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慢性疾病性贫血
慢性疾病性贫血(anemia of chronic disease,ACD)又称炎症性贫血,通常是指继发于非造血系统的一组慢性贫血,慢性感染、慢性肝病、慢性肾病、内分泌疾病以及恶性肿瘤等为其基础疾病。
别名:
老年慢性疾病性贫血
英文名:
发病部位:
骨髓
血液血管
多发人群:
老年人
治疗手段:
对症治疗
输血
并发疾病:
肾功能衰竭
是否遗传:
否
是否传染:
否
疾病知识
症状
老年人ACD的临床表现主要是原发疾病的临床表现,如慢性反复感染、慢性非感染性炎症、恶性肿瘤、各种创伤等。贫血的严重程度可与原发疾病的严重程度成正比。但也有认为一般为轻中度贫血,贫血进展比较缓慢。贫血症状通常被原发疾病的症状与体征所掩盖,只表现为面色苍白、乏力、食欲减退、心率增快等,无特异性。早期由于炎性细胞因子对红系造血抑制而多为正细胞正色素性贫血,随病程延长由于显著低铁血症引起红细胞缺铁演变为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因此误诊率高。
(1)慢性感染所致贫血:凡持续1-2个月以上的感染、炎症常伴有轻至中度贫血。贫血的临床表现常被原发性疾病的症状所掩盖。贫血一般并不严重,多为正细胞正色素型,但重度贫血时可变成委员小细胞低色素型。如无原发疾病的影响,骨髓象基本正常,骨髓涂片内游离原卟啉增多,以上特点可与缺铁性贫血鉴别。
(2)恶性肿瘤所致的贫血:除原发病所引起的症状外,常见的病状是进行性贫血,程度轻重不一。实验室检查与慢性感染所致的贫血特征相似。如骨髓受肿瘤浸润,骨髓中可见癌细胞,中性粒细胞、血小板可减少;发生DIC时可出现不能原发病解释的栓塞、出血和休克,如伴有溶血性贫血,可出现黄疸。
(3)肾性贫血:临床表现除一般贫血症状、体征外,有肾功能衰竭的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为正细胞正色素性贫血,网织红不高,红细胞和血小板一般正常。骨髓象正常。在肾功衰竭进展,尿氮水平高度上升时,骨髓可呈低增生状态,幼红细胞成熟受到明显抑制。
(4)肝病性贫血:贫血类型主要为正常细胞或轻度大细胞性,多染性细胞核网织红细胞可轻度增多。骨髓细胞常呈现增生象,主要为大细胞-正幼红细胞性增生。
病因
一般而言,老年人慢性疾病性贫血患者多有基础疾病存在。常见病因如下:
①感染:如病毒感染(包括HIV感染)、细菌感染、寄生虫感染、真菌感染等。
②肿瘤:包括实体瘤和血液系统肿瘤。
③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类风湿、系统性红斑狼疮、结缔组织病、血管炎、炎症性肠病等。
④创伤:烧伤、外科创伤。
⑤实体器官移植后的慢性排斥反应。
检查
1.外周血:贫血为正常细胞性、正常色素性,也可是小细胞和低色素性贫血。
2.血清铁(SI)降低,总铁结合力(TIBC)也降低。
3.血清铁蛋白(SF)增高,血清可溶性运铁蛋白受体(sFfR)并不增高,但ACD伴缺铁时也可增高。
4.红细胞游离原卟啉(FEP)和锌原卟啉(ZPP)仅轻度升高。
5.骨髓铁染色可染铁增多,但铁粒幼细胞数量减少,血清EPO水平降低。
根据病情、临床表现、症状、体征可选择心电图、X线、B超及生化等检查。
诊断
老年ACD诊断要点:
①有引起老年ACD的原发疾病(慢性感染、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创伤等疾病);
②临床表现为进展缓慢的轻至中度贫血;
③正细胞性贫血或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④具有上述典型铁生化改变;
⑤排除原发疾病本身引起的失血、肿瘤浸润骨髓引起的贫血、药物导致的骨髓抑制及肿瘤侵犯骨髓或肿瘤晚期时的稀释性贫血。
不是所有慢性疾病伴随的贫血都称为ACD。某些慢性疾病(如肝病、肾病、内分泌疾病和消化道疾病)由于各种症状,如纳差、失血及骨髓抑制等因素导致的贫血应该称为慢性系统疾病性贫血或继发性贫血,而不应称为ACD。继发性贫血在症状得到纠正后应有改善。
治疗
老年ACD的治疗主要是针对基础疾病。基础疾病纠正后贫血得以改善。由于贫血常不严重且临床症状主要有基础疾病所引起,因此一般不需要对贫血进行特殊治疗。如贫血有严重症状,特别是老年患者宜输血。重组EPO治疗可改善贫血,减少输血量,改善生命质量。补充铁剂对ACD本身无效,仅适用于ACD伴缺铁及EPO治疗无反应时,补铁应静脉补铁,因为肠道铁吸收已被阻断。肿瘤患者伴ACD应用EPO治疗需注意这类药物可促使肿瘤进展及增加血栓栓塞并发症,因此未用化疗的肿瘤患者不推荐常规使用。
预后
一般老年ACD患者由于贫血常不严重且临床症状主要有基础疾病所引起,因此一般不需要对贫血进行特殊治疗。如贫血有严重症状,需要输血。
预防
本病多伴有原发疾病,因此预防主要是积极控制治疗原发疾病,如慢性肝脏病、慢性肾脏病、慢性内分泌疾病及各种慢性感染均导致铁代谢的异常等等。
健康问答
-
老年慢性疾病性贫血应该如何护理?
①保持乐观愉快的情绪。长期出现精神紧张、焦虑、烦燥、悲观等情绪,会使大脑皮质兴奋和抑制过程的平衡失调,所以需要保持愉快的心情。
②生
...活节制注意休息、劳逸结合,生活有序,保持乐观、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对预防疾病有很大的帮助。做到茶饭有规律,生存起居有常、不过度劳累、心境开朗,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③合理膳食。可多摄入一些高纤维素以及新鲜的蔬菜和水果,营养均衡,包括蛋白质、糖、脂肪、维生素、微量元素和膳食纤维等必需的营养素,荤素搭配,食物品种多元化,充分发挥食物间营养物质的互补作用,对预防此病也很有帮助。下拉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