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医生, 我要登录 注册

凝血时间

凝血时间(clottingtime,CT)是指血液离开血管,在体外发生凝固的时间。它与出血时间不同,主要是测定内源性凝血途径中各种凝血因子是否缺乏,功能是否正常,或者是否有抗凝物质增多。根据标本来源,凝血时间测定有毛细血管采血法和静脉采血法。
是否需要空腹:
适用性别: 不限
正常值: a)玻璃管法5~10min。b)塑料管法10~19min。c)硅管法15~32min。
分析结果: 偏低值: 低于正常值。 血栓性疾病如心机梗死、不稳定型心绞痛、脑血管病变等。 正常值:a)玻璃管法5~10min。b)塑料管法10~19min。c)硅管法15~32min。 正常结果。 偏高值:高于正常值。 时间过长见于血友病。
相关症状: 凝血障碍  
相关检查: 血常规  

注意事项

检查前: 
1、抽血前一天不吃过于油腻、高蛋白食物避免大量饮酒。血液中的酒精成分会直接影响检验结果。 
2、体检前一天的晚八时以后应开始禁食12小时以免影响检测结果。 
3、抽血时应放松心情避免因恐惧造成血管的收缩增加采血的困难。 
检查后: 
1、抽血后需在针孔处进行局部按压3-5分钟进行止血。注意:不要揉以免造成皮下血肿。 
2、按压时间应充分。各人的凝血时间有差异有的人需要稍长的时间方可凝血。所以当皮肤表层看似未出血就马上停止压迫可能会因未完全止血而使血液渗至皮下造成青淤。因此按压时间长些才能完全止血。如有出血倾向更应延长按压时间。 
3、抽血后出现晕针症状如:头晕、眼花、乏力等应立即平卧、饮少量糖水待症状缓解后再进行体检。 
4、若局部出现淤血24小时后用温热毛巾湿敷可促进吸收。
 

不适宜人群

患有凝血不良性疾病如血友病患者。 

不良反应与风险

皮下出血:由于按压时间不足5分钟或是抽血技术不过关等原因可导致皮下出血。 

临床意义

异常结果 
1、凝血时间延长见于 a)先天性凝血因子缺乏如各型血友病。 b)获得性(后天性)凝血因子缺乏,如重症肝病、维生素K缺乏等。 c)纤溶蛋白溶解活力增强如继发性、原发性纤维蛋白溶解功能亢进等。 d)血液循环中有抗凝物质如有抗因子Ⅷ或因子Ⅸ抗体、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 )早期肝素治疗时等。 
2、凝血时间缩短见于 a)高凝状态如促凝物质进人血液及凝血因子的活性增高等情况。 b)血栓性疾病如心肌梗死、不稳定型心绞痛、脑血管病变、糖尿病伴血管病变、肺梗死、深静脉血栓形成、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和肾病综合征等。 需要检查的人群容易出血、发热、伤口愈合不良者,家里有家族遗传先天性凝血因子缺乏者。
【结果偏低】 可能疾病: 心肌梗死 不稳定性心绞痛 深静脉血栓 妊高症

检查过程

检查方法:抽血。 

词条标签

凝血障碍 

权威编辑

医生头像

创建者:马静

河北省胸科医院 消化内科

互联网医学百科

基于健康医疗大数据的全国家庭健康服务平台,欢迎广大医生参与加入医学词条的创建及优化!

词条统计

浏览次数: 5680

编辑历史: 1

最近更新:2017年12月05日 16:54

网友、医生言论仅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同意其说法,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

微医提供平台支持 Copyright 2011-2017版权所有。  浙ICP备15034772号-2

浙公网安备 330483020001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