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合并心脏病的治疗概要:
妊娠合并心脏病中心脏病较重,代偿功能在三级以上者等要终止妊娠。定期进行产前检查。避免过劳及情绪激动。高蛋白质、高维生素、低盐、低脂肪饮食。预防及治疗各种引起心力衰竭的诱因。选择适宜的分娩方式,对阴道分娩及处理。产后3日内尤其24小时内仍是发生心衰的危险时期。一般不主张在孕期手术。
妊娠合并心脏病的详细治疗:
心脏病孕产妇的主要死亡原因是心力衰竭和继发感染。对于有心脏病的育龄妇女,一定要求做到孕前咨询,以明确心脏病的类型、程度、心功能状态.并确定能否妊娠。允许妊娠者一定要尽早定期进行产前检查。
(一)妊娠期
1、终止妊娠
凡有以下情况者,应设法终止妊娠。
(1)心脏病较重,代偿功能在三级以上者。
(2)既往妊娠有心衰史或妊娠早期即发生心衰者。
(3)风湿性心脏病有中、重度二尖瓣病变伴有肺动脉高压者或发绀型先心病。
(4)患有活动性风湿热、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及有严重的心律失常者。
(5)严重的先天性心脏病及心肌炎,心肌炎遗留有严重的心律不齐、围生期心肌病遗留心脏扩大。
年龄在35岁以上、发生心脏病病程较长凡不宜妊娠的心脏病孕妇,应在妊娠12周前行人工流产。妊娠已超过12周时,终止妊娠必须用较复杂的手术,其危险性不亚于继续妊娠和分娩,因此应密切监护,积极肪治心力衰竭,使之渡过妊娠与分娩。对顽固性心力衰竭的病例,为减轻心脏负荷,应与内科医生配合,严格监护下行剖宫取胎术。
2、继续妊娠
心脏病变较轻、心功能I~Ⅱ级、既往无心力衰竭史、亦无其他并发症者可以妊娠。允许妊娠者一定要从孕早期开始,定期进行产前检查。未经系统产前检查的心脏病孕产妇心力衰竭发生率和孕妇死亡率,较经过系统产前检查者高出10倍。
(1).定期产前检查
能及早发现心力衰竭的早期征象。在妊娠20周以前,应每2周行产前检查1次。20周以后,尤其是32周以后,发生心力衰竭的机会增加,产前检查应每周1次。发现早期心力衰竭征象应立即住院。孕期经过顺利者,亦应在妊娠36~38周提前住院待产。
(2).防治心力衰竭
1)避免过劳及情绪激动 ,保证充分休息,每日至少10h睡眠。
2)高蛋白质、高维生素、低盐、低脂肪饮食: 整个孕期体重增加不宜超过10kg,以免加重心脏负担。妊娠16周以后,每日食盐量不超过4~5g。。
3)预防及治疗各种引起心力衰竭的诱因: 预防上呼吸道感染,纠正贫血,治疗心律失常。孕妇心律失常发生率较高,对频繁的室性早搏或快速室性心率,必须用药物治疗。防治妊高征和其他合并症与并发症。
4)动态观察心脏功能 :定期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测定心脏射血分数、每分钟心排血量、心排血指数及室壁运动状态,判断随妊娠进展心功能的变化 。
5)心力衰竭的预防:预防心力衰竭是改善母儿预后的关键所在。不主张预防性应用洋地黄。对有早期心衰表现的孕妇,常选用作用和排泄较快的地高辛0.25mg,每日2次口服,2-3日后可根据临床效果改为每日1次,不要求达到饱和量,以备发生病情变化时能有加大剂量的余地。不主张长期应用维持剂量,病情好转后停药。
6)急性左心衰竭的紧急处理原则是减少肺循环血量和静脉回心血量、改善肺气体交换、增加心肌收缩力和减轻心脏前后负荷。取半卧位或坐位;高流量(6-8L/min)面罩或加压供氧;给呋塞米40mg或依他尼酸50mg以25%葡萄糖液稀释后静注,可快速减少血容量(但血容量不足或主动脉狭窄者慎用);适当应用血管扩张剂,如硝酸甘油0.3mg或硝酸异山梨醇5-10mg舌下含服,可降低肺毛细血管楔压或左房压,缓解症状;氨茶碱0.25g稀释后缓慢静注,可解除支气管痉挛,减轻呼吸困难,增强心肌收缩力;速效洋地黄制剂毛花甙丙0.4mg稀释后缓慢静注,以增强心肌收缩力和减慢心率;急性肺水肿时,可用吗啡3~5mg静脉注射(或5-10mg皮下注射),可减少烦躁不安和呼吸困难.并能减少回心血量而起静脉泻血作用;地塞米松10~20mg静脉注射可降低外用血管阻力,减少回心血量和解除支气管痉挛。
(二)分娩期
1、选择适宜的分娩方式
近年来认为剖宫产时血流动力学的改变比阴道分娩小,心功能不好者,可考虑在硬膜外麻醉下行剖宫产,同时心脏监护,术后心脏情况可好转。对胎儿偏大、产道条件不佳及心功能Ⅲ~Ⅳ级者,均应择期剖宫产。剖宫产可减少产妇因长时间宫缩所引起的血流动力学改变,减轻心脏负担。由于手术及麻醉技术的提高,术中监护措施的完善及高效广谱抗生素的应用,剖宫产已比较安全,故应放宽剖宫产指征。以选择连续硬膜外阻滞麻醉为好,麻醉剂中不应加肾上腺素,麻醉平面不宜过高。为防止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可采取左侧卧位15°,上半身抬高30°。术中、术后应严格限制输液量。不宜再妊娠者,同时行输卵管结扎术。
2、阴道分娩及处理
心功能I~Ⅱ级,胎儿不大,胎位正常,宫颈条件良好者,可考虑在严密监护下经阴道分娩。
1)第一产程
安慰及鼓励产妇,消除紧张情绪。适当应用地西泮、哌替啶等镇静镇痛剂。密切注意观察血压、脉搏、呼吸、心率。一旦发现心力衰竭征象,应取半卧位,高浓度面罩吸氧,并应用毛花苷丙0.4mg加25%葡萄糖液20ml缓慢静脉注射,必要时4~6h重复给药0.2mg。产程开始后即应给予抗生素预防感染。
2)第二产程
要避免屏气加腹压,应行会阴后一斜侧切开术、胎头吸引或产钳助产术,缩短第二产程,尽快结束分娩,以免产妇过度用力。臀位产必要时行臀牵引术。
3)第三产程
胎儿娩出后,产妇腹部放置沙袋,以防腹压骤降而诱发心力衰竭。要防止产后出血过多而加重心肌缺血,诱发先心病出现发绀,加重心力衰竭。可静注或肌注缩宫素10~20U,禁用麦角新碱,以防静脉压增高。产后出血过多者,应适当输血、输液,注意输液速度不可过快。
(三)产褥期
产后3日内尤其24小时内仍是发生心衰的危险时期,须密切监护。应用广谱抗生素预防感染,直至产后1周左右。心功能在Ⅲ级以上者,不宜哺乳。不宜再妊娠者,可在产后1周行绝育术。
(四)心脏手术的指征
一般不主张在孕期手术,尽可能在幼年、孕前或延至分娩后再行心脏手术。若妊娠早期出现循环障碍症状,孕妇不愿做人工流产,内科治疗效果不佳,手术操作不复杂,可考虑手术治疗。手术时期宜在妊娠12周以前进行,在手术前注意保胎及预防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