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医生, 我要登录 注册

小儿肥厚型心肌病

肥厚型心肌病(HCM)是一种遗传性疾病,其特征为心室肥厚,心腔无扩大,HCM又称特发性主动脉瓣下狭窄(ISS)和不对称性室间隔肥厚(ASH),临床表现多样化,是较大儿童及青少年猝死原因之一。
别名: 小儿非对称性室间隔肥大   小儿肥厚性心肌病   pediatric idiopathic subaortic stenosis   小儿不对称性室间隔肥厚   pediatric Asym-metric septal hypertrophy  
英文名: hypertrophiccardiomyopathy,HCM
发病部位: 心脏  
就诊科室: 小儿心血管内科  
症状: 呼吸困难   心动过速   婴儿喂养困难   面色青紫   心律失常   乏力   心悸   头晕   晕厥     
多发人群: 小儿   青少年  
治疗手段: 药物治疗 手术治疗
并发疾病: 心力衰竭  
是否遗传:
是否传染:

疾病知识

症状

(1) 呼吸困难:多于劳累后出现,可能与舒张性心功能不全和二尖瓣返流所致的肺淤血有关。
(2) 胸痛:多于劳累后出现,疼痛性质与心绞痛相似,可能与心肌缺血有关。
(3) 常见疲乏、头晕与晕厥,可能与活动或情绪激动时左室流出道梗阻加重及心排血量减少有关。
(4) 心悸:可能与心功能减退和并发心律失常有关, 约 25%的 HCD 患者发生阵发性或持续性房颤。房颤时易发生心力衰竭死亡和脑卒中。部分患者可出现室性心律失常,还有的患者可出现缓慢性心律失常,如房室传导阻滞。
(5) 心力衰竭:主要与舒张功能减退有关,并存的二尖瓣返流和心律失常可加重心功能不全的症状。
(6) 猝死:是 HCM 的主要死因之一。猝死最多见于青少年的 HCD 患者。发生猝死的危险因素有:心脏骤停(心室颤动 )、自发性持续性心动过速、 无原因可寻的晕厥等。猝死的可能危险因素有心房颤动、心肌缺血、左室流出道梗阻以及参加竞争性体育训练或竞赛。

病因

1.遗传因素
小儿原发性肥厚型心肌病可呈家族遗传倾向,也有散发性发病的病例。约 33%~55%的 HCM 患者有明显的家族史,遗传和基因变异的HCM占总发病率的 60%以上。HCM 发病还与遗传背景和环境因素相关。同一基因、同一位点变异不仅导致HCM ,还可发展为扩张型心肌病,或直接发展为扩张型心肌病。
2.钙调节紊乱
小儿肥厚型心肌病有钙调节紊乱,尤其是心肌细胞内钙浓度升高与心室舒张功能有关。
3.本病主要病理特征
左室 ( 偶尔为右室 ) 心肌肥厚,心肌肥厚可呈对称性或非对称性。主要病理生理改变为:①左室流出道梗阻;②舒张功能异常;③心肌缺血。

检查

1. 心电图检查可显示:
(1) 左室肥厚或高电压;
(2) 左胸导联 (V1-V6) 、Ⅰ、Ⅱ、Ⅲ、 aVL、AVF导联可出现异常 Q波,易误诊为 Q波心肌梗死;
(3)ST 段压低及巨大倒置T 波(T>1.0mv),以Ⅰ、 Tv3-Tv6 倒置最为明显,以误诊为心内膜下心肌梗死, 且心尖肥厚型心肌病者常表现为倒置的 T 波 Tv4>Tv5;
(4) 左心房波异常,见于1/4 的患者;
(5) 部分患者合并预激综合征;
(6) 有时 V1可见 R 波增高,且 R/S 比值增大;
(7) 可发现各种心律失常。
左房增大、左室肥厚、胸导联异常 Q波以及前壁导联巨大倒置的T 波,对诊渐 HCM 具有意义,但心电图左室肥厚无特异性。
动态心电图记录可为治疗和预防猝死提供证据。
2. 超声心动图声 (UCG) 
可显示心室壁与室间隔均肥厚、 室间隔的非对称性肥厚及心尖部心肌肥厚, 非对称性室间隔肥厚者舒张期室间隔的厚度与左室后壁之比大于或等于 1.3 和/或室间隔厚度≥ 18mm, 心尖肥厚型者前侧壁最厚处可达 14~34mm 。肥厚的间隔和室壁运动低下,严重者室腔明显变小,收缩期甚至呈闭塞状。 有梗阻的病例可见室间隔流出道部分向左室内突出, 二尖瓣前叶在收缩期向前方运动(SAM),主动脉瓣在收缩期呈半闭锁状态。左室舒张功能减退。多普勒超声测定或负荷时(包括运动和药药 ) 左室流出道阶差≥ 30mmHg 伴左室腔内压力升高,表明流出道阻力增加。
3.X 线胸片或核素心血管造影
可见左心室增大或在正常 , 室间隔增厚 , 左心室腔缩小。
4. 其它检查
左室造影、核素心肌造影和心肌灌注显像可显示心室形态或结构异常,心导管检查可显示左室流出道压力阶差,冠状动脉造影有助于确定是否存存冠状动脉病变,心内膜心肌活检、基因诊断和筛选对HCM确诊有重要参考价值。

