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医生, 我要登录 注册

第3,4对咽囊综合征

第3,4对咽囊综合征又名咽囊炎,又名咽粘液囊炎,鼻咽部正中瘘,鼻咽囊肿,桑汶地氏病,是由于咽喉部因为感染、感冒、受凉化脓等原因形成炎症,之后咽囊炎形成脓肿,自行破裂后形成瘘管,临床症状有咽部异物感。
别名: 咽粘液囊炎   咽囊炎  
英文名: pharyngeal bursitis
发病部位: 咽喉部  
就诊科室: 耳鼻咽喉科  
症状: 头痛   息肉   颈部淋巴结肿大   耳鸣耳聋   脓性分泌物   咽痛   咽部异物感  
多发人群: 所有人群  
治疗手段: 药物治疗
并发疾病: 急性咽喉炎   慢性咽喉炎  
是否遗传:
是否传染:

疾病知识

症状

患有该疾病的患者常见的症状有咽部异物感、咽痛、脓性分泌物、耳鸣、耳聋、颈部淋巴结肿大 、息肉、头痛。主要症状有鼻腔后部炎症并有脓性分泌物下流入口咽部,咽部脓肿形成自行破裂后造成脓性瘘管,患者自觉呼吸有臭味,用力咳嗽可咳出脓性物或脓痂,咽部炎症或脓性物堵塞咽鼓管咽口可导致耳鸣耳聋、颈部淋巴结肿大。在鼻腔部还可见正中有表面光滑的息肉样肿物,有时上覆有脓痂,除去脓痂可见咽囊开口或瘘口,探针探入囊腔内,有脓性分泌物外溢。

病因

常因受凉,过度疲劳,风寒感冒,烟酒过度等致全身及局部抵抗力下降,是机体感染病原微生物而造成该疾病,有害刺激气体、营养不良,患慢性心、肾、关节疾病,生活及工作环境不佳,经常接触高温、粉尘等可使咽囊部感染化脓形成炎症后恶化为咽囊炎。

检查

可通过间接鼻咽镜、鼻腔内镜检查、鼻咽部MRI检查、耳鼻咽喉CT检查来进行诊断,也可通过本疾病的临床明显特征来诊断,检查血常规和白细胞计数可检查机体内病原菌的存在,以及血细胞、白细胞的数量是否异常,可采集患者化脓部位的脓液进行涂片,检测血液中或者组织中的包括淋球菌、新型隐球菌、梅毒螺旋体、白喉棒状杆菌等病原体。
影像学检查:胸部放射性检查可能提示无胸腺影,但这并不完全代表T细胞能力异常。X线可见心脏和大血管异常,如右位动脉弓、肺动脉扩张和心脏扩大等。共振发现部分病例小脑蚓部和后颅凹变小以及前角附近小囊肿形成。超声心动图检查可明确心脏畸形类型,产前超声学检查可发现心脏畸形。应做脑CT、脑电图和心血管造影检查。

诊断

该疾病易于鼻咽炎、咽异感症、慢性咽炎相区别,因为临床症状相似需要鉴别,鼻咽炎是由病毒感染而形成的咽部炎症;咽异感症是各种咽部异样疼痛,患者以女性多见;慢性咽炎是咽黏膜、黏膜下及淋巴组织的慢性炎症,也通过病程长短,疾病发生严重程度来辨别本疾病。
本病属遗传病,主要与甲状旁腺机能不全进行鉴别。 甲状旁腺机能不全:先天性甲状旁腺发育不全可致甲旁减,在新生儿时发病。可单一地发生甲旁减,也可有先天性胸腺萎缩的免疫缺陷和先天性心脏异常。是因多种原因导致PTH产生减少或作用缺陷而造成以低钙血症、高磷血症为主要化验异常的疾病,患者表现为反复手足搐搦和癫痫发作,长期口服钙剂和维生素D 制剂可以使病情得到控制。
鉴别诊断:应注意与鼻咽炎、咽异感症或慢性咽炎相鉴别。

