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医生, 我要登录 注册

细菌性心内膜炎

细菌性心内膜炎是一种急性的或常见的亚急性疾病,在瓣膜和心内膜壁形成脓毒性生长血栓,随后发展为短暂的或持久的菌血症。血栓形成经常波及主动脉瓣。
英文名: bacterial endocarditis
发病部位: 心脏  
就诊科室: 心血管内科  
多发人群: 儿童  
治疗手段: 手术 药物康复疗法
并发疾病: 脑栓塞  
是否遗传:
是否传染:

疾病知识

症状

(1)发热
细菌性心内膜炎时均有发热,而且是长期发热,多为不规则热型,中等度或高热。有心脏病的孩子如发热超过半个月,没有更多的其他系统症状时,应考虑细菌性心内膜炎的可能。
(2)全身症状
全身症状尚有精神不振、头痛、胸闷、气短、食欲不振等。
(3)心功能不全
心脏方面的表现是在原有的基础上加重,出现心功能不全症状。
(4)形成栓塞
在瓣膜上和缺损处的炎变,可形成赘生物,成为栓子,脱落时随血液流动而栓塞在某些器官。右侧心脏的栓子一般造成肺栓塞,左侧心脏的栓子可在脑部、脾脏、肾脏发生栓塞,出现相应的症状。其中脑栓塞最严重,有生命危险。脾栓塞时脾脏增大,肾栓塞出现血尿。

病因

引起心内膜感染的因素有
1.病原体侵入血流 引起菌血症、败血症或脓毒血症,并侵袭心内膜。 
2.心瓣膜异常 有利于病原微生物的寄居繁殖。 
3.防御机制的抑制 
肿瘤患者使用细胞毒性药物和器官移植患者用免疫抑制剂。临床经过与病原微生物有关,病原微生物包括各种细菌、真菌等。传统分为急性和亚急性两类,其临床经过及病理变化均有所不同。
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是由于被累心内膜常有溃疡形成,故又称为溃疡性心内膜炎。此类心内膜炎起病急剧,多由毒力较强的化脓菌引起,其中大多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其次为化脓链球菌。通常病原菌先在机体某局部引起化脓性炎症(如化脓性骨髓炎、痈、产褥热等),当机体抵抗力降低时(如肿瘤、心脏手术、免疫抑制等)病原菌则侵入血流,引起败血症并侵犯心内膜。此型心内膜炎多发生在本来正常的心内膜上,多单独侵犯主动脉瓣,或侵犯二尖瓣。亚急性者主要发生于器质性心脏病,首先为心脏瓣膜病,其次为先天性血管病。

检查

1.血液检查 
血常规检查,为进行性贫血,多为正细胞性贫血与白细胞计数增多、中性粒细胞升高。血沉增快、C反应蛋白阳性。当合并免疫复合物介导的肾小球肾炎、严重心衰或缺氧造成红细胞计数增多症时,血清球蛋白常增多,甚至清蛋白、球蛋白比例倒置。免疫球蛋白升高、γ-球蛋白升高、循环免疫复合物增高及类风湿因子阳性。 
2.血培养 
血细菌培养阳性是确诊感染性心内膜炎的重要依据,凡原因未明的发热、体温持续在1周以上,且原有心脏病者,均应积极反复多次进行血培养,以提高阳性率,若血培养阳性,尚应做药物敏感试验。 
3.尿液检查 
常有显微镜下血尿和轻度蛋白尿。肉眼血尿提示肾梗死。红细胞管型和大量蛋白尿提示弥漫性肾小球肾炎。 
4.心电图 
由于心肌可以同时存在多种病理改变,因此可能出现致命的室性心律失常。房颤提示房室瓣反流。完全房室传导阻滞、右束支阻滞、左前或左后分支阻滞均有报道,提示心肌化脓灶或炎性反应加重。 
5.超声心动图 
超声心动图检查能够检出直径大于2mm以上的赘生物,因此对诊断感染性心内膜炎很有帮助,此外在治疗过程中超声心动图还可动态观察赘生物大小、形态、活动和瓣膜功能状态,了解瓣膜损害程度,对决定是否做换瓣手术具有参考价值。该检查还可发现原有的心脏病。 
6.CT检查 
对怀疑有颅内病变者应及时做CT,了解病变的部位范围。

诊断

细菌性心内膜炎的鉴别诊断
1. 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常发生在原有心脏病(如心瓣膜病 先心病)基础上合并细菌感染所致。病原菌多系草绿色链球菌,少数为大肠杆菌。属中医“温病”范畴。 
2. 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50-60%发生于正常心瓣膜,瓣膜及腱索可有溃疡穿孔,腱索断裂及大而脆的赘生物,赘生物脱落为细菌栓子,导致栓塞及迁移性脓肿。

