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医生, 我要登录 注册

老年人支气管哮喘

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是一种以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反应为主的气道慢性炎症。对易感者此类炎症可引起不同程度的广泛的可逆性气道阻塞症状。60岁以上的哮喘患者可统称为“老年人哮喘”。
别名: 老年支气管哮喘  
英文名: bronchial asthma
发病部位: 肺  
就诊科室: 呼吸内科  
多发人群: 老年  
治疗手段: 药物康复疗法
是否遗传:
是否传染:

疾病知识

症状

为发作性伴有哮鸣音的呼气性呼吸困难或发作性胸闷和咳嗽。严重者被迫采取坐位或呈端坐呼吸,干咳或咳大量白色泡沫痰,甚至出现发绀等,有时咳嗽可为唯一的症状(咳嗽变异型哮喘)。哮喘症状可在数分钟内发作,经数小时至数天,用支气管舒张药或自行缓解。某些患者在缓解数小时后可再次发作。在夜间及凌晨发作和加重常是哮喘的特征之一。

病因

哮喘的病因还不十分清楚,患者个体过敏体质及外界环境的影响是发病的危险因素。哮喘与多基因遗传有关,同时受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的双重影响。 
许多调查资料表明,哮喘患者亲属患病率高于群体患病率,并且亲缘关系越近,患病率越高;患者病情越严重,其亲属患病率也越高。目前,哮喘的相关基因尚未完全明确,但有研究表明存在有与气道高反应性、IgE调节和特应性反应相关的基因,这些基因在哮喘的发病中起着重要作用。
病毒性呼吸道感染(如鼻病毒、流感病毒)为老年哮喘发作的常见诱因。而老年人全身和局部免疫功能降低,易反复发生呼吸道感染。反复的呼吸道感染可损伤气道上皮,导致气道高反应性(BHR)。有报道84.4%晚发老年哮喘由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诱发。老年人患心血管疾病者多,应用β受体阻滞剂,如普萘洛尔、吲哚洛尔、噻肟心安、美托洛尔、醋丁酰胺等的机会增加。长期使用β受体阻滞剂可使气道β2受体功能减退,可阻断支气管平滑肌β2受体而诱发或加重哮喘,老年人应用阿司匹林防治缺血性心脏病,脑血管血栓等机会较多。应用布洛芬、吲哚美辛等非皮质激素类抗炎药物的机会多,此类药物可抑制花生四烯酸的代谢过程使白三烯合成增加而导致哮喘。因此有些老年患者的哮喘诱发和加重可能是应用阿司匹林或非皮质激素类解热镇痛剂的结果,也有些老年哮喘或与鼻窦炎、多发性息肉病相关,老年哮喘的自发缓解率较低,Bronnimann等对一组老年哮喘追随观察数年,消退率仅19%,而儿童哮喘的消退率达50%。57%老年人易发生胃-食管反流,而微量误吸可致迷走神经反射引起支气管收缩和痉挛。

