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医生, 我要登录 注册

变态反应性唇炎

变态反应性唇炎是最常见的口唇炎疾病,它是在接触到各种致敏原时,发生在口唇部位的炎症病理变化。
别名: 唇血管神经性水肿  
英文名:
发病部位: 唇部  
就诊科室: 口腔科  
症状: 瘙痒  
多发人群: 无特殊人群  
治疗手段: 药物
并发疾病: 呼吸困难   窒息  
是否遗传:
是否传染:

疾病知识

症状

本病分急性和慢性2种。急性为唇血管神经性水肿,表现为上唇弥漫性肿胀,周界不清,可波及鼻翼和颧部,有时伴有舌部和咽喉部肿胀,可引起呼吸困难,甚至窒息。
(1)唇血管神经性水肿 患者急性发病,上唇较下唇好发。开始瘙痒、灼热痛、随之发生肿胀。水肿可在十几分钟内形成,表面光亮如蜡。肿胀可在数小时或1~2日内消退,不留痕迹。
(2)接触性唇炎 接触过敏原后2~3天出现口腔局部黏膜充血水肿,或形成红斑,重者发生水疱、糜烂或溃疡。

病因

1.变态反应性唇炎是因接触变应原后引起的唇炎。如某些食物、药物、感染因素、精神因素、物理因素等均可成为本病的诱发因素。
2.当抗原第二次进入机体时能激发Ⅰ型变态反应,导致组织胺慢反应物质等释放,引起粘膜毛细血管,管壁通透性 增加,产生组织水肿;接触性唇炎则因唇红部直接接触变应原后发生Ⅳ型变态反应,如化妆品,某些药物等。

检查

1、皮肤试验 :变应原皮肤试验是确定IgE介导的I型变态反应的重要检查手段,称为变应原体内检测,主要方法包括皮肤点刺试验(skin prick test,SPT)和皮内试验。SPT具有高敏感性和较高特异性,一般均在80%以上,因而对AR的诊断可提供有价值的证据,且可用于儿童和老年人,临床推荐该方法。假如患者对某种变应原产生超敏反应,则20min内在皮肤点刺部位出现风团和红斑,风团直径≥3mm判定为SPT阳性。评价SPT的反应强度可采用皮肤指数(skin index,SI),分别测量变应原和组胺风团的最大径及最小径(取最大径中点的垂直线),计算两者风团的平均直径,其比值即为SI,分为4个等级:+为0.3≤SI<0.5;++为0.5≤SI<1.0;+++为1.0≤SI<2.0;++++为SI≥2.0。
2、血液检查
 (1)血清总IgE检测:由于变应性疾病、寄生虫感染以及其他一些因素(如种族)均可使体内总IgE水平增加,故测定血清总IgE对变态反应筛查的预测价值低,不能作为AR的诊断依据。而且,约1/3的常年性AR患者血清总IgE值在正常范围。
 (2)血清特异性IgE检测:即变应原体外检测,适用于任何年龄的患者,不受皮肤条件的限制,其与SPT具有相似的诊断性能,但各有特点(表1)。通常,血清特异性IgE水平的临界值为0.35 kU/L,大于或等于该值即为阳性,提示机体处于致敏状态。测定结果分为7个级别,0级:<0.35kU/L;1级:0.35-0.69 kU/L;2级:0.7-3.4kU/L;3级:3.5-17.4 kU/L;4级:17.5-49.9 kU/L;5级:50- 100kU/L;6级:>100 kU/L。

诊断

1、诊断依据:有接触接触变应原如如某些食物、药物、感染因素、精神因素、物理因素等诱发因素。变态反应性唇炎病史;典型的临床表现(上唇弥漫性肿胀,周界不清,可波及鼻翼和颧部,有时伴有舌部和咽喉部肿胀,可引起呼吸困难,甚至窒息。 
(1)唇血管神经性水肿 患者急性发病,上唇较下唇好发。开始瘙痒、灼热痛、随之发生肿胀。水肿可在十几分钟内形成,表面光亮如蜡。肿胀可在数小时或1~2日内消退,不留痕迹。  
(2)接触性唇炎 接触过敏原后2~3天出现口腔局部黏膜充血水肿,或形成红斑,重者发生水疱、糜烂或溃疡。)以及实验室结果(变应原皮肤试验阳性)明确诊断
2、鉴别诊断:本病应与以下疾病鉴别,干燥脱屑型唇炎:唇红部以干燥、脱屑为主,并可出现纵裂沟,严重者裂沟向皮肤延伸。浅沟如裂纹状,深沟则有出血,出血后有血痂,纵裂沟可经久不愈。 湿疹糜烂型唇炎:唇红糜烂,局部有淡黄色渗出液。有疼痛感,甚痒,以致用力揉擦,而使疼痛加重。良性淋巴增生性唇炎也以糜烂、溃疡为主,自觉干燥,疼痛、肿胀,不同程度瘙痒,活检可确诊。  腺性唇炎:唇肿胀,唇红部较平滑。唇黏膜触诊时有粗糙感,如散在的小结节,表面可见唇腺导管口有透明的黏性液溢出。仅有肿胀感。  肉芽肿性唇炎:上下唇肿胀,以上唇多见。一般较软,也有较硬而压之轻度疼痛者。极易复发,缓解后多不易恢复正常,也可波及唇周皮肤、颊、眶下区等。
 

