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医生, 我要登录 注册

汗孔周围炎及多发性汗腺脓肿

汗孔周围炎及多发性汗腺脓肿是汗腺因葡萄球菌感染产生的炎症性皮肤病,通常出现在体质虚弱的婴幼儿或妇女产褥期、易和疖病混淆。
别名: 痱疖   痱毒   pseudofurunculosis   假性疖肿   时毒暑疖   furunculosis sudoriferous  
英文名: periporitis and multiple sweat gland abscesses
发病部位: 头、面、枕、臀  
就诊科室: 皮肤科  
症状: 丘疱疹   结节  
多发人群: 体质虚弱的婴幼儿、   妇女产褥期  
治疗手段: 药物治疗
并发疾病: 败血症 NOS  
是否遗传:
是否传染:

疾病知识

症状

1.皮损主要为多数坚实性紫红色半球形结节,约如黄豆至杏子大小,可迅速化脓变软,破溃,排出黄绿色黏稠脓汁,症状似疖病,但无脓栓,往往成批出现,疼痛较轻。 
2.皮损任发全身各处,但以头部,前额发际,颈部,臀部等处为多,多发于夏天湿热季节,易于复发,常继红痱发生或与红痱同时伴发,天凉时减轻或消退,严重患者可伴发附近淋巴结炎,高烧,甚至导致败血症,多见于营养不良,衰弱,抵抗力较低或出汗特多的小儿及夏季产褥期的妇女。 
3.在发生典型结节之前或同时,可伴发表浅的小脓疱,这些脓疱发生于汗孔处,含有化脓性葡萄球菌,称为葡萄球菌性汗孔周围炎(periporitis staphylogenes),以后干燥结痂而逐步消失。

病因

本病是汗腺因葡萄球菌感染产生的炎症性皮肤病、夏季多汗,表皮角质层被汗液浸渍膨胀,将汗管口堵塞,汗液排泄阻滞,利于细菌繁殖,易形成汗腺化脓感染。

检查

组织病理:真皮深部汗腺周围边界清楚的脓肿,中心有多形核粒细胞聚集,边缘为上皮样细胞和单核细胞,Gram-Weigett染色可见成团的革兰阳性球菌。

诊断

1、根据皮损主要为多数坚实性紫红色半球形结节,约如黄豆至杏子大小,可迅速化脓变软,破溃,排出黄绿色黏稠脓汁,症状似疖病,但无脓栓。
2、组织病理:真皮深部汗腺周围边界清楚的脓肿,中心有多形核粒细胞聚集,边缘为上皮样细胞和单核细胞,Gram-Weigett染色可见成团的革兰阳性球菌,即可诊断。
3、 鉴别诊断 主要与疖病鉴别,疖病皮损与毛囊一致,炎症浸润及疼痛显著,结节中央顶端有黄色脓栓,与季节关系不明显,本病无中央脓栓,无压痛,圆顶,不累及毛囊。

治疗

1、注意皮肤卫生,居室应通风降温,加强患儿营养,增强机体抵抗力。 
2、局部治疗与疖病相同,外用碘伏消毒液,百多邦乳膏或者夫西地酸乳膏,严重的可内用抗生素,但仅能防止新损害发生,不能加快原有皮损痊愈。

预后

本病在湿热的夏秋季容易发病、平时注意皮肤卫生,增强机体抵抗力、积极预防治疗、预后较好。

预防

1、注意皮肤卫生,加强身体锻炼,增进皮肤的抵抗力。 
2、保持皮肤机能的完整性,对于皮肤病,尤其是瘙痒性皮肤病,应及时进行合理治疗,防治皮肤损伤,避免搔抓及皮肤摩擦等刺激。 
3、衣帽,毛巾,面盆等禁止公用,防止接触传染,对患者适当进行隔离,患者所用敷料及接触物要严格消毒或焚毁,在患病期间,除应用药液清洗皮损外,禁止用自来水洗涤患部,以防扩延。 
4、发病时应禁饮酒或食辛辣刺激食物,少食厚味食物。

健康问答

  • 汗孔周围炎及多发性汗腺脓肿怎么引起的?
    医生头像
    牛国伟 主治医师 永济市皮肤病专科医院 - 皮肤科
    本病是由于汗管口堵塞、汗腺因葡萄球菌感染产生的炎症性皮肤病。

词条标签

毛囊炎  皮肤病 

权威编辑

医生头像

创建者:牛国伟

永济市皮肤病专科医院 皮肤科

互联网医学百科

基于健康医疗大数据的全国家庭健康服务平台,欢迎广大医生参与加入医学词条的创建及优化!

词条统计

浏览次数: 1244

编辑历史: 2

最近更新:2017年11月13日 16:59

网友、医生言论仅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同意其说法,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

微医提供平台支持 Copyright 2011-2017版权所有。  浙ICP备15034772号-2

浙公网安备 330483020001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