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医生, 我要登录 注册

附件炎

在盆腔炎性疾病中,将相互邻近关系的输卵管炎及卵巢周围炎 称为输卵管卵巢炎,习惯上称为附件炎。
英文名:
发病部位: 附件  
就诊科室: 妇产科  
多发人群: 女性  
治疗手段: 药物康复疗法 物理疗法
并发疾病: 不孕症  
是否遗传:
是否传染:

疾病知识

症状

1.急性卵巢炎主要表现为下腹部剧烈疼痛,发热。若在排卵期发病,可引发黄体脓疡,出现持续发热,可形成闭经。 
2.慢性卵巢炎主要表现为卵巢肿大和压痛,下腹部持续疼痛,腰痛,排便和性交时 疼痛加重。多数患者月经前出现下腹痛、腰痛,月经来潮后症状缓解,有时经期出现下腹痛。 
3.卵巢化脓可形成卵巢脓疡。慢性病患者可并发神经衰弱、癔症等,可导致不孕。 
4.急性输卵管炎主要表现为下腹部急剧疼痛,痛引下肢并影响步行,出现恶寒、发热(38℃~39℃)、头重、头痛、食欲不振、排便时下腹痛、贫血、神经兴奋等全身 症状,伴有状如脓水的大量白带。若治疗及时,可在1~2周后退热,疼痛消失。若出现化脓,则输卵管内堆积脓包,高热不退,腹部膨胀发沉,下腹持续性疼痛。脓水流进腹腔可引发腹膜炎而转为重症。即使不出现腹膜炎,输卵管两端堵塞也可引发输卵管脓肿。 化脓性输卵管炎若并发子宫周围炎和骨盆腹膜炎,子宫后部可出现脓包。若转为慢性输卵管炎,症状立即减轻,不过一旦感冒就会引发高热、胃炎,不能长时间走路。
5.本病在剧烈运动和不健康性交时容易复发,出现急性症状。

病因

附件炎性疾病的病原体有外源性及内源性两个来源,两种病原体可单独存在,但通常为混合感染,可能是衣原体或淋病奈瑟菌感 染造成输卵管损伤后,容易继发需氧菌及厌氧菌感染。

检查

(1)阴道分泌物0.9%氯化钠溶液涂片中见到白细胞。
(2)血C反应蛋白升高。
(3)血沉升高。 
(4)实验室证实的宫颈淋病奈瑟菌或衣原体阳性特异标准。
(5)阴道超声或核磁共振检查显示输卵管增粗、输卵管积液,伴或不伴有盆腔积液、输卵管卵巢肿块。

诊断

1.可因炎症轻重及范围大小而有不同的临床表现。轻者无症状或症状轻微。急性病变常见症状为下腹痛、发热、阴道分泌物增 多,严重可有寒战、高热、头痛、食欲缺乏。慢性病变常见下腹部坠 胀、疼痛及腰骶酸痛等症状,且往往在经期或劳累后加重。 
2.若为单纯输卵管炎,可触及增粗的输卵管,压痛明显;若为输 卵管积脓或输卵管卵巢脓肿,可触及包块且压痛明显,不活动。慢 性病变妇科检查若为输卵管病变,则在子宫一侧或两侧触到呈索条 状增粗输卵管,并有轻度压痛;若为输卵管积水或输卵管卵巢囊肿, 则在盆腔一侧或两侧触及囊性肿物,活动多受限。

治疗

主要为抗生素药物治疗,必要时手术治疗。抗生素的治疗原 则:经验性、广谱、及时及个体化。 
  1. 口服或肌内注射抗生素治疗常用方案 
  2. 中药治疗主要为活血化瘀、清热解毒药物,如银翘解毒汤、安宫牛黄丸或紫血丹等。
  3. 手术指征 
(1)药物治疗无效:经药物治疗48~72小时,体温持续不降,患者中毒症状加重或包块增大者。 
(2)脓肿持续存在:经药物治疗病情有好转,继续控制炎症数日 (2~3周),包块仍未消失但已局限化。 
(3)脓肿破裂:突然腹痛加剧,寒战、高热、恶心、呕吐、腹胀,检查腹部拒按或有中毒性休克表现,应怀疑脓肿破裂。一旦怀疑脓肿破裂,需立即在抗生素治疗的同时行剖腹探查。 
(4)对盆腔炎性疾病反复发作者,在抗生素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手术治疗。 
(5)输卵管积水者需行手术治疗。

预后

  1. 经积极消炎治疗后大多数可治愈。但少数病人由于细菌毒性高或治疗 不彻底而转入慢性。
  2. 细菌以各种厌氧菌及大肠杆菌条件性致病菌 为主。如果是淋菌感染则往往病情较重,这将可能留下 输卵管粘连、积水而造成不孕或宫外孕。如果是结核杆菌感染则是 “结核性输卵管炎",往往经久不愈,并且不孕。

预防

最好的预防是注意性生活卫生和及时治疗各种妇科炎症。如宫颈炎、阴道炎等。
性生活要有节制,并注意个人卫生,每晚清洗外阴.

健康问答

  • 附件炎会导致不孕吗?
    医生头像
    赵彦鹏 主治医师 山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 - 不孕症科
    输卵管和卵巢被称为子宫附件,它们一旦发炎症,就称为“附 件炎”。可是,女同胞们,尤其是未婚的姑娘们,千万不要因为 这种炎症带有“...附件”标记就掉以轻心。须知输卵管和卵巢虽是“附 件”,但在生儿育女中却是挑大梁的角色。这两个“附件”若出现 严重的炎症,会酿成不孕症。下拉查看详情

科普文章

权威编辑

医生头像

创建者:赵彦鹏

山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 不孕症科

互联网医学百科

基于健康医疗大数据的全国家庭健康服务平台,欢迎广大医生参与加入医学词条的创建及优化!

词条统计

浏览次数: 6182

编辑历史: 2

最近更新:2018年05月02日 16:36

网友、医生言论仅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同意其说法,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

微医提供平台支持 Copyright 2011-2017版权所有。  浙ICP备15034772号-2

浙公网安备 330483020001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