国,慢性病毒性肝炎是原发性肝癌诸多致病因素中最主要的病因。原发性肝癌患者中约1/3有慢性肝炎史,流行病学调查发现肝癌患者HBsAg阳性率可达90%,提示乙型肝炎病毒(HBV)与肝癌高发有关。但是世界各地肝癌患者HBsAg阳性率差别较大,西方发达国家HBV并不是原发性肝癌的主要病因。 有研究表明,肝细胞癌中5%~8%患者抗HCV抗体阳性,提示丙型病毒性肝炎与肝癌的发病可能有关。  
2)食物及饮水 长期大量饮酒导致酒精性肝病,在此基础上的肝纤维化及肝硬化过程引发肝癌长期进食霉变的食物如粮食受黄曲霉素的污染或含有亚硝胺的食物等 
3)毒物和寄生虫 亚硝胺类、偶氮芥类、有机磷农药等化学物质是可疑的致肝癌物质。血吸虫及华支睾吸虫感染均易导致肝癌。
4)遗传因素 不同种族人群肝癌发病率不同。在同一种族中,肝癌的发病率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别,常有家族聚集现象,但是否与遗传有关,还待进一步研究。
2.肝血管瘤病因:
确切发病原因尚不清楚,主要有以下几种学说:可能存在致病诱因如: 
1) 毛细血管组织感染后变形,引起毛细血管扩张。 
2) 肝组织局部坏死后,周围血管充血、扩张,最后形成空泡。  
3) 肝内持久性局限性静脉淤滞,引起静脉血管膨大,形成海绵状扩张。
4) 肝内出血、血肿机化导致血管再通后形成血管扩张。 
5) 先天性血管瘤发育异常,多数有家庭遗传倾向。
3.胆囊癌的确切病因尚不明确,主要与以下因素有关: 
1) 胆囊结石:胆囊结石与胆囊癌关系密切,是最常见的危险因素。胆囊结石患者的胆囊癌发生率比无结石者高7倍。国内研究显示20%~86. 6%的胆囊癌患者合并有胆囊结石,国外报道则高达54.3%~100%。 
2 ) 胆囊炎:胆囊炎促发癌变多是经过胆囊黏膜的逐级增生而发生的。 
3) 胆囊良性肿瘤:胆囊腺瘤和腺肌增生症与胆囊癌的关系最为密切,是较为公认的胆囊癌癌前病变。 
4) 胆囊造痿、先天性胆管扩张、胰胆管合流异常均与胆囊癌发生有密切关系。研究表明,胰胆管合流异常者,胆囊癌的发生率关25%,正常汇合者,胆囊癌发生率为1.9%。 
5) 其他因素:有报道肠道的慢性炎症性疾病、胆囊慢性伤寒杆菌感染、Mirizzi综合征等与胆囊癌的发生相关。
4.胆管癌的病因:
1)胆道慢性炎症、感染因素 长期的慢性炎症刺激是胆管癌发生的基础,因为临床上发现与胆管癌有联系的疾病均可导致胆管慢性炎症。胆汁中某些物质(如胆汁酸的代谢产物)长期对胆道黏膜的刺激,导致上皮不典型增生。 
