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医生, 我要登录 注册

粒性白细胞缺乏性咽峡炎

粒性白细胞缺乏患者合并出现咽峡炎,称为粒性白细胞缺乏性咽峡炎。本病多发于女性,年龄多在40-60岁之间。起病急,发热、咽痛明显,进展快,如不及时处理,死亡率甚高。
英文名:
发病部位: 咽  
就诊科室: 血液科  
多发人群: 女性  
治疗手段: 内科综合治疗
并发疾病: 肺炎   败血症  
是否遗传:
是否传染:

疾病知识

症状

起病很急,高烧寒颤,体温常上 升至40℃以上,由于全身不适,很快变为全身衰竭,这是本病特点。咽干喉痛非常剧烈,吞咽困难,头痛头晕,咳嗽呕吐,全身疼痛等。查体:急性病容,精神萎靡,颈淋巴结肿大,且有压痛,扁桃体肿大,上有浅溃疡,渐变为深溃疡,上覆盖灰黑色腐烂物,溃疡易出血。

病因

粒性白细胞缺乏性咽峡炎的原因尚未明确,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内分泌障碍,对感染的细菌或药物发生变态反应,接触放射线,药物中毒,骨髓长期受损害等。 导致白细胞生成减少或破坏过多。

检查

1.白细胞计数减低,常低于2×10*9/升,中性粒细胞常低于0.5×10*9/升以下。
2.血沉常增快。
3.骨髓涂片:不同原因导致的粒细胞减少者,骨髓象各异。应注意观察骨髓增生的程度、粒系各阶段比例及形态改变,可为诊断原发病或寻找中性粒细胞减少的原因提供线索。自身免疫 疾病继发中性粒细胞减少时可见粒系核左移,早期细胞代偿性增加。白血病、转移瘤等可见异常细胞浸润。中毒、药物和严重感染等所致的粒细胞缺乏症,可见粒细胞核固缩,胞浆内中毒性颗粒、空泡增多。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增生受抑制,三系减少。

诊断

根据咽峡炎症状、体征及血常规检查,诊断本病并无困难。但应同其他原因所致的咽峡炎鉴别。另外,原因不明的粒性白细胞缺乏患者,亦应进一步明确粒性白细胞缺乏原因。

治疗

1.局部治疗:保持口腔及咽部清洁,去除咽部腐烂组织。
2.去除导致粒性白细胞减少的因素,如系药物引起者,应立即停药。
3.升粒细胞的药物应用:如重组人粒-单系统刺激因子、重组人粒系集落刺激因子、碳酸锂等。
4.营养支持治疗,提高患者免疫力。
5.应用抗菌素,防治感染,降低发生肺炎、败血症等并发症机率。

预后

本病如未能及时有效处理,预后不佳,死亡率高。但随着对本病认识的提高,治疗水平的提高,预后已有很大改善。

预防

1.放射线及苯等化学毒物接触者和使用易引起中性粒细胞减少的药物者,须定期检查血常规,以及时诊治。
2.有药物过敏史或发生过用药后中性粒细胞减少者,应避免服用同类药物。
3.粒性白细胞减低或缺乏患者,应注意休息,避免受凉,戒烟酒,适当锻炼身体,积极防治上呼吸道感染。
4.粒性白细胞减低或缺乏患者,出现发热、咽痛不适,应及时就诊。

健康问答

  • 哪些常用的药物可导致粒性白细胞减少或缺乏?
    医生头像
    韩顺利 副主任医师 焦煤集团中央医院 - 肺科
    常见引起粒性白细胞减少或缺乏的药物有抗结核药、抗癌药、氯霉素、磺胺药和解热镇痛药等。以上药物使用过程中应监测白细胞计数,如异常,及时...处理。下拉查看详情

权威编辑

医生头像

创建者:韩顺利

焦煤集团中央医院 肺科

互联网医学百科

基于健康医疗大数据的全国家庭健康服务平台,欢迎广大医生参与加入医学词条的创建及优化!

词条统计

浏览次数: 1740

编辑历史: 1

最近更新:2018年09月05日 11:10

网友、医生言论仅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同意其说法,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

微医提供平台支持 Copyright 2011-2017版权所有。  浙ICP备15034772号-2

浙公网安备 330483020001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