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药物性食管炎的关键是及时停用致损伤药物,大多数患者停用致损伤药物后可自愈;同时积极纠正食管本身的异常,如受压、狭窄、动力障碍及胃食管反流等。
(一)一般治疗:
轻症药物性食管炎患者,可给予普食,但应遵循低脂肪、高蛋白、富含维生素的原则,避免生、冷和硬的刺激性食物;但发生糜烂或溃疡性食管炎时应给予半流质或全流质饮食,并发食管出血的患者则禁食。对于进食量少或不能进食的患者,应适当补液,以维持水、电解质代谢和酸碱平衡,同时供给充足热量。
(二)药物治疗
1.促胃肠动力药:由于部分引起食管损伤的药物能降低LES张力,加重胃食管反流,因此,应常规应用促胃肠动力药。
1)甲氧氯普胺(胃复安):系多巴胺受体阻断剂,能促进食管收缩和排空,提高LES张力,防止药物诱发胃食管反流。
2)多潘立酮(吗丁啉):是一种选择性外周多巴胺受体阻滞剂,可增强食管的蠕动和LES张力,防止胃食管反流,促进胃排空,协调胃十二指肠的运动;由于不易通过血脑屏障,因此无锥体外系等神经精神不良反应。
3)莫沙必利:具有苯甲酰胺结构的新型促胃肠动力药,是强效选择性5一羟色胺4(5一HT4)受体激动剂,通过兴奋胃肠道胆碱能中问神经元及肌间神经丛的5—HT4受体,刺激乙酰胆碱释放,从而加强食管和胃肠道的蠕动,促进上消化道内容物排空,缩短食管的酸暴露时间,防止或消除胃食管反流,且无西沙必利相似的导致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的电生理特性。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腹痛、腹泻、口干、皮疹及头晕等。
2.黏膜保护剂:
治疗药物性食管炎,应重视消化道黏膜保护剂的应用,硫糖铝和思密达为目前疗效比较确切的食管黏膜保护剂,能较快缓解症状,缩短疗程,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1)硫糖铝:其作用机制:
①覆盖在炎性反应或溃疡黏膜处形成胶体薄膜,抵御胃酸、胃蛋白酶及胆盐的侵袭;
②吸附唾液中的表皮生长因子,浓集于炎性反应或溃疡黏膜处;
③刺激黏膜合成前列腺素,起细胞保护作用。临床应用表明,它可有效缓解药物性食管炎的症状,同时促进食管糜烂和溃疡的愈合。
2)思密达:
是另一疗效确切的全消化道黏膜保护剂,能与黏膜蛋白结合,加强消化道黏膜屏障功能,促进黏膜上皮再生,加速病变黏膜的修复;同时还有降低Ⅷ因子活性,局部止血作用。
3.抗酸剂:
该类药物能中和胃酸及酸性药物,减少氢离子的逆向弥散,并降低胃蛋白酶的活性,常用的药物有含铝、镁、铋等的碱性盐类及其不同配方的复合制剂。
1)氢氧化铝凝胶:为传统应用的抗酸剂,不良反应为便秘,长期服用会抑制磷的吸收而导致骨质疏松,铝被人体吸收后可影响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
2)磷酸铝凝胶:是一种新型抗酸剂,由活性磷酸铝和天然有机凝胶组成,能附着于黏膜表面,具有中和胃酸、保护黏膜的作用,能迅速缓解反酸及烧心等症状。不良反应少,偶可引起便秘,可给予足量的水加以避免。本品在体内几乎不吸收,不引起体内磷酸盐的丢失,不影响磷、钙平衡。
3)铝碳酸镁片:只作用于病灶部位,并不吸收入血流,迅速中和胃酸,可持续阻止胆酸和胃蛋白酶对胃黏膜的损伤,并可加强胃黏膜保护因子的作用,不良反应少,大剂量服用可能导致糊状便和大便次数增多。
4.抑酸剂:
该类药物主要包括H2受体拮抗剂和质子泵抑制剂,为减轻或消除胃酸和胃蛋白酶对食管黏膜的刺激,治疗药物性食管炎时应常规使用抑酸剂,尤以质子泵抑制剂疗效更好。由于大多数食管糜烂、溃疡的愈合时间较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显著延长,因此抑酸剂的服用不应短于12周,与促胃肠动力药联用可显著提高治愈率。
5.并发症的治疗:
药物性食管炎并发出血时,除采用禁食、抑酸、口服低温0.9%NaC1溶液加去甲肾上腺素及凝血酶等措施外,必要时还可行内镜下止血。药物性食管炎并发食管狭窄者,可用探条式扩张器进行食管扩张术,并发症常见为出血、感染、穿孔、再狭窄及反流性食管炎;禁忌证为患者合并急性心肌缺血、严重心律失常或其他严重疾病。药物引起的食管腐蚀及穿孔是由于腐蚀性药物与食管黏膜长期接触而引起损伤和坏死彻,一般发生率不高,可根据食管穿孔和纵隔炎性反应的具体情况给予禁食、全胃肠外营养、应用广谱和针对厌氧菌的抗生素等内科治疗和(或)外科手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