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因治疗
病因治疗包括纠正心脏病理改变、调整异常病理生理功能(如冠脉动脉狭窄、心功能不全等),以及去除导致心律失常发作的其它诱因(如电解质失调、药物不良副作用等)。
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缓慢心律失常一般选用增强心肌自律性和(或)加速传导的药物,如拟交感神经药(异丙肾上腺素等)、迷走神经抑制药
(阿托品)。治疗快速心律失常则选用减慢传导和延长不应期的药物,如迷走神经兴奋剂(洋地黄制剂)、拟交感神经药间接兴奋迷走神经(甲氧明、苯福林)或抗心律失常药物。目前临床应用的抗心律失常药物按对心肌细胞动作电位的作用分为四大类。
(1)第一类称膜抑制剂。有膜稳定作用,能阻滞钠通道,代表药物有奎尼丁、利多卡因和普罗帕酮等。
(2)第二类为β肾上腺素受体阻滞剂,其作用为β-受体阻断作用。这类药物有:心得安,氨酰心安,美托洛尔等。
(3)第三类系指延长动作电位间期药物,可能系通过肾上腺素能效应而起作用。其药物有:胺碘酮、伊布利特、多菲利特等。
(4)第四类系钙通道阻滞剂。主要通过阻断钙离子内流而对慢反应心肌电活动超抑制作用。其药物有:维拉帕米、硫氮卓酮等。
非药物治疗
包括机械方法兴奋迷走神经、心脏起搏器、电复律、电除颤、导管消融以及外科手术治疗。反射性兴奋迷走神经的方法有压迫眼球、按摩颈动脉窦、Valsava动作等。电除颤和电复律疗效迅速、可靠而安全,是快速终止上述快速心律失常的主要治疗方法,但并无预防发作的作用。心脏起搏器多用于治疗严重缓慢的心律失常,以低能量电流按预定频率有规律地刺激心房或心室,维持心脏活动频率和节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