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医生, 我要登录 注册

营养不良

营养不良是指能量、蛋白质以及其他营养元素缺乏或过剩,对机体功能乃至临床结局产生不良影响。老年人营养不良可以是原发性或继发性的。
英文名: malnutrition
发病部位: 全身  
症状: 进行性消瘦   贫血貌  
多发人群: 老年   尿毒症   恶性肿瘤   厌食症   肝脏疾病   长期禁食  
治疗手段: 胃肠外营养 肠内高营养 全部胃肠外营养( TPN)
并发疾病: 水、电解质紊乱伴发的精神障碍   贫血  
是否遗传:
是否传染:

疾病知识

症状

除原发病表现外,可见:

1、体重改变;

2、牙齿松动或脱落、口腔炎、舌炎;

3、严重脂肪和肌肉消耗:皮褶厚度和上臂围减少等;

4、水肿、腹腔积液、恶病质、伤口愈合状况差等。

病因

1、能量摄入不足,常见于慢性疾病或长期饥饿者。表现为干瘦型或单纯饥饿型营养不良。

2、长期蛋白质摄入不足,常由严重外伤、感染、大面积烧伤等引起的剧烈系统性炎症反应造成。

3、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骨关节病等造成的营养过剩。

检查

1、查体:除与疾病相关的临床检查外,应注意有无牙齿松动或脱落、口腔炎、舌炎、皮肤黏膜和毛发的改变、水肿、腹腔积液、恶病质、伤口愈合情况等。体重在1个月内减少5%,或在6个月内减少10%,就被认为是病态表现。

2、功能评价:因营养不良引起的精神和身体功能异常。包括活动能力,是否能够同原来一样行走、工作或只能轮椅、卧床。

3、实验室检查:检查结果是炎症和疾病严重程度的重要量化指标,将临床表现与生化指标相结合,有助于综合分析和评价患者的营养状况。包括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血清胆固醇等实验室检查指标。

4、人体组成测定:总体脂肪、总体水和瘦体组织测定等。

诊断

明确病因:根据营养病史、标准的人体测量、人体成分评估、生化检查以及免疫指标检测等营养状态的综合评价判断。

1、病史及查体:应重视体重、饮食习惯和胃肠道功能的改变,基础疾病的性质、种类和严重程度、特殊的饮食习惯或限制。除与疾病相关的临床检查外,应注意有无牙齿松动或脱落、口腔炎、舌炎、皮肤黏膜和毛发的改变、水肿、腹腔积液、恶病质、伤口愈合情况等。体重在1个月内减少5%,或在6个月内减少10%,就被认为是病态表现。

2、 功能评价:因营养不良引起的精神和身体功能异常。包括活动能力,是否能够同原来一样行走、工作或只能轮椅、卧床。

3、 实验室检查:检查结果是炎症和疾病严重程度的重要量化指标,将临床表现与生化指标相结合,有助于综合分析和评价患者的营养状况。包括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血清胆固醇等实验室检查指标。

      血清白蛋白和前白蛋白含量降低,但对指示营养不良不具特征性和敏感性。

      血清胆固醇水平降低提示患者临床预后不良。

      当体重丢失超过病前体重的20%、血清白蛋白<21g/L、转铁蛋白<1g/L以及淋巴细胞<800*10^9/L,可作为重度营养不良的判断标准。

 4、人体组成测定:总体脂肪、总体水和瘦体组织测定等。


治疗

1、尽早纠正低血容量及酸中毒、低钠、低钾等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

2、根据年龄、体重指数、是否禁食、原发病、同一疾病的不同病程、引流量和是否伴有其他心、肺、肾疾病,选择适合的营养支持途径、适量的热量和营养物质,制定个体化营养支持方案。

3、只要患者的胃肠道功能尚存,首选肠内营养。   

4、逐步纠正老年患者的营养不良,先给所需营养的半量,再逐渐增加至全量,防止发生再喂养综合症。

5、在纠正营养不良的同时,积极治疗原发疾病,才能更好的改善营养状态。

6、对于不可治愈、临终患者、不可逆转的昏迷患者,以及有生前预嘱放弃使用营养支持的患者,在与患者及家属或法定代理人充分沟通、取得同意后,可考虑放弃或终止强化营养治疗。

预后

准确识别营养不良的病因,及时加以干预,一般情况下是比较容易逆转病情的。然而老年人营养代谢与中青年人不同,其生理和病理特点决定了营养问题是康复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合理的营养支持能改善老年患者的营养状况,维护脏器、组织和免疫功能,促进脏器组织的修复,提高手术耐受力,减少并发症,促进老年人身体健康并提高其生活自理能力。注意在治疗过程中要监测和处理肠外、肠内营养并发症。

预防

1、积极治疗原发病。

2、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和卫生习惯 ,重视体格锻炼,保证充足睡眠。

科普文章

词条标签

营养不良 

权威编辑

医生头像

创建者:裴小华

江苏省人民医院 老年肾内科门诊

互联网医学百科

基于健康医疗大数据的全国家庭健康服务平台,欢迎广大医生参与加入医学词条的创建及优化!

词条统计

浏览次数: 4289

编辑历史: 1

最近更新:2018年05月21日 10:55

网友、医生言论仅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同意其说法,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

微医提供平台支持 Copyright 2011-2017版权所有。  浙ICP备15034772号-2

浙公网安备 330483020001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