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医生, 我要登录 注册

胆道狭窄

胆道狭窄是指各种致病因素导致胆道管壁纤维组织增生、瘢痕挛缩导致管腔狭窄,进而引起黄疸、肝功能损害等一系列临床症状。
别名: 胆管狭窄  
英文名:
发病部位: 胆道系统  
治疗手段: 手术治疗 介入治疗
并发疾病: 梗阻性黄疸  
是否遗传:
是否传染:

疾病知识

症状

1.梗阻性黄疸表现 
皮肤巩膜不同程度黄染,尿色加深,严重者出现酱油色尿,粪便颜色变浅,严重者出现白陶土样便。 
2.肝功能损害的表现 
胆红素代谢障碍,导致继发性肝功能损害,出现转氨酶升高、凝血系统异常的表现。 
3.消化系统非特异性症状 
主要表现为腹痛、腹胀,恶心、呕吐、乏力等不适,部分狭窄基础上合并胆管炎症时,可有寒战、高热等表现。

病因

胆道狭窄的原因很多,先天性的原因较少见,比如胆道闭锁,主要是后天性的原因。对于胆道狭窄的病因临床上习惯按照原发疾病的良恶性进行分类,分为良性胆道狭窄和恶性胆道狭窄。 良性胆道狭窄的常见原因有胆管结石、胆管炎症、肝胆疾病相关手术中胆道损伤、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等; 恶性胆道狭窄的常见原因有胆管癌、胰头癌、壶腹部癌、胃癌等。

检查

1.腹部彩超 
为无创首选检查,可发现胆管走形及狭窄部位,狭窄部位上段胆管呈扩张状态。 
2.MRCP 
可行胆管三维重建,发现胆管狭窄的部位,为后续的诊治方案提供依据。 
3.CT 
平扫和增强CT有助于对肿瘤相关疾病导致的胆管狭窄进行鉴别诊断。
 4.ERCP
诊断及治疗合二为一的诊断方法,可发现明确的胆管狭窄,并能在内镜下进行治疗,但为有创操作,易出现胰腺炎等并发症,选择适应症应注意。 
5.超声内镜检查 
对部分胆道占位的病例来说,超声内镜检查可明确占位范围、浸润深度及周围淋巴结情况,有助于肿瘤性胆管狭窄的诊断。 
6.实验室检查 
可有白细胞、中性粒细胞数增多;化验呈梗阻性黄疸表现;肝功受损重,白、球蛋白比例倒置;血培养可呈阳性。

诊断

1.存在胆道狭窄的诱发因素,如手术、外伤、反复发作的胆管炎症、胆管结石、胆管占位等 
2.出现腹痛、黄疸,呈进行性加重趋势。 
3.影像学检查发现明确的胆管狭窄 
结合病史、临床表现及相关辅助检查结果,则可明确诊断。
但需要与肝功能异常的疾病及造成胆道狭窄的部分病因类别间的相互鉴别: 
1.慢性活动性肝炎 早先曾有将诊断为慢性活动性肝炎的报道。主要原因是在这些患者的组织学检查中发现碎片状坏死,这一现象现被认为一个特征。依靠胆道造影可以解决两者鉴别诊断的困难。此外,慢性活动性肝炎患者多有急性肝炎病程,常有肝炎接触史,或输血、注射污染等,发病年龄较轻,一般在发病2~3 周后黄疸逐渐消退,血清ALT明显升高而GGT与ALP不增高或仅轻度增高等特点,可资鉴别。 
2.继发性硬化性胆管炎 该病多有胆管疾病反复发作史或胆管手术史,胆管的炎性狭窄多为环状,狭窄部位短,胆管黏膜上皮损伤明显,可有糜烂、溃疡和肉芽肿形成,常伴有结石。 
3.原发性胆管炎 少数病例发病前仅为肝内的或肝外的胆管,当仅有肝内胆管病变时,则应注意与原发性胆管炎相鉴别。原发性胆管炎是一种多发于年轻女性的疾病,组织学上表现为非化脓性胆管炎,血清中含有高滴度的抗体,在肝外胆管不发生病变。 
4.原发性胆管癌 该病发病年龄通常在40~50 岁,常有体重减轻或消瘦,手术探查及组织学检查可以确诊。对于节段性或弥漫性胆管狭窄的病例,由于胆道的广泛狭窄及胆管树的广泛纤维化,将其与胆管癌区别开来较为困难,尤其是当肝内胆管未被侵及时,肝内胆管广泛性扩张更常见于胆管癌而不常见。但有肝外胆管狭窄者,一定要考虑胆管癌的可能,必要时可行细胞学或活检以排除胆管癌。值得注意的是因具有恶变倾向性,无论在初诊或随访时,都应考虑到恶变的可能性。黄疸突然加重,胆道造影显示胆道或胆道节段性明显扩张,出现息肉样包块,且直径≥1.0cm,进行性狭窄或扩张等,则应考虑已发生胆管癌。此时采用血清肿瘤标记物(CEA、C19-9)和胆道细胞学检查,磁共振胆道造影和ECT 等方法,对确定诊断可取令人振奋的结果。 
5.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 该病发病年龄以20~40 岁多见,病程徐缓,黄疸有波动,伴肝脾大,血清抗线粒体抗体阳性,免疫球蛋白明显增高,诊断、鉴别诊断上较少困难。