2)胆管、胆囊结石 20%~57%的胆管癌患者伴有胆结石,因而认为结石的慢性刺激可能是致癌因素。 
3)溃疡性结肠炎,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胆管癌发生率较一般人群高10倍。伴溃疡性结肠炎的胆管癌患者发病年龄较一般者早20~30年,平均为40~45岁,常有长期的结肠炎病史,病人门静脉系统的慢性菌血症可能是诱发胆管癌和PSC的原因,病变多波及全结肠,溃疡性结肠炎致胆道癌可能与慢性门静脉菌血症有关。 
4)胆管囊性畸形(先天性胆管扩张症) 先天性胆管囊肿容易癌变已成为共识,先天性胆管囊肿病人胆管癌的发病率高达2.5%~28%,胆管囊性畸形者发生癌变较正常人早20~30年。尽管75%的胆管囊性畸形在婴儿期和儿童期出现症状,但就胆管癌的发生来说,有3/4的患者是成年期出现胆管囊性畸形症状者。关于胆管囊性畸形导致胆管癌变的机制,有人认为胰管汇入胆管的开口异常高时,会使胰液反流入胆管引起胆管上皮恶变。其他可能导致恶变的因素有胆汁淤滞、结石形成和囊腔内慢性炎症等。 
5)肝吸虫(中华分支睾吸虫)感染华支睾吸虫感染也被认为与胆管癌的发生有一定联系,虽然华支睾吸虫多寄生于肝内胆管,但也可寄生在肝外胆管,虫体本身及代谢产物对胆管黏膜上皮长期刺激,引起胆管黏膜增生,产生瘤样改变、癌变。 
6)胆道手术史 胆管癌可发生在手术多年之后,可发生在不含结石良性肿瘤的胆管,主要是慢性胆道感染导致上皮间变,常是在胆道内引流术后。 
7)放射性二氧化钍与钍有接触史的患者中,胆管癌的发病年龄较无钍接触史者早10年,其平均潜伏期为35年(接触钍后),且较多发生在肝内胆管树的末梢。 
8)硬化性胆管炎恶变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PSC)病人患胆管癌的机会也高于一般人群,PSC亦与溃疡性结肠炎有关。 
9)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国内部分胆管癌病人伴有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二者之间是否有联系尚待进一步阐明。 
10)K-ras基因突变近年来分子生物学研究表明,胆管癌K-ras基因12密码子突变率达77.4%,说明K-ras基因突变在胆管癌的发生中可能起比较重要的作用。 可能与胰液反流、胆汁淤滞、结石形成、胆管良性肿瘤恶变、肝脏干细胞的肿瘤样分化有关。均可造成对胆管黏膜的慢性炎症刺激,进而诱发胆管癌。

