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医生, 我要登录 注册

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

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又称良性十二揩肠淤滞症,是十二指肠水平部受肠系膜上动脉压迫导致的肠腔梗阻。
别名: 良性十二指肠淤滞症   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  
英文名: superior mesenteric artery syndrome
发病部位: 十二指肠  
多发人群: 体重减轻,长期仰卧的病人中可出现  
治疗手段: 保守治疗 营养支持 手术治疗
并发疾病: 营养不良   水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平衡  
是否遗传:
是否传染:

疾病知识

症状

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常呈间歇性发作,表现为十二指肠通过障碍。呕吐是主要症状,常发生在餐后数小时,呕吐物为含胆汁的胃内容物,伴上腹饱胀不适。取俯卧位、 胸膝位或呕吐后可使症状缓解。缓解期有非特异性上消化道症状,如食欲不振、饱胀等。长期反复发作者可出现消瘦、营养不良、贫血 和水电解质代谢紊乱。肠系膜上动脉压迫引起的急性梗阻,可在脊柱过伸位的躯干石膏固定后突然发生。在烧伤、大手术后体重明显减轻又需长期仰卧的病人中亦可出现。
体检见上腹饱满,可有胃型,无明显腹部压痛。

病因

发生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的原因与肠系膜上动脉起始点位置过低,十二指肠悬韧带过短牵拉,脊柱过伸,体重减轻或高分解状态致腹主动脉与肠系膜上动脉间的脂肪垫消失等有关。

检查

1.X线钡餐的特征性表现有:
1)钡剂在十二指肠水平部脊柱中线处中断, 有整齐的类似笔杆压迫的斜行切迹(“笔杆征”),钡剂在此处通过受阻;
2)近端十二指肠及胃扩张,有明显的十二指肠逆蠕动;
3)切迹远端肠腔瘪陷,钡剂在2-4小时内不能排空; 
4)侧卧或俯卧时钡剂可迅速通过十二指肠水平部进入空肠。
2.超声检查测量肠系膜上动脉与腹主动脉之间的夹角,正常为30°~50°,有淤滞症者< 13°;夹角内肠系膜上动脉压迫处十二指肠腔前后径<1.0 cm,而近端十二指肠腔前后径>3.0cm。
3.CT结合动脉造影或螺旋CT三维图形构建可以显露肠系膜上动脉与十二指 肠之间的关系以及在这一水平上的梗阻。

诊断

有反复发作呕吐胆汁与胃内容物的病人,特别是体位改变症状减轻的病人,应考虑本病的可能。

治疗

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的治疗取决于病因与梗阻程度。如因石膏固定后脊柱过伸引起的,可去除石膏。梗阻发作时禁食、胃肠减压、纠正水电解质平衡和肠外营养支持。也可留置鼻空肠管在透视下推送过梗阻点,行肠内营养支持。缓解期宜少量多餐,以易消化食物为主,餐后侧卧或俯卧位可预防发作。
内科治疗无效可手术治疗,术中可经胃管注气,当十二指肠扩张到3~4 cm时可明确显露十二指肠受压情况。常用的术式是十二指肠空肠吻合术,将梗阻近端的十二指肠水平部与空肠第一部行侧侧吻合,或行Roux-en-Y吻合;如压迫系十二指肠悬韧 带过短造成时,可行十二指肠悬韧带松解术。切断悬韧带使十二指肠下移,当肠系膜上动脉起始点与十二指肠上缘间能从容通过两横指时,压迫即可解除。

预后

内科治疗无效可手术治疗,一般预后良好。

预防

该病由肠系膜上动脉变异引起,常呈周期性发作。 多胎分娩,体力过劳,情绪波动常为诱发因素。 平时能多加注意,如餐后膝胸位半小时,加强腹肌锻炼,避免过劳,控制情绪波动等可明显减少发作和减轻症状

健康问答

  • 良性十二指肠淤滞症应与那些疾病相鉴别?
    医生头像
    杨海波 副主任医师 上海市普陀区中心医院(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普陀医院) - 外科(肛肠病)
    良性十二指肠淤滞症应注意与其它造成十二指肠淤滞的疾病相鉴别,如十二指肠肿瘤、结石、寄生虫以及十二指肠外的其它病变(如肿瘤、囊肿、主动...脉瘤)的压迫等。另外儿童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先天性腹膜带。其可使儿童形成巨十二指肠,如内科治疗无效应注意考虑)。下拉查看详情

参考资料

吴在德,吴肇汉主编《外科学》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

权威编辑

医生头像

创建者:杨海波

上海市普陀区中心医院(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普陀医院) 外科(肛肠病)

互联网医学百科

基于健康医疗大数据的全国家庭健康服务平台,欢迎广大医生参与加入医学词条的创建及优化!

词条统计

浏览次数: 1132

编辑历史: 1

最近更新:2017年02月27日 15:26

网友、医生言论仅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同意其说法,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

微医提供平台支持 Copyright 2011-2017版权所有。  浙ICP备15034772号-2

浙公网安备 330483020001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