检查

1、痰液检查 
如患者无痰咳出时可通过诱导痰方法进行检查。涂片在显微镜下可见较多嗜酸性粒细胞。 
2、呼吸功能检查 
(1)通气功能检测在哮喘发作时呈阻塞性通气功能改变,呼气流速指标均显著下降,1秒钟用力呼气容积(FEV1)、1秒率(1秒钟用力呼气量占用力肺活量比值(FEV1/FVC%)以及最高呼气流量(PEF)均减少。肺容量指标可见用力肺活量减少、残气量增加、功能残气量和肺总量增加,残气占肺总量百分比增高。缓解期上述通气功能指标可逐渐恢复。病变迁延、反复发作者,其通气功能可逐渐下降。 
(2)支气管激发试验(bronchial provocation test , BPT)用以测定气道反应性。常用吸入激发剂为乙酰甲胆碱、组胺、甘露糖醇等。吸入激发剂后其通气功能下降、气道阻力增加。运动亦可诱发气道痉挛,使通气功能下降。一般适用于通气功能在正常预计值的70%以上的患者。如FEV1下降≥2O%,可诊断为激发试验阳性。通过剂量反应曲线计算使FEV1下降20%的吸入药物累积剂量(PD20-FEV1)或累积浓度(PC20-FEV1),可对气道反应性增高的程度作出定量判断。 
(3)支气管舒张试验(bronchial dilation test, BDT)用以测定气道可逆性。有效的支气管舒张药可使发作时的气道痉挛得到改善,肺功能指标好转。常用吸人型的支气管舒张剂如沙丁胺醇、特布他林及异丙托溴铵等。舒张试验阳性诊断标准:①FEV1较用药前增加12%或以上,且其绝对值增加200ml或以上;
②PEF较治疗前增加60L/min或增加≥20%。 
(4)呼气峰流速(PEF)及其变异率测定PEF可反映气道通气功能的变化。哮喘发作时PEF下降。此外,由于哮喘有通气功能时间节律变化的特点,常于夜间或凌晨发作或加重,使其通气功能下降。若24小时内PEF或昼夜PEF波动率≥2O%,也符合气道可逆性改变的特点。 
3、动脉血气分析 
哮喘发作时由于气道阻塞且通气分布不均,通气/血流比值失衡,可致肺泡-动脉血氧分压差(A-aDO2)增大;严重发作时可有缺氧,PaO2降低,由于过度通气可使PaCO2下降,pH上升,表现呼吸性碱中毒。若重症哮喘,病情进一步发展,气道阻塞严重,可有缺氧及CO2滞留,PaCO2上升,表现呼吸性酸中毒。若缺氧明显,可合并代谢性酸中毒。
4、胸部X线检查 
早期在哮喘发作时可见两肺透亮度增加,呈过度通气状态;在缓解期多无明显异常。如并发呼吸道感染,可见肺纹理增加及炎性浸润阴影。同时要注意肺不张、气胸或纵隔气肿等并发症的存在。 
5、特异性变应原的检测 
哮喘患者大多数伴有过敏体质,对众多的变应原和刺激物敏感。测定变应性指标结合病史有助于对患者的病因诊断和脱离致敏因素的接触。 
(1)体外检测可检测患者的特异性IgE,过敏性哮喘患者血清特异性IgE可较正常人明显增高。 
(2)在体试验:
①皮肤过敏原测试:用于指导避免过敏原接触和脱敏治疗,临床较为常用。需根据病史和当地生活环境选择可疑的过敏原进行检查,可通过皮肤点刺等方法进行,皮试阳性提示患者对该过敏原过敏;
②吸入过敏原测试:验证过敏原吸入引起的哮喘发作,因过敏原制作较为困难,且该检验有一定的危险性,目前临床应用较少。在体试验应尽量防止发生过敏反应。

诊断

老年哮喘通常以气促和喘息为主要症状,亦有一些患者没有喘息,而只有咳嗽或气促,所以要注意与COPD、心源性哮喘、泛细支气管炎、上气道阻塞性疾患(如气管肿瘤可狭窄等)、自发性气胸等疾病鉴别。通过详细的病史、体检、胸部X线、肺功能和对药物的反应等,通常鉴别不难。

