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医生, 我要登录 注册

病毒性肝炎

病毒性肝炎(包括甲型、乙型、丙型、丁型和戊型)是法定乙类传染病,具有传染性较强、传播途径复杂、流行面广泛、发病率高等特点;部分乙型、丙型和丁型肝炎患者可演变成慢性,并可发展为肝硬化和原发性肝细胞癌。
别名: 病毒性肝病  
英文名: Viral hepatitis
发病部位: 肝脏  
就诊科室: 感染科  
症状: 发热   全身不适   乏力   皮疹   关节痛   食欲减退   腹胀   肝区痛  
多发人群: 免疫力低下人群  
治疗手段: 综合治疗
并发疾病: 肝硬化   肝昏迷(肝性脑病)  
是否遗传:
是否传染:

疾病知识

症状

病毒性肝炎临床症状常见的有急性黄疸型肝炎、急性无黄疸型肝炎、慢性肝炎、重型肝炎等几种,很多患者因为缺乏相关知识,发现后没有及时到医院就诊,因而错过了治疗的最佳时机。
1、急性黄疸型病毒性肝炎临床症状 
各期表现   
1)黄疸前期:甲肝、戊肝起病较急,乙、丙、丁肝起病多较缓。出现发热、全身不适、乏力等症状,类似感冒。急性乙肝患者早期可有皮疹、关节痛,伴有食欲减退、恶心、厌油、腹胀、肝区痛、尿色加深等。肝功能主要是ALT升高。此期可持续5~7天。 
2)黄疸期:自觉症状好转,发热消退,尿黄加深,巩膜及皮肤出现黄染,逐渐加重,2周左右达高峰。同时各项肝功能出现明显的异常。肝、脾可轻度肿大及触叩痛。本期可持续2~6周。     
3)恢复期:黄疸逐渐消退,各项肝功能逐渐恢复正常,症状和体征也随之消失。本期持续1~~2个月。
2、急性无黄疸型病毒性肝炎临床症状   无黄疸,其他临床表现与黄疸型相似,但起病较缓,症状较轻,病程多在3个月内,临床症状不明显者易被忽视,急性丙型肝炎无黄疸型占2/3以上。
3、急性肝炎病程超过半年不愈者称为慢性肝炎。病原只限乙肝、丙肝和丁肝病毒。临床表现时好时坏、时轻时重,数年、十数年迁延不愈,亦有表现为多次急性发作者。    
轻度:乏力、头晕、食欲减退、厌油、肝区不适、肝脾可有轻度肿大,肝功能1或2项指标轻度异常。    
中度:症状及体征、实验室检查居于轻度和重度之间。    
重度:明显或持久的症状,乏力、纳差、腹胀、尿黄、便溏等,ALT和/或AST反复或持续升高,病程久者血清白蛋白减少,脾可肿大,面色发暗,尚可出现肝掌和蜘蛛痣。B超可发现门静脉和脾静脉的宽度增加,有向门脉高压发展的可能。如不能尽早清除病毒,则可发展成肝硬化。
4、重型肝炎的临床表现   
急性重型肝炎又称急性肝衰竭:以急性黄疸型肝炎起病,多有劳累、精神刺激、妊娠等诱因。病情发展迅猛,黄疸急剧加深、消化道症状明显加重、肝脏迅速缩小、出血倾向严重,并出现精神神经症状,如嗜睡、性格改变、烦躁不安、昏迷,即肝性脑病的临床表现。凝血酶原活动度(PTA)<40%者。    
亚急性重型肝炎又称亚急性肝衰竭:发生于急性黄疸型肝炎病期2周到6个月内,表现为极度乏力、食欲缺乏、频繁呕吐、腹胀明显、黄疸进行性加重等重型肝炎的表现。肝细胞坏死明显,但同时伴有增生,故肝脏无明显缩小。可并发脑水肿、消化道大出血、严重感染、电解质紊乱等。PTA<40%,凝血酶原时间显著延长。如出现肝肾综合症,预后极差。    
慢性重型肝炎:临床表现同亚急性重型肝炎,有发病基础
①慢性肝炎和/或肝硬化病史;
②慢性HBsAg携带者;
③不具备上述;
④肝穿刺支持。
①②但有慢性肝病体征及生化检测改变等
按新标准又分为:
①慢加急性(亚急性)肝衰竭:在慢性肝病基础上出现的急性肝功能失代偿
②慢性肝衰竭:在肝硬化基础上,肝功能进行性减退导致的以腹水或门脉高压、凝血功能障碍和肝性脑病等为主要表现的慢性肝功能失代偿。
淤胆型肝炎:主要表现为急性黄疸型肝炎较长期(2~4个月或更长)肝内梗阻性黄疸,黄疸具有三分离特征,即消化道症状轻,ALT上升幅度低,凝血酶原时间延长或凝血酶原活动度下降不明显与黄疸重呈分离现象。临床有全身皮肤瘙痒及大便颜色变浅或灰白,肝大及梗阻性黄疸的化验结果。