诊断

1. 诊断左心室后壁厚度≥ 15mm 诊断左室肥厚。对临床或心电图表现类似冠心病的病人, 如病人较年轻, 难以考虑冠心病又不能用其他心脏病来解释,应考虑本病,结合心电图、UCG 及心导管的发现进行分析即可作出诊断。 如有阳性家族史更有助于诊断。 左室流出道压力阶差达到或超过 30mmHg 可作为 HCM 患者猝死、严重心力衰竭、脑卒中的独立预后因素。
2. 分型  UCG 可直接显示心肌肥厚及其分布,为本病诊断及分型提供依据。 HCM 典型的解剖特征是 : ①左心室壁厚度≥ 15mm;②非对称性室间隔肥厚(室间隔 /左室后壁> 1.3 ~1.5 :1)。根据左室肥厚部位将 HCM 分为四型:局限前间隔肥厚;前后间隔肥厚;室间隔与左室前侧壁均肥厚; 后间隔与前侧壁肥厚或近心尖部室间隔肥厚(心尖肥厚型)。亦可将 HCM 分为:①左室肥厚型(左室后壁≥15mm );②心尖肥厚型;③乳头肌肥厚型(心腔呈“ 葡萄状” 充盈缺损);④肥厚扩张型;⑤双心室肥厚型。有报告存在单纯右室HCM 者。
通常将 HCM 分为三种类型:(1) 梗阻型:安静时压力阶差 <30mmHg ; (2)隐匿型梗阻:负荷运动后压力阶差<30mmHg ;(3) 无梗阻型:安静和负荷后压力阶差均低于30mmHg 。HCM 患者压力阶差 <50mmHg 可作为外科手术或酒精消融的指征。
3. 猝死高危患者的识别目前大多数学者认为下述患者猝死的危险性较高,应予积极治疗:①发生过心脏骤停的幸存者,且有确切心室纤颤证据;②发生过持续室性心动过速者;③有猝死家族史的(有≥2位年轻家族成员猝死) 的青少年患者; ④有高危性的基因突变如肌钙蛋白 T 基因突变(如 Arg403GLn突变)。还有几个与猝死相关联的指征:①幼年发病;②特别显著的心肌增生;③运动引起的低血压。

