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医生, 我要登录 注册

新生儿心肌炎

心肌炎是由各种感染或其他原因引起的心肌间质炎症细胞浸润和邻近的心肌细胞坏死,导致心功能障碍和其他系统损害的疾病。最常见的事病毒性心肌炎,其病理特点为心肌细胞的坏死或变性,有时病变也可累及心包或心内膜。
别名: 新生儿感染性心肌病   infective cardiomyopathy of newborn   myocarditis of newborn   新生儿病毒性心肌炎  
英文名:
发病部位: 心脏  
就诊科室: 新生儿科  
症状: 乏力   身体活动受限   心悸   胸痛   高热   呼吸困难   发绀  
多发人群: 新生儿   儿童  
治疗手段: 休息 药物治疗
并发疾病: 肺炎   肝大 NOS  
是否遗传:
是否传染:

疾病知识

症状

1.症状:轻重不一,取决于年龄和感染的急性或慢性过程。部分患者起病隐匿,有乏力,活动受限,心悸,胸痛等症状,少数重症患者可发生心力衰竭并发严重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死亡率高。部分患者呈慢性进程,演变为扩张型心肌病。新生儿患病时病情进展快,常见高热,反应低下,呼吸困难和发绀,常有神经,肝,肺并发症。
2.体征:心脏有轻度扩大,伴心动过速,心音低钝及奔马律,可导致心力衰竭及昏厥等。反复心力衰竭者,心脏扩大明显,肺部出现湿罗音及肝,脾肿大,呼吸急促和发绀,重症患者可突然发生心源性休克,脉搏细弱,血压下降。

病因

引起儿童心肌炎的常见病毒有柯萨奇病毒A组和B组,埃可病毒,脊髓灰质炎病毒,腺病毒,传染性肝炎病毒,流感和副流感病毒,麻疹病毒,单纯疱疹病毒以及流行性腮腺炎病毒等。值得注意的是,新生儿柯萨奇病毒B组感染可致群体流行,其死亡率可高达50%以上。

检查

1.心电图:可见严重心律失常:包括各种期前收缩,室上性和室性心动过速,房颤和室颤。二度或三度房室传导阻滞。心肌受累明显时可见T波降低,ST-T段改变,但是心电图缺乏特异性,需要强调动态观察的重要性。
2.磷酸激酶:早期多有增高,其中以来自同工酶CK-MB为主。血清乳酸脱氢酶同工酶增高在心肌炎早期诊断有提示意义。
3.心肌肌钙蛋白的变化对心肌炎的特异性更强,但敏感度不高。
4.超声心动图:可显示心房,心室的扩大,心室收缩功能受损程度,探查有无心包积液以及瓣膜功能。
5.病毒学诊断:疾病早期可从咽拭子,眼冲洗液,粪便,血清中分离出病毒,但需结合血清抗体才更有意义。恢复期血清抗体滴度比急性期有4倍以上增高,病程早期血中特异性lgM抗体滴度在1:128以上。
6.心肌活体组织检查:是诊断的金标准,但由于取样部位的局限性,及患者的依从性不高,应用有限。

诊断

1.临床诊断:
1)心功能不全。心源性休克或心脑综合征。
2)心脏扩大 
3)心电图改变:以R波为主的2个或2个以上主要导联的ST-T改变持续4天以上伴动态变化,窦房,房室传导阻滞,完全性右或左束支传导阻滞。成联律,多型,多源,成对或并行期前收缩,非房室结及房室折返引起非异位性心动过速,低电压及异常Q波。
4)CK-MB升高或心肌肌钙蛋白阳性。
2.病理学诊断:
自心内膜,心肌,心包或心包穿刺检查发现以下之一者可确诊:
1)分离到病毒
2)用病毒核酸探查针查到病毒核酸。
3)特异性病毒抗体阳性。

治疗

1.休息:急性期需卧床休息,减轻心脏负荷。
2.药物治疗:
1)对于仍处于病毒血症阶段的早期患者,可选用抗病毒治疗。
2)改善心肌营养:1,6二磷酸果糖有益于改善心肌能量代谢,促进受损细胞的修复。。
3)大剂量丙种球蛋白:通过免疫调节作用减轻心肌细胞损害。
4)糖皮质激素:通常不使用。对重症患者合并心源性休克,致死性心律失常者应足量,早期应用。
5)其他治疗:可根据病情联合应用利尿剂,洋地黄和血管活性药物,应特别注意洋地黄时饱和量应较常规剂量减少,并注意补充氯化钾,以避免洋地黄中毒。

预后

心肌炎患者的预后取决于其所患心肌炎的类型和心肌损害的部位、范围、程度,以及原来的心脏机能状态、有无并发症、治疗是否及时等多种因素。一般而言,绝大多数病毒性心肌炎患者预后良好,多在数周至数月内完全恢复,可治愈,仅有极少数患者遗留所谓的“后遗症”,表现为心电图异常,其中大部分为早搏,个别患者可发展为扩张型心肌病,甚至导致猝死。

预防

平日注意孩子的保暖情况,尽量避免病原菌感染,增强机体免疫力,如发现孩子出现感冒或腹泻,伴有心慌,乏力等不适,应及早就诊。

健康问答

  • 新生儿心肌炎的预后怎么样?
    医生头像
    宫雪 医师 牡丹江医学院附属红旗医院 - 内科
    心肌炎患者的预后取决于其所患心肌炎的类型和心肌损害的部位、范围、程度,以及原来的心脏机能状态、有无并发症、治疗是否及时等多种因素。一...般而言,绝大多数病毒性心肌炎患者预后良好,多在数周至数月内完全恢复,可治愈,仅有极少数患者遗留所谓的“后遗症”,表现为心电图异常,其中大部分为早搏,个别患者可发展为扩张型心肌病,甚至导致猝死。下拉查看详情

权威编辑

医生头像

创建者:宫雪

牡丹江医学院附属红旗医院 内科

互联网医学百科

基于健康医疗大数据的全国家庭健康服务平台,欢迎广大医生参与加入医学词条的创建及优化!

词条统计

浏览次数: 505

编辑历史: 1

最近更新:2017年02月22日 12:27

网友、医生言论仅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同意其说法,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

微医提供平台支持 Copyright 2011-2017版权所有。  浙ICP备15034772号-2

浙公网安备 330483020001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