治疗

  治疗原则包括环境控制、药物治疗、免疫治疗和健康教育,概括地形容为"防治结合,四位一体"。环境控制主要是指避免接触变应原和各种剌激物,此乃本病防治策略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通常很难达到这一目标。本病的主要治疗方法是药物治疗和变应原特异性免疫治疗。本病虽然目前尚不能彻底治愈,但通过规范化的综合防治,患者的各种症状可得到良好控制,并显著改善生活质量。
一、变应原回避 
   对于经常暴露于高浓度室内变应原(尘螨、动物皮屑等)的患者,在环境评估之后,建议采用多方面措施避免接触尘螨和宠物。系统评价显示,尘螨回避措施可减少变应原暴露,可能对缓解常年性的症状有一定益处,但由于临床试验样本量小和证据质量低,目前尚难以提供确切的推荐意见。国内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临床研究表明,花粉阻隔剂(pollen blocker cream)对尘螨过敏的常年性患者(包括儿童和成人)的症状和生活质量有明显改善作用。 对花粉过敏的AR患者,在空气中花粉浓度较高的季节进行户外活动时,最好避开致敏花粉播散的高峰期,以减少症状发作。在自然暴露于花粉的环境中,患者使用特制的口罩、眼镜、鼻腔过滤器、花粉阻隔剂及惰性纤维素粉等可减少致敏花粉吸入或接触,可以缓解症状。
二、药物治疗
1、糖皮质激素
   糖皮质激素具有显著的抗炎、抗过敏和抗水肿作用,其抗炎作用为非特异性,对各种炎性疾病均有效,包括基因效应(基因组机制)和快速效应(非基因组机制)。快速效应可在短时间内控制急性炎性反应,缓解症状;基因效应需数日至数周起效,可持续控制炎性反应状态。鼻内局部使用糖皮质激素可以使高浓度的药物直接作用于鼻黏膜的糖皮质激素受体部位而发挥治疗作用。   1)局部应用糖皮质激素,每天局部涂抹1-2次,疗程不少于2周;对于中-重度持续性患者是首选药物,疗程4周以上。持续治疗的效果明显优于间断治疗。
  2)口服糖皮质激素:属于二线治疗药物,临床酌情使用。中-重度持续性患者如通过其他治疗方法无法控制严重症状时,可考虑短期口服糖皮质激素,宜选择安全性和耐受性较好的制剂,剂量按患者体重计算(0.5-1.0mg/kg),早晨顿服,疗程5-7d。必须注意全身使用糖皮质激素的不良反应,避免用于儿童、老年人以及有糖皮质激素禁忌证的患者。临床不推荐肌肉或静脉注射糖皮质激素治疗。
2、抗组胺药 
   抗组胺药与组胺共有的乙胺基团X-CH2-CH2-N可以直接阻断组胺与H1受体的结合,发挥拮抗组胺作用,也称H1受体拮抗剂。目前认为,抗组胺药作为反向激动剂(inverse agonists)竞争性结合H1受体,稳定其非活性构象,使平衡向非活性状态转换。研究还表明,第二代抗组胺药具有一定的抗炎作用,通过抑制黏附分子的表达和趋化因子的活性,从而抑制炎性细胞的聚集和浸润,稳定和抑制肥大细胞脱颗粒以及其他炎性介质的合成释放,如白三烯、5-羟色胺和血小板活化因子等。
  口服抗组胺药:第二代抗组胺药为一线治疗药物,临床推荐使用。这类药物起效快速,作用持续时间较长,能明显缓解症状。一般每天只需用药1次,疗程不少于2周。对花粉过敏的患者,推荐在致敏花粉播散前进行预防性治疗,有利于症状控制,并根据花粉播散时间以及对症状产生的影响而决定疗程。儿童用药需注意药品说明书的年龄限制和推荐剂量,5岁以下建议使用糖浆或颗粒剂型。研究显示,第二代口服抗组胺药对鼻部症状的疗效虽然不及鼻用糖皮质激素,但能有效控制轻度和大部分中-重度AR。 第二代口服抗组胺药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其血脑屏障的穿透性低,减少了对中枢神经系统的抑制作用,镇静和嗜睡不良反应较少见。第一代口服抗组胺药由于明显的中枢抑制和抗胆碱能作用,以及对认知功能的潜在影响,限制了其临床应用,故不推荐用于儿童、老年人以及从事危险性职业(例如高空作业等)的特殊人群。口服抗组胺药罕见发生心脏毒性作用,但应引起重视,临床表现为QT间期延长、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等严重心律失常。
