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医生, 我要登录 注册

非典型麻疹综合征

非典型麻疹综合征(atypical measles syndrome)是指曾接种过麻疹疫苗2~6年后,血中抗体水平下降,再感染麻疹病毒而引起的不典型发病,失去了麻疹临床的特征性表现。
别名: 异型麻疹综合征  
英文名: atypical measles syndrome
发病部位: 全身   皮肤  
就诊科室: 感染科  
症状: 高热   淋巴结肿大   肚子疼  
多发人群: 青少年  
治疗手段: 药物治疗
并发疾病: 心肌炎  
是否遗传:
是否传染:

疾病知识

症状

1.发疹:
1)皮疹先出现于四肢的末端,然后才蔓延到躯干。
2)皮疹呈现小水泡——出血斑、紫瘫、尊麻疹样等多型性状。
3)多数病例无口腔麻疹斑。
2.发热:
急起发热,持续高热。
3.一般症状:
严重。有剧烈的头痛、腹痛、朋肉痛。上呼吸道炎症状不明显。
4.肺炎:
多并发大叶性肺炎、叶间胸膜炎。

病因

1.发病机制:
非典型麻疹综合征的发病机理尚不清除,大多数学者认为与免疫反应有关。有的认为系免疫复合物导致不典型皮疹和其他临床表现,Bellemit在皮损处检测到免疫球蛋白IgG,麻疹抗原和免疫复合物。有的认为与迟发型超敏反应有关,皮内往射麻疹死毒疫苗后可有此现象。近来Norrby认为麻疹死毒疫苗保存了H糖蛋白抗原,而缺乏病毒包膜的溶血素抗原(F抗原)。F抗原可使机体产生F抗体,可防止病毒在细胞间传播。H抗原可使机体产生H抗体,可中和游离病毒,但不能阻止病毒在细胞间传播,通过感染细胞释放病毒抗原,引起机体超敏反应,出现一系列症状和体征。
2.发病病因:
一般认为是以往接种的麻疹疫苗使机体获得了持久性细胞免疫,当再感染自然麻疹病毒时,则致敏的淋巴细胞对病毒的抗原及其改变了的宿主细胞成分发生迟发型变态反应,因而引起本症,但亦有人认为本症的发生系由于麻疹病毒抗原与循环中抗体所形成的免疫复合物所致。

检查

1.外周血白细胞计数降低,可有核左移;有时白细胞计数增高、血沉加速和嗜伊红白细胞增多。
2.免疫血清学检查: 可见麻疹病毒抗体(血凝抑制抗体)显著地增高。
3.麻疹病毒抗体:麻疹病毒培养阴性。
4.X线检查:可见全肺叶呈实变,并伴有胸腔积液。

诊断

一、诊断要点
①突然发热、高烧、头痛:
②无卡他症状;
③高热后1~3d内发疹,皮疹多形性,有红斑、丘疹、斑丘疹、水疱、丘疱疹等,数目比麻疹少,皮疹先于肢体远端开始出现,逐渐向心性发展。
④掌跖可出现水肿性红斑;
⑤口腔黏膜无Koplik斑,无杨梅样舌;
⑥软腭出现淤点(出血点);
⑦白细胞总数下降,常低于3.0×10^9/L
二、鉴别诊断
需与发热出疹性疾病,脑膜炎球菌败血症,肠道病毒感染,药物皮疹,猩红热,过敏性紫瘫,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淋球菌皮炎,伤寒,斑疹伤寒等相鉴别。

治疗

本病一般无需特殊治疗,一般2周左右即可康复。但对于患者高热时,可给小剂量退热剂咳;剧时予以镇咳药等;体弱病重者,早期给丙种球蛋白肌注少量多次输血或血浆等对症治疗。

预后

本病预后一般较好,无需特殊治疗,整个病程约2周左右。

预防

很多学者主张对以往接种过灭活疫苗者,应再复种减毒疫苗以预防。对于于接种灭活疫苗3年后再复种减毒疫苗,仍然患了本病者。有学者认为这可能与减毒疫苗免疫失败有关:
(1)灭活疫苗免疫后产生的抗体仍足以破坏减毒疫苗中的活病毒;
(2)减毒疫苗在某种特殊的情况下失活了;
(3)减毒疫苗改变了患者机体的反应性。但是这种情况是不多见的。
此外,有报告接种灭活疫苗后一段时间再接种减毒疫苗,可发生迟发型超敏反应,在局部出现红斑、肿胀及明显的疼痛,有人还可有全身不适,但这种反应的发生率并不高。目前仍主张用复种减毒疫苗的方法来预防本病。

健康问答

  • 非典型麻疹综合征吃什么好?
    医生头像
    王学廉 主任医师 唐都医院 - 神经外科
    1、宜食物做到移样化;2、宜多吃高蛋白食物;3、宜高维生素饮食;4、宜低动物脂肪饮食5、宜食用易消化的食物及新鲜水果、蔬菜。

词条标签

权威编辑

医生头像

创建者:王学廉

唐都医院 神经外科

互联网医学百科

基于健康医疗大数据的全国家庭健康服务平台,欢迎广大医生参与加入医学词条的创建及优化!

词条统计

浏览次数: 701

编辑历史: 2

最近更新:2017年11月13日 15:03

网友、医生言论仅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同意其说法,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

微医提供平台支持 Copyright 2011-2017版权所有。  浙ICP备15034772号-2

浙公网安备 330483020001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