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血常规
白细胞减少,中性粒细胞减少,淋巴细胞百分率相对增加。根据中性粒细胞减少的程度可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轻度≥1.0×10^9/L,中度(0.5~1.0)×10^9/L和重度<0.5×10^9/L。
2、骨髓涂片
1)不同原因导致的粒细胞减少者,骨髓象各异。应注意观察骨髓增生的程度、粒系各阶段比例及形态改变,可为诊断原发病或寻找中性粒细胞减少的原因提供线索。自身免疫 疾病继发中性粒细胞减少时可见粒系核左移,早期细胞代偿性增加。白血病、转移瘤等可见异常细胞浸润。中毒、药物和严重感染等所致的粒细胞缺乏症,可见粒细胞核固缩,胞浆内中毒性颗粒、空泡增多。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增生受抑制,三系减少。
2)在恢复阶段,骨髓粒系比例增高,原粒及早幼粒细胞增加,外周血的白细胞数也可高达正常值数倍,并且出现早幼粒、中幼粒、及晚幼粒细胞,呈“类白血病反应”。
3、特殊检查
1)肾上腺素试验 粒细胞储备的检查皮下注射1‰肾上腺素0.1ml,于注射前及注射后5,10,15,30分钟分别做计数及分类,若注射后粒细胞升至正常,说明粒细胞减少是由于附着在血管壁上的粒细胞增多;或由于脾脏增大,用药后脾脏收缩而致粒细胞上升。
从而可鉴别假性粒细胞减少。
2)运动试验
如果运动前检查粒细胞减少,运动后增至正常,说明附着在血管壁上的中性粒细胞增多,为假性中性粒细胞减少。
3)中性粒细胞特异性抗体测定
包括白细胞聚集反应、免疫荧光粒细胞抗体测定法等,以了解中性粒细胞白免疫状态。
4、胸部影像学、B超
合并感染时,可根据实际情况选用X线胸片、胸CT、B超等检查。呼吸系统感染时,胸片或胸CT可见肺部浸润阴影,但应注意粒细胞严重缺乏时,可无炎症浸润影。B超检查可发现感染部位的脓肿,如泌尿系统、腹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