治疗

一、手术治疗 
目前对胆道狭窄手术时机的把握尚有争议,有些问题有待达成共识。胆道狭窄手术时机的选择十分关键,时机掌握不好常导致手术再次失败。传统观点是首先作好引流,待肝管汇合部扩张至 1. 0cm以上时,才施行修复手术,因此需要等待2~3个月的时间。国内较多专家更趋向于早期修复手术,理由是损伤狭窄的肝胆管并不一定均能扩张至要求的程度,在部分性胆管狭窄时,上端胆管常表现为进行 性的管壁增厚和肝脏纤维化改变而不是胆管扩张,使后期手术更加困难。加上近年的影像检查能早期确定诊断,手术后应用抗生素,局部的炎症反应改变较轻( 特别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所致的胆管损伤) ,早期修复胆管损伤时,胆 管壁软而薄,容易做到较满意的吻合。 国内学者总结胆管狭窄手术方式如下: 
( 1) 肝外胆管 狭窄: 可采用胆管端端吻合术、胆管修复术、胆肠吻合术等, 其中胆肠吻合术又包括: 胆管十二指肠吻合术、胆管空肠 Roux-Y 吻合术、胆管空肠十二指肠吻合术等; 
( 2) 肝门部胆管狭窄: 有空肠左肝管吻合术、左右肝管空肠吻合术、肝管 成形、肝胆管空肠吻合术、肝叶肝段切除肝胆管空肠吻合术等; 
( 3) 胆总管下端狭窄则采用经十二指肠Odd's 括约肌切 开成形术。 对于占位性病变所致的胆管狭窄,可行胰腺十二指肠切除术,后依据肿瘤的位置不同,选择合适的吻合方式。 
二、支撑引流 
支撑引流管的主要作用: 
( 1) 导管留置使胆道充分引流减压,防止吻合口漏胆汁,保证吻合口愈合良好; 
( 2) 便于术后动态观察及随访; 
( 3) 通过冲洗有利残余结石清除,为诊疗保留通路。有学者认为支撑引流管作为机械支撑可以防止吻合口的狭窄,至少应放置6 个月以上甚至数年,也有学者认为支撑管放置1~3个月效果最好。 支撑引流往往在较困难的吻合情况下放置,支撑管的直径大小选择一般以既不造成对胆管的明显压迫,又不使其胆管壁留有较大空间为好。支撑管过粗,可以压迫胆管壁,造成管壁缺血、溃疡及瘢痕增生,起到相反的作用; 过细,则达不到支撑的作用。支撑管的放置方法, 在高位的肝胆管空肠吻合术时有经腹支撑和经肝支撑。经 腹支撑是在吻合口的上方或下方,引出一支撑吻合口的胶管,经肝支撑是引流管的体外端由肝内胆管穿过肝实质,再由肝的膈面经腹壁引出。经肝脏或经腹腔可置换支撑管的种类有硅胶管、乳胶管、T 形管、Y 形管、U 形管等,长期留置支撑管的,以硅胶管为宜,可减轻对胆管壁的异物刺激。 
3.内镜下介入治疗 
内镜治疗有经口和经皮经肝途径。 经皮经肝途径创伤较大,适用于不能采用经口途径内镜治 疗或治疗失败者,经皮经肝胆道镜在鉴别良恶性胆管狭窄方面更能体现优势。内镜下治疗包括气囊扩张或放置支架等。最常用的是塑料支架,应保留多久,至今尚未达成 共识。多数研究认为,一般需保留12个月,至少6个月,支架外径在10F 以上。此外,为避免支架阻塞和胆管炎的发 生,需要定期更换支架。同样,多久需更换支架也未达成共识。多数学者认为,通常3~6个月应更换支架。有学者通过临床研究发现,在胆管狭窄处放置多 个支架可以大大减少再狭窄率。相比于塑料支架,最近发展起来的可膨胀性金属支架的通畅期优于塑料支架,引流的效果也要优 于塑料支架。但是,早期的裸金属支架存在一些明显的缺 点,如胆管上皮增生、胆石形成、难于取出等。随着带膜金 属支架的开发,上述缺点逐渐得到改进,上皮增生和组织生长减少,支架可以取出。但也有人认为以塑料支架多次放 置为佳,放置金属支架后胆管再狭窄率为100%。

预后

目前,解决胆管狭窄方法主要有胆道损伤的早期手术修补吻合、狭窄处切开 整形后胆肠吻合、用T 型管或普通支架支撑等,但术后的再狭窄率仍高达60%,更有报道,其中70%~80%的患者在胆管术后继发胆管狭窄,由此引发梗阻性黄疸, 造成全身多器官损害,成为难以矫治的术后并发症,给 患者带来了长期的痛苦和高昂的治疗费用。因此,病因不同、狭窄部位不同其预后差别较大。

预防

1.对于胆管附近手术要精细操作,避免人为损伤胆管。
2.平时注意饮食结构,预防胆系疾病的发生。 
3.如有胆道系统结石、炎症、占位等病变时,积极早期治疗。

健康问答

  • PTCD能否解决胆道梗阻的问题?
    医生头像
    冯智军 主治医师 甘肃省第二人民医院 - 肿瘤介入科
    PTCD是在B超引导下行肝内胆管穿刺引流,引流管一般可放置数周到数月。如有必要,也可进行狭窄扩张、支架置入等操作。主要并发症有可能出...血、胆道感染等风险。对于缓解胆道狭窄引起的梗阻性黄疸效果较好,但并不能从根本上解除狭窄病因。下拉查看详情

词条标签

权威编辑

医生头像

创建者:冯智军

甘肃省第二人民医院 肿瘤介入科

互联网医学百科

基于健康医疗大数据的全国家庭健康服务平台,欢迎广大医生参与加入医学词条的创建及优化!

词条统计

浏览次数: 2925

编辑历史: 2

最近更新:2017年11月14日 19:14

网友、医生言论仅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同意其说法,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

微医提供平台支持 Copyright 2011-2017版权所有。  浙ICP备15034772号-2

浙公网安备 330483020001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