治疗

目前尚无特效的治疗方法,但长期规范化治疗可使哮喘症状能得到控制,减少复发乃至不发作。长期使用最少量或不用药物能使患者活动不受限制,并能与正常人一样生活、工作和学习。 
一、脱离变应原 
部分患者能找到引起哮喘发作的变应原或其他非特异刺激因素,立即使患者脱离变应原的接触是防治哮喘最有效的方法。 
二、药物治疗 
治疗哮喘药物主要分为两类: 
1、缓解哮喘发作 
此类药物主要作用为舒张支气管,故也称支气管舒张药。 
(1)β2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简称β2激动剂):β2激激动剂主要通过激动呼吸道的β2受体,激活腺苷酸环化酶,使细胞内的环磷酸腺苷(cAMP)含量增加,游离Ca2+减少,从而松弛支气管平滑肌,是控制哮喘急性发作的首选药物。常用的短效β受体激动剂有沙丁胺醇(salbutamol)、特布他林(terbutaline)和非诺特罗(fenoterol),作用时间约为4-6小时。长效β2受体激动剂有福莫特罗(formoterol)、沙美特罗(salmaterol)及丙卡特罗(procaterol ) ,作用时间为10-12小时。长效β2激动剂尚具有一定的抗气道炎症,增强黏液-纤毛运输功能的作用。不主张长效β2受体激动剂单独使用,须与吸入激素联合应用。但福莫特罗可作为应急缓解气道痉挛的药物。肾上腺素、麻黄碱和异丙肾上腺素,因其心血管副作用多而已被高选择性的β2激动剂所代替。 用药方法可采用吸入,包括定量气雾剂(MDI)吸入、干粉吸入、持续雾化吸入等,也可采用口服或静脉注射。首选吸入法,因药物吸入气道直接作用于呼吸道,局部浓度高且作用迅速,所用剂量较小,全身性不良反应少。常用剂量为沙丁胺醇或特布他林MDI, 每喷100ug,每天3-4次,每次1-2喷。通常5-10分钟即可见效,可维持4-6小时。长效β2受体激动剂如福莫特罗4.5ug,每天2 次,每次一喷,可维持12小时。应教会患者正确掌握MDI吸入方法。儿童或重症患者可在MDI上加贮雾瓶(spacer),雾化释出的药物在瓶中停留数秒,患者可从容吸入,并可减少雾滴在口咽部沉积引起刺激。干粉吸入方法较易掌握。持续雾化吸入多用于重症和儿童患者,使用方法简单,易于配合。如沙丁胺醇5mg稀释在5-2Oml溶液中雾化吸入。沙丁胺醇或特布他林一般口服用法为2.4-2.5mg,每日3次,15-30分钟起效,但心悸、骨骼肌震颤等不良反应较多。β2激动剂的缓释型及控制型制剂疗效维持时间较长,用于防治反复发作性哮喘和夜间哮喘。注射用药,用于严重哮喘。一般每次用量为沙丁胺醇0.5mg,滴速2-4ug/min,易引起心悸,只在其他疗法无效时使用。 
(2)抗胆碱药:吸入抗胆碱药如异丙托溴胺(ipratropine bromide),为胆碱能受体(M受体)拮抗剂,可以阻断节后迷走神经通路,降低迷走神经兴奋性而起舒张支气管作用,并有减少痰液分泌的作用。与β2受体激动剂联合吸入有协同作用,尤其适用于夜间哮喘及多痰的患者。可用MDI,每日3次,每次25-75ug 或用100-150ug/ml的溶液持续雾化吸入。约10分钟起效,维持4-6小时。不良反应少,少数患者有口苦或口干感。近年发展的选择性M1、M3受体拮抗剂如泰乌托品(噻托溴铵tiotropium bromide)作用更强,持续时间更久(可达24小时)、不良反应更少。 
(3)茶碱类:茶碱类除能抑制磷酸二酯酶,提高平滑肌细胞内的cAMP浓度外,还能拮抗腺苷受体;刺激肾上腺分泌肾上腺素,增强呼吸肌的收缩;增强气道纤毛清除功能和抗炎作用。是目前治疗哮喘的有效药物。茶碱与糖皮质激素合用具有协同作用。 口服给药:包括氨茶碱和控(缓)释茶碱,后者且因其昼夜血药浓度平稳,不良反应较少,且可维持较好的治疗浓度,平喘作用可维持12-24小时,可用于控制夜间哮喘。一般剂量每日6-10mg/kg,用于轻-中度哮喘。静脉注射氨茶碱首次剂量为4-6mg/kg, 注射速度不宜超过0.25mg/( kg•min),静脉滴注维持量为0.6-0.8mg/(kg•h)。日注射量一般不超过1.0g。静脉给药主要应用于重、危症哮喘。 茶碱的主要副作用为胃肠道症状(恶心、呕吐),心血管症状(心动过速、心律失常、血压下降)及尿多,偶可兴奋呼吸中枢,严重者可引起抽搐乃至死亡。最好在用药中监测血浆氨茶碱浓度,其安全有效浓度为6-15ug/ml。发热、妊娠、小儿或老年,患有肝、心、肾功能障碍及甲状腺功能亢进者尤须慎用。合用西咪替丁(甲氰咪胍)、喹诺酮类、大环内酯类药物等可影响茶碱代谢而使其排泄减慢,应减少用药量。 
2、控制或预防哮喘发作 
此类药物主要治疗哮喘的气道炎症,亦称抗炎药。 
(1)糖皮质激素:由于哮喘时病理基础是慢性非特异性炎症,糖皮质激素是当前控制哮喘发作最有效的药物。主要作用机制是抑制炎症细胞的迁移和活化;抑制细胞因子的生成;抑制炎症介质的释放;增强平滑肌细胞β2受体的反应性。可分为吸入、口服和静脉用药。 吸入治疗是目前推荐长期抗炎治疗哮喘的最常用方法。常用吸入药物有倍氯米松( beclomethasone, BDP)、布地奈德(budesonide)、氟替卡松(fluticasone)、莫米松( momethasone)等,后二者生物活性更强,作用更持久。通常需规律吸入一周以上方能生效。根据哮喘病情,吸入剂量(BDP或等效量其他皮质激素)在轻度持续者一般200-500ug/d,中度持续者一般500-1000ug/d,重度持续者一般>1000ug/d(不宜超过2000ug/d)(氟替卡松剂量减半)。吸入治疗药物全身性不良反应少,少数患者可引起口咽念珠菌感染、声音嘶哑或呼吸道不适,吸药后用清水漱口可减轻局部反应和胃肠吸收。长期使用较大剂量(>1000ug/d)者应注意预防全身性不良反应,如肾上腺皮质功能抑制、骨质疏松等。为减少吸入大剂量糖皮质激素的不良反应,可与长效β2受体激动剂、控释茶碱或白三烯受体拮抗剂联合使用。 口服剂:有泼尼松(强的松)、泼尼松龙(强的松龙)。用于吸入糖皮质激素无效或需要短期加强的患者。起始30~60mg/d,症状缓解后逐渐减量至≤10mg /d。然后停用,或改用吸入剂。 静脉用药:重度或严重哮喘发作时应及早应用琥珀酸氢化可的松,注射后4-6小时起作用,常用量100-400mg/d,或甲泼尼龙(甲基强的松龙,80-160mg/d)起效时间更短(2-4小时)。地塞米松因在体内半衰期较长、不良反应较多,宜慎用,一般10-30mg/d。症状缓解后逐渐减量,然后改口服和吸入制剂维持。 