病因

病毒性肝炎主要由甲型肝炎病毒(HAV)、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丁型肝炎病毒(HDV)及戊型肝炎病毒(HEV)导致。

检查

(一)血象   
白细胞总数正常或稍低,淋巴细胞相对增多,偶有异常淋巴细胞出现。重症肝炎患者的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均可增高。血小板在部分慢性肝炎病人中可减少。
(二)肝功能试验   
肝功能试验种类甚多,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进行。 
1、黄疸指数、胆红素定量试验 黄疸型肝炎上述指标均可升高。尿检查胆红素、尿胆原及尿胆素均增加。 
2、血清酶测定 常用者有谷丙转氨酶(ALT)及谷草转氨酶(AST),血清转氨酶在肝炎潜伏期、发病初期及隐性感染者均可升高,故有助于早期诊断。 
3、胆固醇、胆固醇酯、胆硷脂酶测定肝细胞损害时,血内总胆固醇减少,梗阻性黄疸时,胆固醇增加。重症肝炎患者胆固醇、胆固醇酯、胆硷脂酶均可明显下降,提示预后不良。 
4、血清蛋白质及氨基酸测定 慢性活动性肝炎时蛋白电泳示γ-球蛋白常>26%,肝硬化时γ-球蛋白可>30%。但在血吸虫病肝硬化、自身免疫性疾病、骨髓瘤、结节病等γ-球蛋白百分比均可增高。检测血浆中支链氨基酸(BCAA)与芳香族氨基酸(AAA)的比值,如比值下降或倒置,则反映肝实质功能障碍,对判断重症肝炎的预后及考核支链氨基酸的疗效有参考意义。 
5、血清前胶原Ⅲ (PⅢP)测定 血清PⅢP值升高,提示肝内有纤维化将形成可能文献报道其敏感性为31.4%,特异性为75.0%。PⅢP正常值为<175μg/L。
(三)血清免疫学检查   
测定抗HAV-IgM对甲型肝炎有早期诊断价值,HBV标志(HBsAg、HBEAg、HBCAg及抗-HBs、抗-HBe、抗-HBc)对判断有无乙型肝炎感染有重大意义。HBV-DNA、DNA-P及PHSA受体测定,对确定乙型肝炎病人体内有无HBV复制有很大价值。高滴度抗HBc-IgM阳性有利于急性乙型肝炎的诊断。 丙型肝炎常有赖排队甲型、乙型、戊型及其他病毒(CMV、EBV)而诊断,血清抗HCV-IgM或/和HCV-RNA阳性可确诊。 丁型肝炎的血清学诊断有赖于血清抗HDV-IgM阳性或HDAg或HDV cDNA杂交阳性;肝细胞中HDAg阳性或HDV cDNA杂交阳性可确诊。 戊型肝炎的确诊有赖于血清抗HEV-IgM阳性或免疫电镜在粪便中见到30~32nm病毒颗粒。
(四) 影像学检查  
超声,CT,MRI可以了解肝形态,大小,血管情况,有无腹水,肝硬化,淋巴是否肿大等
(五)肝穿刺病理检查   
对各型肝炎的诊断有很大价值,通过肝组织电镜、免疫组化检测以及以Knodell HAI计分系统观察,对慢性肝炎的病原、病因、炎症活动度以及纤维化程度等均得到正确数据,有利于临床诊断和鉴别诊断。