3、抗白三烯药 
  白三烯是变态反应过程中产生的、含有半胱氨酰基的一类脂质炎性介质的统称,其主要病理生理作用是舒张血管平滑肌,增加容量血管通透性,导致黏膜充血和组织水肿。白三烯还能促进嗜酸粒细胞的趋化和黏附,延长细胞的存活时间并促进细胞活化,刺激黏液分泌等,在变态反应的速发相和迟发相均发挥重要的作用,是引起AR发病过程中鼻塞、流涕等症状的重要炎性介质。抗白三烯药又称为白三烯调节剂,主要分为2类: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和白三烯合成抑制剂。白三烯受体拮抗剂选择性地与半胱氨酸白三烯CysLT1受体结合,通过竞争性阻断半胱氨酰白三烯的生物学作用而发挥治疗效应。 口服白三烯受体拮抗剂为变态反应性唇炎一线治疗药物
4、肥大细胞膜稳定剂 
   肥大细胞膜稳定剂通过抑制细胞内环磷腺苷磷酸二酯酶,致使细胞内环磷腺苷的浓度增加,阻止钙离子转运人肥大细胞内,稳定肥大细胞膜,阻止肥大细胞脱颗粒,抑制组胺、5-羟色胺和白三烯等多种炎性介质的释放,从而发挥抗过敏作用。包括色甘酸钠、尼多酸钠、四唑色酮、奈多罗米钠、吡嘧司特钾和曲尼司特等。色甘酸钠和曲尼司特临床较常用
三、免疫治疗 
   变应原特异性免疫治疗为一线治疗方法,临床推荐使用。该疗法是针对IgE介导的I型变态反应性疾病的对因治疗,即给予患者逐步增加剂量的变应原提取物(治疗性疫苗),以诱导机体免疫耐受,使患者在再次接触相应变应原时症状明显减轻,甚或不产生临床症状。研究证实这种治疗方法对AR具有近期和远期疗效,且有可能改变疾病的自然进程,预防AR发展为哮喘,减少产生新的致敏。目前临床常用的变应原免疫治疗方法有皮下注射法(皮下免疫治疗)和舌下含服法(舌下免疫治疗),分为剂量累加和剂量维持两个阶段,总疗程3年左右,推荐使用标准化变应原疫苗。
四、一些特殊反应的处理方法为:
  ①支气管痉挛:应及时吸入短效β2受体激动剂,必要时静脉注射糖皮质激素和氨茶碱,吸氧等。
  ②喉水肿:立即应用1:1000肾上腺素0.3ml皮下或肌肉注射,随后可采用1:1000肾上腺素0.3ml雾化吸入,给予吸氧,糖皮质激素静脉注射,做好气管切开准备等。
  ③心搏骤停:如出现意识丧失、颈动脉搏动消失,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

预后

早期明确诊断积极进行病因治疗以及对症治疗,多数患者预后良好。延误治疗或有严重并发症如喉头水肿可导致窒息。

预防

避免某些易过敏食物如鱼、虾海鲜等。避免滥用药物如青霉素、磺胺类等;保持室内清洁卫生避免尘螨;避免接触猫、狗等小动物。极治疗各种感染;保持良好的情绪;保证充足睡眠;避免物理化学因素刺激也是预防本病的关键

健康问答

  • 变态反应性唇炎如何护理?
    医生头像
    曾海 主任医师 重庆市北碚区中医院 - 重症医学科
    避免辛辣刺激、适当吃新鲜果蔬,避免易过敏的食物、药物等。积极规范化治疗,适当饮水。

词条标签

权威编辑

医生头像

创建者:曾海

重庆市北碚区中医院 重症医学科

互联网医学百科

基于健康医疗大数据的全国家庭健康服务平台,欢迎广大医生参与加入医学词条的创建及优化!

词条统计

浏览次数: 2791

编辑历史: 1

最近更新:2017年07月10日 16:16

网友、医生言论仅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同意其说法,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

微医提供平台支持 Copyright 2011-2017版权所有。  浙ICP备15034772号-2

浙公网安备 330483020001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