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起病前有或无菌性脑膜炎患儿接触史。
2)急性起病,有脑膜刺激症状体征。
3)脑脊液常规、生化正常或白细胞总数轻度增高。
4)除外其他疾病所致中枢神经系统症状。
鉴别诊断:
1. 细菌不明脑膜炎
占细菌性脑膜炎的1/2,其中大部分用过抗生素,致使脑脊液改变不典型、细菌培养阳性率下降。所谓病因未明脑膜炎中不少为少见病原引起,其诊断靠脑脊液特殊培养和鉴定。细菌可溶性抗原、磷壁酸、内毒素检测可分别证实肺炎链球菌、流感杆菌、金葡菌及大肠杆菌感染。
复发性脑膜炎(recurrent M) 常有先天缺陷继发性脑膜炎,病原体诸多,小婴儿、免疫力低下者促使病情进一步恶化或死亡。
2. 新生儿脑膜炎(neonatal meningitis)
新生儿出生后全身包括呼吸道、消化道、皮肤及脐部均呈无菌状态,随后建立正常菌群,脐带剪断处亦有细菌污染。正常的粘膜、皮肤有一定屏障能力,能防止细菌感染,一旦粘膜、皮肤遭受损伤,细菌乘机侵入,引起感染。新生儿感染以肺炎、败血症、脑膜炎为常见,亦是新生儿重要死亡原因。新生儿肺炎以咳嗽、呛咳、胸凹陷明显及呼吸困难为特点,肺部湿罗音的听诊需一定经验。新生儿脑膜炎确诊常有赖于脑脊液细菌涂片、培养检查。
3. 钩端螺旋体脑膜炎(leptospiral M)
在钩端螺旋体病的极期(5 d~7 d)可并发脑膜炎,一般表现为无菌性脑膜炎,脑脊液中白细胞增多(小于500×106/L),单核为主,蛋白质0.5~1.5 g/L。少数有脑炎、脊髓炎改变。有时病后几个月,发生变态反应性脑底动脉闭塞和侧枝循环,形成烟雾病。治疗用青霉素80~160万U,2/d,肌注,总剂量为1 200万~l 600万U。可辅以皮质激素和扩张血管剂。
4. 复发性无菌性脑膜炎
又称Mollaret脑膜炎(Mollaret meningitis),病因可能与病毒-自身免疫机制有关,临床表现以良性复发性无菌性脑膜炎为特征。其主要表现是反复中度发热、头颈痛、肌肉疼痛及脑膜刺激征。脑脊液表现与病毒性脑膜炎相似,可见到体积较大的内皮样细胞(Mollaret细胞)及碎片。急性期持续1周~2周,然后恢复,数周至数月后可再发,反复发作可达1年。预后大多良好,可无后遗症。
5. 儿童急性坏死性脑病(ANEC)
以病毒性热性疾病后迅速出现惊厥意识障碍及对称多灶性脑损害为特征。脑损害主要累及双侧丘脑、上脑于被盖、侧脑室周围白质和小脑髓质;并伴不同程度的肝功能异常,有特征的影像学和病理改变.目前仍无特异性治疗,预后较差。
6. 弥漫性进行性脑灰质变性综合征(diffuse progressive degeneration of cerebral gray matter syndrome,阿尔珀特综合症 Alpers syndrome):系线粒体病的一个亚型,某一种线粒体基因突变的表现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