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性期前收缩常无与之相关的症状,且与室早的个数有关,最常见的症状是心悸、心脏“停跳”感,也有无症状者。期前收缩次数过多时自觉“心跳很乱”,可有胸闷、心前区不适、头昏、乏力,摸脉有间歇。
1.自主神经功能因素 此系室性期前收缩最常见的原因之一。
2.左心室内假腱索与室性期前收缩 在有室性期前收缩而无器质性心脏病依据者,经超声心动图检测,56%~75%患者检出左心室内假腱索。假腱索所致的室性期前收缩系良性期前收缩,如发作不频繁则不需治疗。
3.器质性心脏病 室性期前收缩也多见于器质性因素,例如缺血性心肌病、冠心病、肺心病、风湿性心脏瓣膜病、甲状腺功能亢进性心脏病等;各种病因的心肌炎、心肌病,心力衰竭等,无论是急性弥漫性心肌病变,还是局灶性病变,均可因缺血、缺氧、炎症损害等导致异位节律点兴奋性增高或影响心肌纤维不应期或传导速度,引起室性期前收缩。
4.电解质平衡失调
(1)低血钾:易引起自律性增高,可出现房性期前收缩、室性期前收缩、室性及室上性心动过速及房室传导阻滞。
(2)低血镁:低血镁时易形成折返性心律失常,也可诱发与触发活动有关的心律失常。低血镁所引起的心律失常中以室性心律失常最常见
5.药物 许多药物及抗心律失常药可致心律失常,最常见的是洋地黄。
室性期前收缩的诊断并不困难。查心电图或动态心电图即可确诊。
(1)提早出现的QRS-T波群:其前没有和其有关的异位P波。
(2)QRS波群宽大畸形:粗钝或有切迹,时间一般大于或等于0.12s。
(3)T波方向常与QRS波主波方向相反:为继发性T波改变。
(4)有完全性代偿间歇。
(5)如为同一异位兴奋灶引起的室性期前收缩:则室性期前收缩与前一个心搏有固定的联律间期(配对间期、配对时间)。
室性期前收缩的诊断并不困难。根据典型的心电图特征即可诊断。应与房早伴差传鉴别。
1.室性期前收缩与房性期前收缩伴室内差异性传导的鉴别 两者鉴别点:
(1)房性期前收缩伴室内差异性传导时:其宽大畸形的QRS波前有异位房性P′波,P′波与QRS波的方向一致,P′-R间期应大于0.12s;而室性期前收缩与P波无关,P波可在室性期前收缩QRS波之前或之后,或重叠在QRS-T波群中。
(2)房性期前收缩伴室内差异性传导与室性期前收缩的QRS波起始向量不同:前者与窦性心律相同,后者则可不同。
(3)房性期前收缩伴室内差异性传导时:其QRS波畸形宽大的程度与R-P′间期长短有关,如R-P′间期长则畸形较轻,若R-P′间期短,QRS波群畸形明显。室性期前收缩无此规律。
(4)室性期前收缩的代偿间歇常是完全性的,而房性期前收缩伴室内差异性传导的代偿间歇是不完全性的
对室早的治疗首先要分清室早的类型、症状及原有心脏病做全面了解。然后根据不同的临床状况决定是否采取治疗,采用何种方法。
室性期前收缩治疗目的主要在于预防室速、室颤和心源性猝死。治疗原则:
1.良性室性期前收缩 一般无器质性心脏病,室性期前收缩不会增加此类病人发生心脏死亡的危险性,如无症状,可不必用药,或短时间内给予对症处理。治疗目的是减轻症状,减轻病人顾虑与不安,避免诱发因素,一般可选用镇静药、β-受体阻滞药等。
2.病理性室性期前收缩 此类期前收缩应考虑抗心律失常治疗。
对于频发室性早搏、对患者生活质量有影像的可以习惯射频消融术治疗
室性期前收缩大量出现可见于器质性心脏病患者,也可见于无器质性心脏病的健康人。其预后决定于产生室早的基本原因、心脏病变的程度、全身情况及室早出现的频率和性质。这些因素的不同,室早的预后差别较大,从仅有轻微心悸症状到发生猝死。大多数功能性室早无基础心脏病,也无临床症状,不需治疗,预后良好。业已证明室早是预测恶性心律失常和冠心病死亡率的独立预测指标,器质性室早最重要的是增大心脏性猝死的危险性,因此对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心肌病、充血性心力衰竭等出现的室早应积极控制,以预防致命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减低猝死的危险。
请输入疾病预后相关内容
避免诱发室早的原因
自主神经功能因素,应避免饮用浓茶、咖啡、熬夜等情况。
预防电解质紊乱
治疗原发基础心脏病
心慌气短 心律失常
网友、医生言论仅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同意其说法,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
微医提供平台支持 Copyright 2011-2017版权所有。 浙ICP备15034772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