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医生, 我要登录 注册

肠系膜脂肪炎

肠系膜脂肪炎是以腹部包块及腹痛为主要表现的肠系膜疾病,临床少见。该病是因非特异性炎症所引起的系膜广泛增厚,继而纤维化,故又称肠系膜脂肪肥厚症、肠系膜脂性肉芽肿、原发性肠系膜脂硬化症。
别名: 退缩性肠系膜炎   肠系膜脂肪肥厚症   孤立性肠系膜脂营养不良症   特发性收缩性肠系膜炎   肠系膜脂性肉芽肿  
英文名: mesentericpanniculitis
发病部位: 肠系膜  
就诊科室: 小儿普外科  
症状: 腹痛   腹部肿块   进行性消瘦   低热   食欲不振  
多发人群: 所有人群  
治疗手段: 药物治疗 手术治疗
并发疾病: 肠梗阻  
是否遗传:
是否传染:

疾病知识

症状

腹部表现主要为腹部疼痛,以右下腹部较多见,左侧腹及上腹痛也可发生,但较少。腹痛程度不太剧烈,呈慢性反复发作的隐痛,一般尚可忍受。腹痛无转移,也不向他处放射。当肠腔完全闭塞出现肠梗阻时,腹痛较为剧烈,有时呈绞痛样发作。而肠系膜血管被绞窄后,可出现肠段坏死及化脓性腹膜炎,此时腹痛呈持续性并有腹膜刺激征。一般情况下,腹部压痛轻,有时触到包块。相伴随的症状有腹胀、恶心、呕吐及食欲减退。

病因

肠系膜脂肪炎病因不明,但从大量临床病例及动物模型资料中可以发现,本病与机体免疫功能水平低下、腹部外伤、腹部手术、感染、变态反应等因素有关。由于文献报告的大部分病例既往都有外伤史和腹部手术史,所以推测外伤和手术与本病关系密切。

检查

1、实验室检查:血常规:可见外周血白细胞升高。红细胞沉降率增快。
2、其他辅助检查:
(1)X线检查 钡餐造影 消化道钡餐造影有时可见小肠移位或受压,但肠黏膜正常,钡灌肠虽可出现升结肠或降结肠钡剂通过受阻。 
(2)腹部B超 右下腹有包块影,密度较大而无包膜,有时可发现少量腹腔积液。  
3、纤维结肠镜:结肠有占位性病变及外压征象,结肠黏膜无溃疡。

诊断

根据病人有腹部外科疾病或腹部手术的病史,有下列情况者,考虑为肠系膜脂膜炎: 
1.病程长,长期低热,乏力、消瘦、体重下降等。 
2.出现腹痛及腹部包块,以右侧腹或右下腹为主,包块质硬,有压痛,活动度小。 
3.消化道钡透及纤维结肠镜检查,消化道有占位病变,黏膜无溃疡。
肠系膜脂膜炎常被误诊为腹腔内的恶性肿瘤,应与下列疾病鉴别: 结肠恶性肿瘤 回盲部及升结肠的癌肿,虽可于右下腹发现包块并伴右下腹慢性疼痛。但结肠癌病程早期即可出现大便性质及大便习惯的改变,而且钡灌肠及纤维结肠镜检查可发现结肠内新生物。  

治疗

本病有自限性的趋势,预后好。经数月至数年的支持治疗后,病人腹痛可缓解,腹部包块可缩小。指征不明确者,不宜剖腹探查。 
1.全身支持治疗 适当休息,加强营养及体质锻炼,提高机体抵抗力。 
2.药物治疗 肾上腺皮质激素、抗生素及三苯氧胺综合治疗可控制症状。 
3.放射治疗 极少数病人可获得良好的疗效。 
4.手术治疗 剖腹探查的目的,在于明确诊断(经术中冰冻病理切片),切除病灶、解除肿块对肠系膜血管及肠腔的压迫。手术方式可根据病人具体情况选择。 
(1)粘连松解 主要在于解除对血管及肠管的压迫。 
(2)病灶切除 如有可能,尽量切除有病变的肠系膜,但不应伤及周围的组织及器官。 
(3)肠管切除 如病变侵及肠壁而发生狭窄,可以将肠管(小肠或结肠)连同肠系膜病灶一并切除后重新吻合。

预后

本病有自限性预后佳。通常2年内,大多数病人的疼痛消失及肿块退缩恶性淋巴瘤见于15%的病人,但两者的关系尚未阐明。

预防

避免腹部外伤和各种腹部手术可以减少本病的发生。

健康问答

  • 肠系膜脂肪炎患者的饮食有哪些注意的?
    医生头像
    曾宪付 主任医师 随州市中医医院 - 外科
    可以多吃含有丰富的维生素P的食物,特别是左旋的维生素P,具有很好的抑制炎症反应的作用。减少脂肪炎的症状。茄子、生菜都含有较多的维生素...P下拉查看详情

词条标签

权威编辑

医生头像

创建者:曾宪付

随州市中医医院 外科

互联网医学百科

基于健康医疗大数据的全国家庭健康服务平台,欢迎广大医生参与加入医学词条的创建及优化!

词条统计

浏览次数: 701

编辑历史: 1

最近更新:2017年08月15日 11:49

网友、医生言论仅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同意其说法,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

微医提供平台支持 Copyright 2011-2017版权所有。  浙ICP备15034772号-2

浙公网安备 330483020001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