治疗

1.抗生素治疗
心脏超检查,可以发现心内膜有赘生物存在,即可确认为细菌性心内膜炎细菌性心内膜炎需用抗生素治疗,应用静脉注射,而且时间要长,体温正常后尚面再用周,当然还要看心内膜的病变情况。
2.防止栓子脱落
在护理上最重要的是防止栓子脱落,及时发现栓塞,关键是控制活动,因过多活动易发生栓子脱落。病孩绝对卧床休息。如病孩出现头痛、头晕、呕吐,即应想到发生脑栓塞。尚可见到偏瘫,即一侧的上下肢不能活动。
3.定期检查
要定期检查尿常规,如出现血尿,说明有了肾栓塞。
出现咳嗽、咯血、提示有肺栓塞。有脑栓塞时会有肢体活动不灵活等后遗症,在护理上要做按摩、针灸、医疗体操,促进血液循环,帮助肢体恢复活动,防止肌萎缩。

预后

细菌性心内膜炎预后不好,容易导致以下并发症
1、充血性心力衰竭和心律失常:心力衰竭是本病最常见的并发症。早期不发生,但在以后瓣膜被破坏并穿孔,以及其支持结构如乳头肌、腱索等受损,发生瓣膜功能不全,或使原有的功能不全加重,是产生心力衰竭的主要原因。
严重的二尖瓣感染引起乳头肌败血性脓肿或二尖瓣环的破坏导致连枷样二尖瓣,造成严重二尖瓣返流,或病变发生在主动脉瓣,导致严重的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时尤易发生心衰。
另外,感染也可影响心肌,炎症、心肌局部脓肿或大量微栓子落入心肌血管;或较大的栓子进入冠状动脉引起心肌梗塞等均可引起心衰。
其他少见的心衰原因为大的左向右分流,如感染的瓦氏窦瘤破裂或室间隔被脓肿穿破。 
心力衰竭是本病的首要致死原因。主动脉瓣返流引起的心力衰竭可由病变累及二尖瓣造成严重的二尖瓣关闭不全而加剧,甚至演变成难治性心力衰竭,病死率可高达97%。 
2、栓塞现象:是仅次于心力衰竭的常见并发症。发生率为15%~35%。
受损瓣膜上的赘生物被内皮细胞完整覆盖需6个月,故栓塞可在发热开始后数天起至数月内发生。
早期出现栓塞的大多起病急,病情风险。全身各处动脉都可发生栓塞,最常见部位是脑、肾、脾和冠状动脉。心肌、肾和脾脏栓塞不易察觉,多于尸检中发现,而脑、肺和周围血管栓塞的表现则较明显。

预防

1.对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的愈后应谨慎。
2.杀菌性抗生素使用剂量应在最小抑菌浓度以上,至少使用4~6周(7天肠外给药,随后口服)。 
3.抗生素的选择应尽量根据血液培养的结果。
4.应联合用药,氨苄西林和庆大霉素合用,静脉给药至少5~7天(监控肾脏功能)。然后再连用阿莫西林和喹诺酮类药物如恩氟杀星。口服3~5周。 
5.另外,对于心律不齐和充血性心衰也应给予合适的治疗。

健康问答

  • 发生细菌性心内膜炎时应该怎么护理?
    医生头像
    韩渊 主治医师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 心血管内科
    1、如果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吸烟,家属应该劝其戒姻,注意保暖,防止着凉,预防呼吸道感染。 2、应给予患者高蛋白、高热量饮食,如鸡蛋、瘦...肉、鱼等,严格控制患者的食盐星,盐量过高会引起钠潴留。 3、做好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的口腔、皮肤护理工作,勤给患者翻身,活动、按摩肢体,防止据疮。根据病情鼓励患者旱下床活动,增加机体活动能力,促进血液循环及肠蠕动,防止腹胀。 4、叮嘱患者按时服药,并定期到医院进行检查,调整药物用邑,防止出血和血栓形成。下拉查看详情

权威编辑

医生头像

创建者:韩渊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心血管内科

互联网医学百科

基于健康医疗大数据的全国家庭健康服务平台,欢迎广大医生参与加入医学词条的创建及优化!

词条统计

浏览次数: 2045

编辑历史: 1

最近更新:2016年09月11日 10:01

网友、医生言论仅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同意其说法,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

微医提供平台支持 Copyright 2011-2017版权所有。  浙ICP备15034772号-2

浙公网安备 330483020001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