检查

1.肿瘤标记物检测 
1)甲胎蛋白(alpha fetoprotein,AFP) AFP现已广泛用于原发性肝癌的普查、诊断、判断治疗效果及预测复发。在生殖腺胚胎瘤、少数转移性肿瘤以及妊娠、活动性肝炎、肝硬化炎症活动期时AFP可呈假阳性,但升高不如肝癌明显。血清AFP浓度通常与肝癌大小呈正相关。在排除妊娠、肝炎和生殖腺胚胎瘤的基础上,血清AFP检查诊断肝细胞癌的标准为: 
①大于500μμg/L持续4周以上;
②AFP在200μμg/L以上的中等水平持续8周以上; 
③AFP由低浓度逐渐升高不降。 部分慢性病毒性肝炎和肝硬化病例血清AFP可呈低浓度升高,但多不超过200μμg/L,常先有血清ALT明显升高,AFP呈同步关系,一般在1~2月内随病情好转,ALT下降,AFP随之下降。如AFP呈低浓度阳性持续达2个月或更久,ALT正常,应特别警惕亚临床肝癌的存在。 AFP异质体的检测有助于提高原发性肝癌的诊断率,且不受AFP浓度、肿瘤大小和病期早晚的影响。 
2)其他肝癌标志物 血清岩藻糖苷酶(AFu)、γ-谷氨酰转移酶同工酶II(GGT2)、异常凝血酶原(APT)、M2型丙酮酸激酶(M2-PyK)、同工铁蛋白(AIF)、α1-抗胰蛋白酶(AAT)、醛缩酶同工酶A(ALD-A)、碱性磷酸酶同工酶(ALP-I)等有助于AFP阴性的原发性肝癌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但是不能取代AFP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地位。联合多种标记物可提高原发性肝癌的诊断率。 
3).CEA、CA19-9、CA125、CA15-3等肿瘤标记物仅作为胆囊癌及胆管癌的辅助检查。
2.影像学检查 
1)超声显像 实时B型超声显像是目前肝胆肿瘤筛查的首选检查方法。它具有方便易行、价格低廉、准确及无创伤等优点,能确定肝内有无占位性病变(分辨率高的仪器可检出直径大于1cm的病灶)以及提示病变的可能性质。B型超声检查对肝癌早期定位诊断有较大的价值,并有助于引导肝穿刺活检。彩色多普勒超声更有助了解占位性病变的血供情况,以判断其性质。  
 2)电子计算机X线体层显像(CT) CT具有更高分辨率,兼具定位与定性的诊断价值,且能显示病变范围、数目、大小及其与邻近器官和重要血管的关系等,因此是肝癌诊断的重要手段,列为临床疑诊肝癌者和确诊为肝癌拟行手术治疗者的常规检查。螺旋CT增强扫描可进一步提高肝癌诊断的准确性及早期诊断率。近年发展起来的结合动脉插管注射造影剂的各种CT动态扫描检查技术又进一步提高了CT检查对肝癌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肝肿瘤的CT表现:瘤内偶见钙化呈圆形或不定形强回声病灶边缘通常清晰光滑。典型者增强扫描表现为早期病灶边缘呈高密度强化随后增强区进行性向中心扩展延迟扫描病灶呈等密度充填。胆管癌CT表现: 胆管癌的CT基本表现为⑦显示为胆管癌之近端胆管明显扩张。接近肿瘤的胆 管壁增厚,于增强扫描时胆管更清晰可被强化,管腔呈不规划的缩窄变形。一般可发现软组织密度的肿瘤影,其CT值为50Hu,增强扫描时被强化CT值为60~80Hu。②肿瘤多数沿胆管壁浸润性生长。胆管壁增厚,边缘欠清晰,增强扫描时可被强化而易显示。少数呈息肉状或结节状向管腔内生长,结节为软组织密度。③肿瘤向腔处浸润扩展,管壁边缘模糊。常侵犯胆囊肝脏、毗邻的血管及淋巴组织。而呈不均密度软组织影,形态不规整,组织结构模糊,界限不清。  
3)磁共振成像(MRI) 与CT、比较,MRI有如下特点:能获得横断面、冠状面和矢状面3种图像;为非放射性检查,无需增强即能显示门静脉和肝静脉的分支;对肝血管瘤、囊性病灶、结节性增生灶等的鉴别有优点。必要时可采用。 
4)肝血管造影 选择性肝动脉造影是肝癌诊断的重要补充手段,该项检查为有创性,适用于:肝内占位性病变非侵入检查未能定性者;疑为肝癌而非侵人检查未能明确定位者;拟行肝动脉栓塞治疗者;施行配合CT检查的新技术(如前述)。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设备的普及,大大便利了该检查的开展。 
3.穿刺活体组织检查 
超声或CT引导下细针穿刺行组织学检查是确诊肝癌的最可靠方法,但属侵入性检查,且偶有出血或针道转移的风险,上述非侵入性检查未能确诊者可视情况考虑应用。

诊断

1.满足下列三项中的任一项,即可诊断肝癌,这是国际上的诊断标准。 
1)具有两种典型的影像学表现,病灶大于2cm 
2)一项典型的影像学表现,病灶大于2cm,AFP大于400ng/ml 
3)肝脏活检阳性
2.胆囊癌早期无特异性临床表现,或只有慢性胆囊炎的症状,早期诊断很有困难,一旦出现上腹部持续性疼痛,包块,黄疸等,病变已到晚期,其各种检查亦出现异常,因此,对于胆囊区不适或疼痛的病人,特别是50岁以上的中老年患者有胆囊结石,炎症,息肉者,应进行定期B超检查,以求早日明确诊断。
3.胆管癌的诊断主要是依靠临床表现及影像学检查结果。
4.对于肝血管瘤与原发性肝癌的诊断,要注意二者之间的鉴别诊断。

