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医生, 我要登录 注册

盐酸米那普仑片

治疗抑郁症。
通用名制剂名称: 盐酸米那普仑片
别名: 米那普仑
药品种类: 西药(化药)
药品分类: 抗抑郁躁狂药
是否处方:
是否医保:
是否基药:
治疗疾病: 抑郁症   广泛焦虑症  
用药途径: 口服

专家解读

专家评药

医生头像

曾波涛

副主任医师

适应症:
抑郁症

疗效:

治疗抑郁症疗效一般,起效快,症状缓解不充分,不是临床一线用药

安全性:

不良反应少见

使用便捷性:

服药啊方便,每日一次服用即可

药品说明

禁忌

1.对米那普仑过敏者禁用。 
2.正在使用单胺氧化化酶抑制剂(MAOI)的患者禁用。 
3.尿路梗阻患者(如前列腺疾病患者)禁用。 
4.哺乳期妇女禁用。

不良反应

不良反应出现在服用米那普仑的第一周内,可持续至第二周,随后将逐渐减弱,抑郁症状将改善,不良反应一般较温和,很少需要停止治疗。 单独用药或与其他精神类药物合用时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主要是眩晕,出汗、焦虑、发热和排尿困难,需要别关注的重要不良反应有:
  1. 恶性综合症(syndrome malin)(发生率不足0.1%) 呆滞少动,高度的肌肉僵硬,吞咽困难、心动过速、血压变化、出汗等不良反应,继而出现持续性发热的恶性综合征,出现这种症状时取停止给药,应采降低体温、补充水份等适宜的办法处理。 
  2. 5-HT综合症(发生率不明) 因5-HT综合症出现神志错乱、出汗、幻觉、反射亢进、肌阵挛、颤栗、心动过速、震颤、发热、协调异常等症状时,应停止给药。 
  3. 痉挛(发生率不足0.1%) 因痉挛出现异常情况时,应停止给药,采用适当的办法处理。 
  4. 白细胞减少(发生率不明) 可能发生白细胞减少,故要随时进行血液检验,一旦发生异常,应停止给药,采用适当的办法处理。 
  5. 重度皮肤损伤(发生率不明) 可能引起皮肤黏膜眼综合症(Stevens-Johnson syndrome)等严重皮肤损伤,故要充分观察,一旦有发热,红斑、瘙痒感、眼充血、口腔炎等时。应停止给药,采用适当的办法处理。 
  6. 抗利尿激素异常分泌综合症(SIADH) 可能引起低钠血症、低渗透压血症、高钠尿、高张尿,意识障碍等抗利尿激素分泌异常综合症,有食欲不振,头痛,嗳气、呕吐、、全身疲倦感等症状时,要进行电解质检查,发现异常,则应采取停止给药,限制水分摄取等适当的办法处理。 
  7. 肝功能障碍、黄疸(发生率不足0.1%) 可能引起肝功能的障碍,黄疸,因此要密切观察,一旦发生异常,应立即停药。
  8. 一般不良反应:恶心、呕吐、口干、便秘、震颤、心悸、烦躁不安、头痛、荨麻疹、皮疹、斑丘疹或红斑、瘙痒症。 

成分

(1R,2S)-rel-2-氨甲基-N,N-二乙基-1-苯基环丙甲酰,

性状

改色片状

主治功能

治疗抑郁症。

用法用量

成人初始剂量为每日50mg,逐渐增至每日100mg,一日2-3次,餐后口服,遵照医嘱,可根据年龄和症状适当增减剂量,需要调整剂量时,可参看肾功能情况进行。

注意事项

1.高血压及其他心血管疾病患者慎用。 
2.肝肾功能不全者慎用。 
3.脑部器质性疾病患者慎用。 
4.青光眼或眼内压增高的患者慎用。 
5.孕妇、老年人、儿童慎用。 
6.米那普仑禁止与MAOI或舒马普坦合用。使用MAOI者至少停药2周后方可使用米那普仑,或停用米那普仑2~3天再使用MAOI。 
7.用药后不可从事驾驶汽车等危险性的机械操作。 
8.出现Malin综合征、5-HT综合征、痉挛或白细胞减少时,应停止用药,并给予补液等对症、支持治疗。 
9.治疗期间应定期检查肝功能及血生化。

药物相互作用

1.与MAOI或其他抗抑郁药合用,可出现多汗、步态不稳、全身抽搐、异常高热、昏迷等。
2.与巴比妥类、乙醇合用,有相互增效的可能,故不宜合用。 
3.与卡马西平合用,米那普仑的血药浓度轻微降低,当需要长时间给药时,建议监测血药浓度。 
4.与锂盐、劳拉西泮合用未见明显相互作用。

药物过量症状

过量使用 米那普仑过量使用时可出现超剂量反应,此时,呕吐效应可明显减轻过量服用的危险。 
用量在200mg时可出现恶心、出汗和便秘(发生率》10%)。 
单药服用用量在800mg-1g时主要症状为:呕吐、呼吸困难(呼吸暂停)和心动过速。 
用量高达1.9-2.9g,并与其它药物合用时(尤其是苯二氯䓬类),则可能出现:困倦、高碳血酸症和意识障碍,未见心脏毒性。 

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用药

1.对于孕妇或有妊娠可能性的妇女,只有在判断治疗的益处高于危险性时方给药。
2.一般对哺乳妇女不要给药,不得已给药时,应停止哺乳。

儿童用药

无相关数据

老人用药

老年患者的药代动力学试验表明,血中浓度上升,药物消除有延迟的趋势,故应观察患者状态同时谨慎给药。有报道低血钠、抗利尿激素分泌异常综合症的不良反应主要发生在老年人。

词条标签

权威编辑

医生头像

创建者:曾波涛

青岛市精神卫生中心 临床心理科

互联网医学百科

基于健康医疗大数据的全国家庭健康服务平台,欢迎广大医生参与加入医学词条的创建及优化!

词条统计

浏览次数: 2386

编辑历史: 1

最近更新:2018年02月07日 18:19

网友、医生言论仅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同意其说法,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

微医提供平台支持 Copyright 2011-2017版权所有。  浙ICP备15034772号-2

浙公网安备 330483020001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