(2) LT调节剂通过调节LT 的生物活性而发挥抗炎作用,同时具有舒张支气管平滑肌。可以作为轻度哮喘的一种控制药物的选择。常用半胱氨酸LT受体拮抗剂,如孟鲁司特(montelukast )l0mg 、每天1 次。或扎鲁司特(zafirlukast) 20mg、每日2次,不良反应通常较轻微,主要是胃肠道症状,少数有皮疹、血管性水肿、转氨酶升高,停药后可恢复正常。 
(3)其他药物:酮替酚(ketotifen)和新一代组胺H1受体拮抗剂阿司咪唑、曲尼斯特、氯雷他定在轻症哮喘和季节性哮喘有一定效果,也可与β2受体激动剂联合用药。 
三、急性发作期的治疗 
急性发作的治疗目的是尽快缓解气道阻塞,纠正低氧血症,恢复肺功能,预防进一步恶化或再次发作,防止并发症。一般根据病情的分度进行综合性治疗。 
1、轻度  
每日定时吸入糖皮质激素(200-500ug BDP),出现症状时吸入短效β2受体激动剂,可间断吸入。效果不佳时可加用口服β2受体激动剂控释片或小量茶碱控释片(200mg/d),或加用抗胆碱药如异丙托溴胺气雾剂吸入。 
2、中度  
吸入剂量一般为每日500-1000ug BDP;规则吸入β2激动剂或联合抗胆碱药吸入或口服长效β2受体激动剂。亦可加用口服LT拮抗剂,若不能缓解,可持续雾化吸入β2受体激动剂(或联合用抗胆碱药吸入),或口服糖皮质激素(<60mg/d)。必要时可用氨茶碱静脉注射。 
3、重度至危重度 
持续雾化吸入β2受体激动剂,或合并抗胆碱药;或静脉滴注氨茶碱或沙丁胺醇。加用口服LT拮抗剂。静脉滴注糖皮质激素如琥珀酸氢化可的松或甲泼尼龙或地塞米松(剂量见前)。待病情得到控制和缓解后(一般3-5天),改为口服给药。注意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纠正酸碱失衡,当pH值<7.20时,且合并代谢性酸中毒时,应活当补碱;可给予氧疗,如病情恶化缺氧不能纠正时,进行无创通气或插管机械通气。若并发气胸,在胸腔引流气体下仍可机械通气。此外应预防下呼吸道感染等。 
四、哮喘非急性发作期的治疗 
一般哮喘经过急性期治疗症状得到控制,但哮喘的慢性炎症病理生理改变仍然存在,因此,必须制定哮喘的长期治疗方案。 对哮喘患者进行哮喘知识教育和控制环境、避免诱发因素贯穿于整个治疗阶段。对于大多数未经治疗的持续性哮喘患者,初始治疗应从第2级治疗方案开始,如果初始评估提示哮喘处于严重未控制,治疗应从第3级方案开始。从第2步到第5步的治疗方案中都有不同的哮喘控制药物可供选择。而在每一步中缓解药物都应该按需使用,以迅速缓解哮喘症状。 其他可供选择的缓解用药包括:吸入型抗胆碱能药物、短效或长效口服β2 激动剂、短效茶碱等。除非规律地联合使用吸入型糖皮质激素,否则不建议规律使用短效和长效β2受体激动剂。 由于哮喘的复发性以及多变性,需不断评估哮喘的控制水平,治疗方法则依据控制水平进行调整。如果目前的治疗方案不能够使哮喘得到控制,治疗方案应该升级直至达到哮喘控制为止。当哮喘控制维持至少3个月后,治疗方案可以降级。通常情况下,患者在初诊后l-3个月回访,以后每3个月随访一次。如出现哮喘发作时,应在2周至1个月内进行回访。对大多数控制剂来说,最大的治疗效果可能要在3到4个月后才能显现,只有在这种治疗策略维持3到4个月后,仍未达到哮喘控制,才考虑增加剂量。对所有达到控制的患者,必须通过常规跟踪及阶段性地减少剂量来寻求最小控制剂量。大多数患者可以达到并维持哮喘控制,但一部分难治性哮喘患者可能无法达成同样水平的控制。 以上方案为基本原则,但必须个体化,联合应用,以最小量、最简单的联合,副作用最少,达到最佳控制症状为原则。 
五、免疫疗法 
分为特异性和非特异性两种,前者又称脱敏疗法(或称减敏疗法)。由于有6O%的哮喘发病与特异性变应原有关,采用特异性变应原(如螨、花粉、猫毛等)作定期反复皮下注射,剂量由低至高,以产生免疫耐受性,使患者脱(减)敏。例如采用标化质量( standard quality, SQ)单位的变应原疫苗,起始浓度为l00SQ-U/ml,每周皮下注射一次,15周达到维持量,治疗1-2年,若治疗反应良好,可坚持3-5年。脱敏治疗的局部反应发生率约5%-30%(皮肤红肿、风团、骚痒等),全身反应包括荨麻疹、结膜炎/鼻炎、喉头水肿、支气管痉挛以及过敏性休克等,有个别报道死亡者(死亡率1/10万以下),因而脱敏治疗需要在有抢救措施的医院进行。 除常规的脱敏疗法外,季节前免疫法,对于一些季节性发作的哮喘患者(多为花粉致敏,可在发病季节前3-4个月开始治疗,除皮下注射以外,目前已发展了口服或舌下(变应原)免疫疗法,但尚不成熟。 非特异性疗法,如注射卡介苗、转移因子、疫苗等生物制品抑制变应原反应的过程,有一定辅助的疗效。目前采用基因工程制备的人工重组抗IgE单克隆抗体治疗中、重度变应性哮喘,已取得较好效果。