治疗

一、药物治疗
听从医生嘱咐使用适当消炎作用的药品,咽囊部位脓肿部位需要穿刺抽脓后用10%~20%硝酸银或50%三氯醋酸烧灼破坏咽囊粘膜,以免脓肿再次发生,咽囊部位脓肿较大者,需通过手术治疗,手术需要将软腭拉开或切开显露咽囊,用细长剪剪除咽囊前壁,刮除后壁,去除干净囊壁,如有增殖者可考虑切除。
(1)加强护理和营养:以提高患者的抵抗力和免疫力。 
(2)预防感染:应注意隔离,尽量减少与病原体的接触。 
(3)避免接种疫苗:对疑似细胞免疫缺陷的新生儿,常因接种牛痘而发生全身性牛痘疹,接种冻干卡介苗而致全身性播散致死。所以,应禁止接种牛痘、冻干卡介苗等活疫苗,也应避免接种麻疹和脊髓灰质炎疫疫苗。
二、抗感染疗法 
由于细胞免疫能力低下,机体无法杀灭感染的病毒、真菌等病原体,因此,一旦发生感染,应选择有效的抗病毒制剂如阿昔洛韦、伐昔洛韦(万乃洛韦)、泛昔洛韦等和抗真菌药物如伊曲康唑、特比萘芬、氟康唑等进行治疗。
免疫替补疗法:第三、四咽囊综合征的免疫替补疗法主要是补充T淋巴细胞和增强T细胞的功能。
(1)输注新鲜全血 输血前需考虑到由组织配型差异引起严重GVHR的危险。所以,血液输注前须经过25~50Gy放射线的照射,以清除T细胞的增殖能力,防止血液中的淋巴细胞进入新生儿体内后攻击宿主组织,从而避免严重GVHR的发生。但反复输血,仍易引起过敏反应。
(2)转移因子(TF) 转移因子(TF)系T淋巴细胞释放的一种淋巴因子,可将正常人特异性免疫信息转移至T细胞,激活受者静止的淋巴细胞,从而起恢复和扩大细胞免疫反应的作用。它作用迅速,皮试阴性者接受相应的转移因子后18~24h,即可出现阳性反应,且可维持数月之久。临床上可用于先天性无胸腺或发育不全等免疫缺陷病,对慢性皮肤黏膜念珠菌病疗效肯定,可起到一定程度的免疫重建作用,并能控制病毒、真菌或一些细胞内细菌的感染。剂量2ml(相当于1.8×108个白细胞的提取物),肌内注射,每天或隔天1次,连用3~6天。注射部位以接近淋巴结的皮下组织为宜。

预后

疾病痊愈后要定期检查,以免疾病复发;术后恢复,注意口腔卫生,饮食营养均衡,避免食用刺激性食物。听从医生的安排使用适当药物,以达到避免疾病复发或恶化。

预防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注重口腔卫生,经常锻炼身体,增强机体免疫力,不可暴饮暴食,饮食要营养均衡,避免食用刺激性食物,烟酒、辛辣、油炸类、过热或过冷食物等对咽部疾病造成一定影响,可能还会加重炎症,引起不适。

健康问答

  • 第3,4对咽囊综合征的患者应该注意怎样的饮食?
    医生头像
    王学廉 主任医师 唐都医院 - 神经外科
    注意饮食规律,避免饥饿,避免暴饮暴食以免引起胃肠道功能失调,影响消化和吸收,造成体质虚弱而容易感冒或者引起咽部感染;注意不要偏食和挑...食,少吃油煎食物,多吃蔬菜水果,注意膳食平衡,以免导致营养失调,引起维生素和蛋白质代谢紊乱,最终导致体质下降;避免过冷过热的饮食,避免辛辣刺激食物,避免烈酒、浓茶以免导致咽部粘膜经常处于充血状态,加重咽部不适症状。下拉查看详情

词条标签

第3,4对咽囊综合征  咽囊炎  咽囊炎[咽粘液囊炎] 

权威编辑

医生头像

创建者:王学廉

唐都医院 神经外科

互联网医学百科

基于健康医疗大数据的全国家庭健康服务平台,欢迎广大医生参与加入医学词条的创建及优化!

词条统计

浏览次数: 1408

编辑历史: 1

最近更新:2017年07月20日 17:32

网友、医生言论仅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同意其说法,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

微医提供平台支持 Copyright 2011-2017版权所有。  浙ICP备15034772号-2

浙公网安备 330483020001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