诊断

病毒性肝炎应根据流行病学史、临床症状和体征、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结果,并结合患者具体情况及动态变化进行综合分析,做好鉴别。然后根据肝炎病毒学检测结果做出病原学诊断,最后确诊。

治疗

病毒性肝炎的治疗原则 病毒性肝炎尚无满意的治疗药物及方法。治疗原则是根据不同病原、不同临床类型及组织学损害区别对待。
 一、一般处理
 (一)休息 急性肝炎的早期,应住院或就地隔离治疗并卧床休息;恢复期逐渐增加活动,但要避免过劳,以利康复。慢性肝炎活动期应适当休息,病情好转后应注意动静结合,不宜过劳。由急性肝炎或慢性肝炎转重者应卧床休息,住院治疗。 
 (二)营养 病毒性肝炎患者宜进食高蛋白质、低脂肪、高维生素类食物,碳水化合物摄取要适量,不可过多,以避免发生脂肪肝。恢复期要避免过食。绝对禁酒,不饮含有酒精的饮料、营养品及药物。 
 二、药物治疗 各型肝炎病人有明显食欲不振、频繁呕吐并有黄疸时,除休息及营养外,可静脉滴注10%~20%葡萄糖液及维生素C等。根据不同病情,可采用相应的中医中药治疗。 
 (一)急性肝炎 
 1. 甲型肝炎:不变慢性,主要采取支持与对症治疗。密切观察老年、妊娠、手术后或免疫功能低下患者的病情,若出现病情转重,应及时按重型肝炎处理。 
 2. 乙型肝炎:应区别是急性乙型肝炎抑是慢性乙型肝炎急性发作,前者处理同甲型肝炎,后者按慢性乙型肝炎治疗。 
 3. 丙型肝炎:确诊为急性丙型肝炎者应争取早期抗病毒治疗见《附件》。 
 4. 丁型肝炎:同乙型肝炎治疗。 
 5. 戊型肝炎:同甲型肝炎。 
 (二)慢性肝炎 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采取抗病毒、调整免疫、保护肝细胞、改善肝功能、抗纤维化及心理等治疗措施。目前认为,形成肝炎慢性化主要是由于病毒持续感染,因此,对慢性肝炎应重视抗病毒治疗。抗病毒治疗见《附件》。 
 (三)重型肝炎 以综合疗法为主,主要措施是加强护理,进行监护,密切观察病情。加强支持疗法;维持水电解质平衡,补给新鲜血液或血制品,含高支链氨基酸的多种氨基酸,抑制炎症坏死及促肝细胞再生药物。改善肝微循环,降低内毒素血症,预防和治疗各种并发症(如肝性脑病、脑水肿、大出血、肾功能不全、继发感染、电解质紊乱、腹水及低血糖等)。在有条件单位可进行人工肝支持系统及肝移植的研究。 
 (四)慢性乙型和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 可照常工作,但应定期复查,随访观察,并动员其作肝穿检查,以便进一步确诊和作相应治疗。 
 抗病毒药物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 
 一、目的 抗病毒治疗的目的是:
①抑制病毒复制,减少传染性;
②改善肝功能;
③减轻肝组织病变;
④提高生活质量;
⑤减少或阻止肝硬化和原发性肝细胞癌的发生。 
 二、α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和丙型肝炎 
 (一)α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 
 1. 治疗指征:符合以下两个条件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适合α干扰素治疗:
(1)HBV复制 HBeAg阳性及HBV DNA阳性;
(2)血清ALT异常。 
 2. 符合上述条件但具有下列情况之一者不宜用α干扰素治疗:
(1)血清胆红素升高>2倍正常值上限;
(2)失代偿性肝硬化;
(3)自身免疫性疾病;
(4)有重要脏器病变(严重心、肾疾患、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或低下、神经精神异常等)。 
 3. 剂量及疗程:
(1)剂量 3MU~5MU/次,推荐剂量为5MU/次。
