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药物治疗:
利胆药,利胆药能促进肝细胞分泌和排泄胆汁,增加胆汁在肠道中的排泄,消除临床症状及改善肝功能,常用药物有:
(1)熊去氧胆酸,已经广泛用于各种肝内胆汁淤积的治疗,能改善瘙痒症状,剂量为10~20mg/(kg#d),分2次口服,对胆道闭锁和严重肝功能异常患者禁用。
(2)考来烯胺:为一种阴离子结合树脂,口服后在肠道中能与胆汁酸结合,增加胆汁酸的排泄,剂量为0.25~0.50g/(kg#d),在早餐前后顿服或分次口服,对胆道闭锁无效。
(3)菌栀黄注射液:5~ 10mL加入50~100g/L葡萄糖液50~100mL静脉滴注。
(4)大黄:0.5g/(kg#d),分次泡服。
(5)苯巴比妥:能诱导肝细胞微粒体葡萄糖醛酸转移酶和Na+ -K+ -ATP酶活性,促进胆汁排泄,剂量为5~10mg/(kg#d),分次口服。
(6)利福平:其利胆作用机制迄今不明,可能通过诱导肝细胞微粒体酶,改善胆汁酸代谢。剂量10mg/(kg#d)。不良反应有肝细胞损害、肾功能损害、溶血性贫血等。
(7)S-腺苷蛋氨酸:是一种含硫的氨基酸类似物,是蛋氨酸代谢的主要产物。在肝细胞的转甲基中起重要作用。通过转甲基作用增加细胞膜磷脂的合成;增加细胞膜的流动性和K+ -Na+ -ATP酶活性,促进胆汁酸的转运,增加胆盐的摄取和排泄;增加谷胱甘肽的合成,故具有解毒和肝细胞保护作用。剂量600~800mg/d,口服或静脉注射。
2、对症治疗:
(1)补充脂溶性维生素。
(2)半乳糖血症予无乳糖饮食,酪氨酸血症予低酪氨酸和低苯丙氨酸饮食,这2种氨基酸的每日摄入量均<25mg/kg。
3、微生态调节剂
能改善肝功能,降低血清胆红素水平,增加胆汁排泄量,使炎性细胞因子的产生减少 。 常用调节剂为双歧杆菌、乳酸杆菌。
4、部分胆汁外分流术
其目的是阻断胆汁酸肠肝循环,从而影响胆汁酸在小肠重吸收,减少胆汁淤积对肝脏的不良反应。
5、肝移植
对部分难治性胆汁淤积可考虑肝移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