治疗

1. 一般治疗
避免劳累、情绪激动、突然用力,避免前述可能引起加重左室流出道梗阻加重的诱发因素。 在拔牙或其他小手术前应给予相应的抗菌药物预防感染性心内膜炎。
2. 药物治疗
(1) β 阻滞剂:心得安为首选,亦可使用阿替洛尔、美多心安和纳多洛尔等。心得安起始剂量为10mg ,3~4 次/d,逐渐增加剂量最大剂量可达 200mg/d 左右。对可能发生猝死的患者,要使用胺碘酮。
(2) 钙拮抗剂( CCB ):β 阻断剂疗效不佳者,可使用维拉帕米,从小剂量开始,由 120mg/d渐增至 320~480mg/d ;可并用利尿剂。应注意药物不良反应,如低血压、窦房和房室传导阻滞。维拉帕米疗效不佳或不宜使用时可使用地尔硫卓,用量30~60mg/ 次,3 次/d 。
(3) 胺碘酮:可控制室性心律失常和减少猝死,用于合并有室性心律失常的高危患者。用量为100~300mg/d 。
(4) 抗凝治疗:凡是有心房颤动的HCM 病人,均应行抗凝治疗,以防发生脑卒中。抗凝治疗可选用噻氯匹啶( 首次 300mg ,以后 75mg/d ) 、阿司匹林( 200mg/d )及华发林( INR 在 1.8~2.4 之间),以华法林的抗凝效果最好。
(5) 异丙吡啶:建议与小剂量 β 阻滞剂合用。
(6) 奥曲肽(Octretide ):为生长激素拮抗剂,是近年来用于治疗肥厚型心肌病的一种药物。可减少生长激素在心肌增生中的作用。
(7) 利尿剂:对于那些使用 β 阻滞剂或维拉帕米治疗后仍有心力衰竭症状的病人, 加用利尿剂可望改善症状; 但由于病人多存在舒张功能不全,需要相对高的充盈压才能达到心室充盈;并且使用利尿以后,心脏前负荷减轻, 回心血量减少, 因而可能加重梗阻症状及电解质紊乱导致心律失常,故使用利尿剂要慎重。
(8) 慎用血管扩张剂: 包括 ACEI 、 ARB 、 硝酸酯类以及二氢呲啶类CCB 。由于患者的心肌肥厚是由基因突变引起的,所以使用
ACEI或 ARB治疗是无效的。 最好的治疗药物是 β 阻滞剂,该药不仅能减弱心肌收缩力,而且还能降低心率, 这两种药理作用均有肋于减轻左室流出道梗阻的经程度。肥厚性梗阻型心肌病心率控制范围一般以降至60 次/min 左右为宜。
(9) 慎用洋地黄:由于洋地黄增加心肌收缩力,因此必然加重左室流出道梗阻。但若病人合并快速性心房颤动, 使用洋地黄类药物减慢心室率,则可能会缓解病人的症状。 但控制病人心房颤动的心室率应首选β 阻滞剂,次选非二氢呲啶类CCB (地尔硫卓或维拉帕米)。
(10) 严重心力衰竭病人的治疗:治疗的方法取决于有无流出道梗阻。若无流出道梗阻而又伴有严重心力衰竭,说明病人多处于终末期, 可加用利尿剂、 ACEI等,合并快速性心房颤动者可给予洋地黄,必要时停用 β 阻滞剂。药物治疗仍无效或病情进一步恶化者,
应考虑手术治疗。对于有流出道梗阻的病人,应考虑双腔起搏、经皮腔内心室间隔心肌化学消融术和手术切除室间隔基底部的部分心肌,以解除流出道梗阻。对于终末期病人还可考虑行心脏移植。
3. 手术治疗
外科手术是缓解和解除流出道梗阻的有效和标准治疗方法。
4. 双腔起搏 (DDD) 
若患者不能或不愿意手术治疗, 置入 DDD 仍是治疗的选择之一。 但不鼓励置入双腔起搏器做为药物难治性HCM 的首选治疗方案。

预后

小儿HCM临床表现复杂多样,预后也各不相同。婴儿多于1岁内死亡,心力衰竭为主要死亡原因。一般认为估计病死率约为1%或更低。猝死常发生在青少年及年轻成人HCM患者,多于运动后发生。

预防

由于病因尚不明,预防比较困难。重视做好遗传学咨询工作,有该病的家族史者应注意定期到医院检查。
患者要避免情绪激动和参加竞争性体育训练或竞赛,以防发生猝死;如有急性出血、失液,如腹泻呕吐、利尿、在热环境站立太久、洗浴水太热、气候环境太冷太热等,会使血容量减少,加重左室流出道梗阻,应尽量避免。HCM 伴流出道梗阻患者, 任何口腔操作前,均应给予抗生素预防感染。
基因缺陷所致的肥厚型心肌病通常会有一定的概率遗传给后代,可通过基因筛查的方法(筛选不携带致病基因的受精卵进行体外受
精)来降低患 HCM 婴儿的出生率。

