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医生, 我要登录 注册

腹直肌自发性破裂

腹直肌自发性破裂系指非直接外伤所引起的腹直肌破裂。与腹直肌纤维变性有关,常在腹压增高时发生,缝合腹肌是主要治疗方法。腹直肌自发性破裂多见于孕妇。发病前常伴有上呼吸道感染史、气管炎史或便秘用力等。
别名: 腹直肌自然性破裂  
英文名: spontaneous rupture of musculus rectus abdominis
发病部位: 腹直肌  
就诊科室: 普外科  
多发人群: 所有人群  
治疗手段: 手术治疗
并发疾病: 排尿困难   腹内疝   肠梗阻  
是否遗传:
是否传染:

疾病知识

症状

腹直肌自发性破裂发病前常伴有上呼吸道感染史、气管炎史或便秘用力等。发病突然,下腹剧痛,辗转不安,逐渐向腹中线扩散,但无放射痛,有时伴恶心,偶有呕吐,大、小便正常。查体下腹有肌紧张,在腹直肌部位可触及边界不清的固定包块。直肌自发性破裂后可以造成局部出血压迫直肠、膀胱、输尿管,压迫直肠者可造成排便困难,压迫膀胱者可形成尿频、尿急表现,压迫输尿管者可造成尿量减少。

病因

1、腹直肌病变:多种原因引起的肌纤维薄弱,肌纤维变性,如多次妊娠、慢性长期咳嗽、排便困难、呕吐或喷嚏等,使肌纤维反复损伤、变性,肌纤维弹性降低,在腹腔内压力增高或反复多次腹内压骤然增高,当超过腹直肌纤维抗张力强度时即造成破裂。 
2、腹腔内压力增高:各种原因引起的腹腔内压力的增高,如妊娠、产程过长等都可导致腹直肌的过度伸展、疲劳和抗张力下降,久而久之则易引起腹直肌的破裂和出。

检查

1.实验室检查:常规化验出凝血时间正常,红细胞计数稍有下降。
2.B超和CT检查可发现肿块位于腹直肌鞘内,与腹腔不相通,合并血肿时密度偏低,界线较为清楚。 

 

诊断

1.病史:详细询问外伤史、妊娠史、感染史和发病过程,有助于作出判断。 
2.临床特点:下腹剧痛并渐向腹中线扩散,下腹肌紧张及边界不清的固定包块,可确诊为腹直肌自发性破裂。

治疗

1.局部封闭:病变范围小,触痛点明显,无明显包块者,可用普鲁卡因、泼尼松龙(醋酸强的强的松强的松龙)25mg做痛点封闭,每周1次,3次为1个疗程,总有效率可达94%以上。 
2.手术治疗:腹直肌自发性破裂的包块较大,或伴有腹直肌鞘内血肿,或伴有腹膜刺激征与腹内疾病难以鉴别时,可行手术治疗。手术中清除血块,缝合肌层,术后平卧数天,切口应加压包扎以保护腹壁。 


 

预后

腹直肌自发性破裂的患者通过正规治疗后,患者的症状、体征消失或者减轻,患者预后情况良好。

预防

注意预防上呼吸道感染,避免便秘与排尿困难,防止病情复发。

健康问答

  • 腹直肌自发性破裂事怎么回事?
    医生头像
    曾宪付 主任医师 随州市中医医院 - 外科
    腹直肌自发性破裂系指非直接外伤所引起的腹直肌破裂。与腹直肌纤维变性有关,常在腹压增高时发生,缝合腹肌是主要治疗方法。

词条标签

腹直肌缝合术  普外科 

权威编辑

医生头像

创建者:曾宪付

随州市中医医院 外科

互联网医学百科

基于健康医疗大数据的全国家庭健康服务平台,欢迎广大医生参与加入医学词条的创建及优化!

词条统计

浏览次数: 528

编辑历史: 1

最近更新:2017年08月07日 18:27

网友、医生言论仅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同意其说法,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

微医提供平台支持 Copyright 2011-2017版权所有。  浙ICP备15034772号-2

浙公网安备 330483020001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