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医生, 我要登录 注册

创伤性肩关节后脱位

创伤性肩关节后脱位男性多于女性,男女之比为4~5:1。如暴力足够强大,即可使肱骨头穿破关节囊的前下方造成前脱位。
英文名: dislocation of the sholalder joint
发病部位: 肩关节  
就诊科室: 关节外科  
症状: 上肢外展上举困难  
多发人群: 高空跌落人员   打架斗殴人员    运动不当人员  
治疗手段: 手术
并发疾病: 关节僵硬   后天性关节畸形  
是否遗传:
是否传染:

疾病知识

症状

有上肢外展外旋或后伸着地受伤历史,肩部疼痛、肿胀、肩关节活动障碍,患者有以健手托住患侧前臂、头向患侧倾斜的特殊姿势即应考虑有肩关节脱位的可能。伤后肩部迅速肿胀,并出现畸形。肩部固定在轻度外展前屈位,为减缓疼痛,患者以手扶持伤侧前臂。由于肱骨头已自关节盂脱出,肩峰在皮下明显突出,使肩的外形呈方形称为方肩。触诊肩峰下空虚,而于喙突下、锁骨下或腋下可触及脱位的肱骨头。肩关节各方向的活动均受限制,肱骨头相对固定于脱位处,称弹性固定。将伤肢肘部接触胸前部,则手部不能触及健肩;反之,伤肢手部触及健肩时,其肘部不能接触胸前部(Dugas征),是肩前脱位的重要体征。

病因

创伤是肩关节脱位的主要原因,多为间接暴力所致。当上肢处于外展外旋位跌倒或受到撞击时,暴力经过肱骨传导到肩关节,使肱骨头突破关节囊而发生脱位。若上肢处于后伸位跌倒,或肱骨后上方直接撞击在硬物上,也可发生肩关节脱位。 由于暴力的大小、力作用的方向以及肌肉的牵拉,前脱位时,肱骨头可能位于锁骨下、喙突下、肩前方及关节盂下。

检查

一、一般检查: 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电解质、凝血功能、心电图等常规检查; 
二、特异性检查: 关节X线检查。必要时完善CT检查。

诊断

1.根据典型受伤史,临床表现,检查可发现患肩呈方肩畸形(图62—7),肩胛盂处有空虚感,上肢有弹性固定;Dt]gas征阳性:即将患侧肘部紧贴胸壁时,手掌搭不到健侧肩部,或手掌搭在健侧肩部时,肘部无法贴近胸壁;X线正位、侧位片及穿胸位片可确定肩关节脱位的类型、移位方向及有无撕脱骨折。必要时行CT扫描。 
2.严重创伤时,肩关节前脱位可合并神经血管损伤,应注意检查患侧上肢的感觉及运动功能。

治疗

无论肩关节脱位的类型及肱骨头所处的位置不同,均应首先采用手法复位、外固定方式治疗。 
1.手法复位 一般采用局部浸润麻醉,用Hip—pocr。ates法复位:病人仰卧,术者站在患侧床边,腋窝处垫棉垫,以同侧足跟置于病人腋下靠胸壁处,双手握住患肢于外展位作徒手牵引,以足跟顶住腋部作为反牵引力。左肩脱位时术者用左足,右肩脱位时则用右足。牵引须持续,用力须均匀,牵引一段时间后肩部肌逐渐松弛,此时内收、内旋上肢,肱骨头便会经前方关节囊的破口滑人肩胛盂内,可感到有弹跳及听到响声,提示复位成功,再作Dugas征检查,应由阳性转为阴性。 
2.固定方法 单纯性肩关节脱位复位后可用三角巾悬吊上肢,肘关节屈曲90°,腋窝处垫棉垫固定3周,合并大结节骨折者应延长l~2周。部分病例关节囊破损明显,或肩带肌肌力不足者,术后摄片会有肩关节半脱位,此类病例宜用搭肩位胸肱绷带固定,即将患肢手掌搭在对侧肩部,肘部贴近胸壁,用绷带将上臂固定在胸壁,并托住肘部,这种体位可以纠正肩关节半脱位。 
3.康复治疗 固定期间须活动腕部与手指,解除固定后,鼓励病人主动锻炼肩关节各个方向活动。配合作理疗按摩,效果更好。锻炼须循序渐进,不可冒进。

预后

对于陈旧性肩关节脱位影响上肢功能,可选择切开复位术,修复关节囊及韧带,预后尚可。合并神经损伤者,在关节复位后,大多数神经功能可以得到恢复。若判断为神经血管断裂伤应手术修复,预后差。

预防

避免外伤,及时关节复位,术后注意功能锻炼。

健康问答

  • 肩关节脱位可能有哪些并发症?
    医生头像
    范恒华 副主任医师 空军特色医学中心 - 骨科门诊
    肩关节前不稳定手术的主要并发症是肩关节不稳的复发和/或肩关节活动度的不同程度丧失。肩关节不稳复发的机率主要与手术操作有关。肩关节活动...丧失是由于关节囊过度紧缩,有时非常严重。一般情况下,手术的肩关节活动度丧失不超过10°的外旋角度。其它小的风险(<1%)有感染,术后肩关节僵硬,神经损伤或血管伤。下拉查看详情

权威编辑

医生头像

创建者:范恒华

空军特色医学中心 骨科门诊

互联网医学百科

基于健康医疗大数据的全国家庭健康服务平台,欢迎广大医生参与加入医学词条的创建及优化!

词条统计

浏览次数: 1402

编辑历史: 1

最近更新:2017年10月10日 16:13

网友、医生言论仅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同意其说法,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

微医提供平台支持 Copyright 2011-2017版权所有。  浙ICP备15034772号-2

浙公网安备 330483020001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