健康问答

  • 什么是小儿肥厚性心肌病
    医生头像
    周涛 副主任医师 南方燕岭医院 - 中医科
    肥厚型心肌病(HCM)是一种遗传性疾病,其特征为心室肥厚,心腔无扩大,HCM又称特发性主动脉瓣下狭窄(ISS)和不对称性室间隔肥厚(...ASH),临床表现多样化,是较大儿童及青少年猝死原因之一。下拉查看详情
  • 那些原因能导致小儿肥厚性心肌病的发生
    医生头像
    周涛 副主任医师 南方燕岭医院 - 中医科
    1.遗传因素 小儿原发性肥厚型心肌病可呈家族遗传倾向,也有散发性发病的病例。约 33%~55%的 HCM 患者有明显的家族史,遗传和...基因变异的HCM占总发病率的 60%以上。HCM 发病还与遗传背景和环境因素相关。同一基因、同一位点变异不仅导致HCM ,还可发展为扩张型心肌病,或直接发展为扩张型心肌病。 2.钙调节紊乱 小儿肥厚型心肌病有钙调节紊乱,尤其是心肌细胞内钙浓度升高与心室舒张功能有关。 3.本病主要病理特征 左室 ( 偶尔为右室 ) 心肌肥厚,心肌肥厚可呈对称性或非对称性。主要病理生理改变为:①左室流出道梗阻;②舒张功能异常;③心肌缺血。下拉查看详情
点击查看更多
  • 小儿肥厚性心肌病都有那些症状
    医生头像
    周涛 副主任医师 南方燕岭医院 - 中医科
    (1) 呼吸困难:多于劳累后出现,可能与舒张性心功能不全和二尖瓣返流所致的肺淤血有关。 (2) 胸痛:多于劳累后出现,疼痛性质与心绞...痛相似,可能与心肌缺血有关。 (3) 常见疲乏、头晕与晕厥,可能与活动或情绪激动时左室流出道梗阻加重及心排血量减少有关。 (4) 心悸:可能与心功能减退和并发心律失常有关, 约 25%的 HCD 患者发生阵发性或持续性房颤。房颤时易发生心力衰竭死亡和脑卒中。部分患者可出现室性心律失常,还有的患者可出现缓慢性心律失常,如房室传导阻滞。 (5) 心力衰竭:主要与舒张功能减退有关,并存的二尖瓣返流和心律失常可加重心功能不全的症状。 (6) 猝死:是 HCM 的主要死因之一。猝死最多见于青少年的 HCD 患者。发生猝死的危险因素有:心脏骤停(心室颤动 )、自发性持续性心动过速、 无原因可寻的晕厥等。猝死的可能危险因素有心房颤动、心肌缺血、左室流出道梗阻以及参加竞争性体育训练或竞赛。下拉查看详情
  • 如何治疗小儿肥厚性心肌病
    医生头像
    周涛 副主任医师 南方燕岭医院 - 中医科
    1. 一般治疗 避免劳累、情绪激动、突然用力,避免前述可能引起加重左室流出道梗阻加重的诱发因素。 在拔牙或其他小手术前应给予相应的抗...菌药物预防感染性心内膜炎。 2. 药物治疗 (1) β 阻滞剂:心得安为首选,亦可使用阿替洛尔、美多心安和纳多洛尔等。心得安起始剂量为10mg ,3~4 次/d,逐渐增加剂量最大剂量可达 200mg/d 左右。对可能发生猝死的患者,要使用胺碘酮。 (2) 钙拮抗剂( CCB ):β 阻断剂疗效不佳者,可使用维拉帕米,从小剂量开始,由 120mg/d渐增至 320~480mg/d ;可并用利尿剂。应注意药物不良反应,如低血压、窦房和房室传导阻滞。维拉帕米疗效不佳或不宜使用时可使用地尔硫卓,用量30~60mg/ 次,3 次/d 。 (3) 胺碘酮:可控制室性心律失常和减少猝死,用于合并有室性心律失常的高危患者。用量为100~300mg/d 。 (4) 抗凝治疗:凡是有心房颤动的HCM 病人,均应行抗凝治疗,以防发生脑卒中。抗凝治疗可选用噻氯匹啶( 首次 300mg ,以后 75mg/d ) 、阿司匹林( 200mg/d )及华发林( INR 在 1.8~2.4 之间),以华法林的抗凝效果最好。 (5) 异丙吡啶:建议与小剂量 β 阻滞剂合用。 (6) 奥曲肽(Octretide ):为生长激素拮抗剂,是近年来用于治疗肥厚型心肌病的一种药物。可减少生长激素在心肌增生中的作用。 (7) 利尿剂:对于那些使用 β 阻滞剂或维拉帕米治疗后仍有心力衰竭症状的病人, 加用利尿剂可望改善症状; 但由于病人多存在舒张功能不全,需要相对高的充盈压才能达到心室充盈;并且使用利尿以后,心脏前负荷减轻, 回心血量减少, 因而可能加重梗阻症状及电解质紊乱导致心律失常,故使用利尿剂要慎重。下拉查看详情
  • 小儿肥厚性心肌病如何预防
    医生头像
    周涛 副主任医师 南方燕岭医院 - 中医科
    由于病因尚不明,预防比较困难。重视做好遗传学咨询工作,有该病的家族史者应注意定期到医院检查。 患者要避免情绪激动和参加竞争性体育训练...或竞赛,以防发生猝死;如有急性出血、失液,如腹泻呕吐、利尿、在热环境站立太久、洗浴水太热、气候环境太冷太热等,会使血容量减少,加重左室流出道梗阻,应尽量避免。HCM 伴流出道梗阻患者, 任何口腔操作前,均应给予抗生素预防感染。 基因缺陷所致的肥厚型心肌病通常会有一定的概率遗传给后代,可通过基因筛查的方法(筛选不携带致病基因的受精卵进行体外受 精)来降低患 HCM 婴儿的出生率。下拉查看详情

词条标签

权威编辑

医生头像

创建者:周涛

南方燕岭医院 中医科

互联网医学百科

基于健康医疗大数据的全国家庭健康服务平台,欢迎广大医生参与加入医学词条的创建及优化!

词条统计

浏览次数: 556

编辑历史: 1

最近更新:2017年09月19日 22:03

网友、医生言论仅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同意其说法,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

微医提供平台支持 Copyright 2011-2017版权所有。  浙ICP备15034772号-2

浙公网安备 330483020001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