(2)用法 每周3次,皮下或肌肉注射,疗程4~6个月,可根据病情延长疗程至1年。可进行诱导治疗,即在治疗开始时,每天用药一次,0.5~1个月后改为每周3次,至疗程结束。
(3)疗效评价 疗程结束时评价近期疗效。停药后追踪观察,随访6~12个月,评价远期疗效。疗效评价应以远期疗效为准。 
 4. 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评定标准:
(1)完全应答(显效) ALT复常,HBV DNA、HBeAg、HBsAg均阴转。
(2)部分应答(有效) ALT复常,HBV DNA和HBeAg阴转,但HBsAg仍阳性。
(3)无应答(无效) 未达到上述指标者。
(4)持续应答 完全应答(显效)或部分应答(有效)者,停药6~12个月仍为显效或有效者。
(5)复发 治疗结束时为显效和有效,停药6~12个月内出现ALT异常及HBV DNA阳转者为复发。 
 5. α干扰素的不良反应及其处理:
(1)治疗初期常见感冒样综合征:多在注射后2~4个小时出现。有发热、寒战、乏力、肝痛、背痛和消化系统症状,如恶心、食欲不振、腹泻及呕吐。治疗2~3次后逐渐减轻。对感冒样综合征可于注射后2小时,给扑热息痛等解热镇痛剂,对症处理,不必停药;或将注射时间安排在晚上。
(2)骨髓抑制:出现粒细胞及血小板减少,一般停药后可自行恢复。治疗过程中白细胞及血小板持续下降,要严密观察血象变化。当白细胞计数<3.0×109/L或中性粒细胞计数<1.5×109/L,或血小板计数<40×109/L时,需停药,并严密观察,对症治疗,注意出血倾向。血象恢复后可重新恢复治疗。但需密切观察。
(3)神经系统症状:如焦虑、抑郁、兴奋、易怒、精神病。出现抑郁及精神病症状应停药。
(4)出现失眠、轻度皮疹时对症治疗,可不停药,有时可出现脱发。
(5)少见的副反应有:如癫痫、肾病综合征、间质性肺炎和心律失常等。出现这些疾病和症状时,应停药观察。
(6)诱发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甲状腺炎、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溶血性贫血、风湿性关节炎、红斑狼疮样综合征、血管炎综合征和Ⅰ型糖尿病等,停药可减轻。 
 (二)干扰素治疗丙型肝炎 
 1. 治疗指征:
(1)血清HCV RNA(+)和/或抗-HCV(+);
(2)血清ALT升高(除外其他原因),或肝活检证实为慢性肝炎。具备上述两项指征即可进行α干扰素治疗。急性丙型肝炎应早期应用α干扰素治疗,可减少慢性化。 
 2. 剂量及疗程:α干扰素3MU/次或组合干扰素9~15μg/次,3次/周。治疗4~6个月,无效者停药。有效者可继续治疗至12个月。根据病情需要,可延长至18个月。治疗第1个月,1次/日。疗程结束后随访6~12个月。 3. 疗效判断标准:
(1)治疗结束时应答 
①完全应答:ALT复常及HCV RNA转阴。
②部分应答:ALT复常但HCV RNA未阴转,或HCV RNA转阴但ALT未复常。
③无应答:ALT仍异常,HCV RNA仍阳性。
(2)停药后6~12个月应答 
①持续应答:停药6~12个月内仍完全应答者。
②复发:治疗结束时为完全应答,停药6~12个月内出现ALT异常及HCV RNA阳转者。 
 三、核苷类似物临床应用 核苷类似物可抑制病毒复制。目前,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核苷类似物有拉米夫定及单磷酸阿糖腺苷。拉米夫定治疗期较长,否则容易复发,但长期治疗应注意发生病毒变异和产生耐药。耐药病人可出现病情变化。在用单磷酸阿糖腺苷治疗过程中,应注意发生神经肌肉疼痛。 治疗慢性丙型肝炎可联合应用干扰素与三氮唑核苷(利巴韦林)。但三氮唑核苷可发生溶血性贫血。当Hb≤100g/L时应减量,Hb≤80g/L时应停药。孕妇禁用。育龄期男女在用药期间应避孕。服用三氮唑核苷患者在治疗结束后,应继续有效地避孕至少6个月。