预后

哮喘的转归和预后因人而异,与正确的治疗方案关系重大。哮喘通过积极而规范治疗,临床控制率可达95%。轻症容易恢复,病情重,气道反应性增高明显,或伴有其他过敏性疾病者不易控制。若伴发慢性支气管炎易发展成COPD、肺源性心脏病,预后不良。及时而足够疗程的糖皮质激素治疗,对预防哮喘发展成不可逆性气道阻塞有积极意义。

预防

哮喘的预防分三级: 
 一级预防,旨在通过祛除危险因素而预防哮喘。 
 二级预防,是在无症状时进行早期诊断和治疗,防止哮喘病情发展。 
 三级预防,为积极的控制哮喘症状,防止病情恶化,减少并发症。

健康问答

  • 老年人支气管哮喘饮食应注意什么?
    医生头像
    赵彦鹏 主治医师 山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 - 不孕症科
    (1)忌酒、忌过咸食物。酒和过咸食物的刺激,可以加强支气管的反应,加重咳嗽、气喘、心悸等症状,诱发哮喘。 (2)多吃高蛋白食物如瘦...肉、肝、蛋、家禽、大豆及豆制品等,增加热量,提高抗病力。消化功能不好的人要少吃多餐。 (3)多吃含有维生素A、C及钙质的食物:含维生素A的食物有润肺、保护气管之功,如猪肝、蛋黄、鱼肝油、胡萝、韭菜、南瓜、杏等;含维生素C的食物有抗炎、抗癌、防感冒的功能。下拉查看详情

词条标签

喘息  胸闷  咳嗽  哮喘 

权威编辑

医生头像

创建者:赵彦鹏

山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 不孕症科

互联网医学百科

基于健康医疗大数据的全国家庭健康服务平台,欢迎广大医生参与加入医学词条的创建及优化!

词条统计

浏览次数: 1632

编辑历史: 2

最近更新:2018年02月24日 17:39

网友、医生言论仅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同意其说法,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

微医提供平台支持 Copyright 2011-2017版权所有。  浙ICP备15034772号-2

浙公网安备 330483020001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