治疗

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以及人群体检的普及,早期肝胆恶性肿瘤的检出率和手术根治切除率逐年提高。早期肝癌尽量手术切除,不能切除者应采取综合治疗的模式。 
1、手术治疗 
手术切除仍是目前根治肝胆肿瘤的最好手段,凡有手术指征者均应积极争取手术切除。具体手术方式依据肝胆肿瘤的部位来决定,可采取肝叶切除、胆囊切除以及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等。肝脏血管瘤的治疗,无症状并且直径小于5cm 的血管瘤可密切观察,暂不治疗,但是位于肝表面的血管瘤要警惕受外力损伤导致致命性大出血的可能性,日常生活中要格外小心,防止肝区外伤。如瘤体巨大或出现压迫症状可以考虑手术或介入治疗。
2、局部治疗:目前主要针对的是原发性肝脏恶性肿瘤的治疗。
1)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TACE) 为原发性肝癌非手术治疗的首选方案,疗效好,可提高患者的3年生存率。TACE的主要步骤是经皮穿刺股动脉,在X线透视下将导管插至肝固有动脉或其分支,注射抗肿瘤药或栓塞剂。常用栓塞剂有明胶海绵碎片和碘化油。碘化油能栓塞0.05ram口径血管,甚至可填塞肝血窦,可以持久的阻断血流。目前多采用碘化油混合化疗药,注入肝动脉,发挥持久的抗肿瘤作用。TACE应反复多次治疗,一般每4~6周重复1次,经2~5次治疗,许多肝癌明显缩小,可进行手术切除。另外,肝癌根治性切除术后TACE 可进一步清除肝内可能残存的肝癌细胞,降低复发率。但对播散卫星灶和门静脉癌栓的疗效有限,更难控制病灶的远处转移。 
2)无水酒精注射疗法(PEI) PEI是在B超引导下,将无水酒精直接注入肝癌组织内,使癌细胞脱水、变性,产生凝固性坏死,属于一种化学性治疗肝癌的方法。PEI对小肝癌可使肿瘤明显缩小,甚至可以达到肿瘤根治的程度,对晚期肝癌可以控制肿瘤生长的速度,延长患者的生存期。目前已被推荐为肿瘤直径小于3cm,结节数在3个以内伴有肝硬化而不能手术治疗的主要治疗方法。 
3)物理疗法 局部高温疗法不仅可以使肿瘤细胞变性、坏死,而且还可以增强肿瘤细胞对放疗的敏感性,常见的方法有微波组织凝固技术、射频消融、高功率聚焦超声治疗、激光等。另外冷冻疗法和直流电疗法也可以达到杀伤肝癌细胞的作用。 
3、器官移植:主要针对肝脏恶性肿瘤做肝移植手术。
4、药物治疗:化疗及中药扶正抗癌治疗等。

预后

肝胆良性肿瘤预后好,肝胆恶性肿瘤早期预后好,晚期预后差。

预防

1.保持愉快的心理状态,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禁食辛辣,少食厚腻食品,少食霉变食物,不要饮烈性酒。 
2.对于40岁以上的人,定期进行B超检查,发现有胆囊炎、胆结石或息肉、肝脏胆管占位时,要注意进一步完善检查,对于已发现的良性病变要追踪检查,发现病情有变化应及早进行治疗。 
3.积极治疗癌病变前,迟早社除可能引起癌变的诱因,如积极治疗胆囊炎,对于有症状的胆结石或较大的结石要尽早行胆囊切除术。

健康问答

  • 肝脏血管瘤治疗指征是什么?
    医生头像
    冯智军 主治医师 甘肃省第二人民医院 - 肿瘤介入科
    肝脏血管瘤的治疗,无症状并且直径小于5cm 的血管瘤可密切观察,暂不治疗,但是位于肝表面的血管瘤要警惕受外力损伤导致致命性大出血的可...能性,日常生活中要格外小心,防止肝区外伤。如瘤体巨大或出现压迫症状可以考虑手术或介入治疗。下拉查看详情

词条标签

权威编辑

医生头像

创建者:冯智军

甘肃省第二人民医院 肿瘤介入科

互联网医学百科

基于健康医疗大数据的全国家庭健康服务平台,欢迎广大医生参与加入医学词条的创建及优化!

词条统计

浏览次数: 4053

编辑历史: 1

最近更新:2017年08月30日 11:42

网友、医生言论仅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同意其说法,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

微医提供平台支持 Copyright 2011-2017版权所有。  浙ICP备15034772号-2

浙公网安备 330483020001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