预后

不同类型的病毒性肝炎预后不同。甲型肝炎以急性肝炎为主,无慢性化,预后好。重型肝炎的发生率约占全部甲肝病例的0.2%-0.4%,病死率高。患过甲肝或隐性感染者,可获得持久的免疫力。多数戊型肝炎的预后良好。多在1~4周恢复,没有发现慢性肝炎或肝硬化的病例。小部分伴随着胆汁淤积的患者病程可能会长一些。成年感染的急性乙型肝炎多能完全康复,少数会转成慢性肝炎,而在婴幼儿时期感染的乙型肝炎常常转成慢性,并经历免疫耐受期、免疫清除期、非活动期及再活跃期等过程,有些患者还可发展为肝硬化或肝癌。急性丙型肝炎易转为慢性,需积极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经积极抗病毒治疗可痊愈,未经治疗的患者亦有发展为肝硬化或肝癌的可能。

预防

(1)注意环境、个人和饮食卫生,饭前便后常洗手; 
(2)及时接种疫苗,并且注意检查抗体滴度,必要时及时补种; 
(3)了解性伴侣是否感染肝炎病毒,坚持使用安全套,避免无保护性行为; 
(4)避免和他人共用剃须刀、牙刷等私人物品; 
(5)使用一次性注射针具; 
(6)提倡婚检、产检,采取合理的治疗方式降低母体内病毒量,同时选择合适的生产和喂养方式,避免母婴传播; 
(7)医疗机构要严格筛选供血者,避免医源性传播。医务工作者还要提高职业防护意识,避免职业暴露;

健康问答

  • 如何预防病毒性肝炎?
    医生头像
    曾海 主任医师 重庆市北碚区中医院 - 重症医学科
    (1)注意环境、个人和饮食卫生,饭前便后常洗手; (2)及时接种疫苗,并且注意检查抗体滴度,必要时及时补种; (3)了解性伴侣是否感...染肝炎病毒,坚持使用安全套,避免无保护性行为; (4)避免和他人共用剃须刀、牙刷等私人物品; (5)使用一次性注射针具; (6)提倡婚检、产检,采取合理的治疗方式降低母体内病毒量,同时选择合适的生产和喂养方式,避免母婴传播; (7)医疗机构要严格筛选供血者,避免医源性传播。医务工作者还要提高职业防护意识,避免职业暴露;下拉查看详情

科普文章

肝硬化的防与治 原创

肝硬化是各类慢性肝炎发展形成的,病情发展到肝硬化阶段治疗颇为棘手,预后差,严重影响生活治疗,故非常有必要介绍如何防止病情发展至肝硬化,肝硬化阶段如何进行治疗。 一、预防篇 ...

肝病患者必须定期做哪些检查? 原创

在临床上,肝功能检查对肝硬化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当检查出病情出现异常时,一定要积极治疗,否则随着病情的发展,对于肝硬化患者的生命构成很大的威胁。 一、病因学检查: 引起肝硬...

点击查看更多

词条标签

权威编辑

医生头像

创建者:曾海

重庆市北碚区中医院 重症医学科

互联网医学百科

基于健康医疗大数据的全国家庭健康服务平台,欢迎广大医生参与加入医学词条的创建及优化!

词条统计

浏览次数: 4110

编辑历史: 2

最近更新:2017年11月29日 10:58

网友、医生言论仅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同意其说法,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

微医提供平台支持 Copyright 2011-2017版权所有。  浙ICP备15034772号-2

浙公网安备 330483020001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