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医生, 我要登录 注册

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症

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症是一种红细胞膜缺陷引起的遗传性溶血性贫血。其遗传方式有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及新的突变等,其中75%的病例史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英文名: polycythemia vera
发病部位: 骨髓  
就诊科室: 血液科  
症状: 四肢麻木   多汗   头痛  
多发人群: 中老年男性  
治疗手段: 药物液体输入
并发疾病: 骨髓纤维化 (M99610/1)  
是否遗传: 不确定
是否传染:

疾病知识

症状

根据疾病严重度分为以下四种: 
1.无症状携带者临床无溶血征象,但红细胞渗透脆性可增加,有HS基因病变,后代可发生HS; 
2.轻型HS由于骨髓代偿功能好,可无或仅有轻度贫血及脾大,血清胆红素和网织红细胞计数轻度增高,外周血球形红细胞少见; 
3.典型HS自幼年发病,有轻及中度贫血,间隙性黄疸及脾大,有明显的家族史; 
4.重型HS仅有少数患者贫血严重,常依赖输血,生长迟缓,面部骨结构改变类似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易出现溶血性或再生障碍性危象。 人群中以轻型占多数,携带者和轻型HS甚难诊断,只有在临床突发事件,如妊娠、叶酸缺乏、感染等发生时才会出现贫血。凡40岁以下出现的胆石症、间歇性黄端、间歇性贫血、新生儿期高胆红素血症等患者都应疑及HS。
并发症包括: 
1.溶血危象:最常见,病程呈自限性,一般发生于各种感染所致的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功能一过性增强; 
2.再障危象:少见,症状重可危及生命,常需要输血,临床特征为骨髓红系增生低下,网织红细胞计数降低。一般由微小病毒B19感染所致。 
3.巨细胞性贫血危象:当饮食中叶酸供给不足或机体对叶酸需求增加如反复溶血、妊娠等而没有及时补充时,可出现巨幼细胞性贫血。 
4.胆囊结石:超过一半的HS患者有胆红素性胆囊结石症,10~30岁之间发病率最高。 
5.其他少见的并发症为下肢复发性溃疡、慢性红斑性皮炎和痛风,脾切除后可痊愈。发育异常或智力迟钝很罕见。

病因

本症患者的红细胞膜分子缺陷主要发生在膜收缩蛋白(α、β链)、锚蛋白、带3蛋白和4.2蛋白。HS的基本病变是基因突变,导致膜骨架蛋白缺陷(合成减少或蛋白不稳定)。由于收缩蛋白缺乏导致膜脂质缺乏支撑而自动流失,最终使膜表面积丢失,形成球形红细胞。脾不仅扣留球形红细胞,而且加速其膜丢失,促进球形红细胞的形成。

检查

1、血象:除非有急性发作,贫血一般不重,但危象时血红蛋白可低至30g/L左右。网织红细胞计数增高,一般为5%~20%。当再生障碍危象发生时,红细胞数急剧下降,但网织红细胞反而减少甚至阙如。50%以上的HS患者MCHC增高,MCV降低,典型小细胞高色素性贫血。红细胞形态单一,体积小,呈球形,细胞中央浓密而缺乏苍白区,细胞直径变短(6.2~7.0μm)但厚度增加(2.2~3.4μm)。典型小球形红细胞数量可从1%~2%到60%~70%,大多在10%以上(正常人<5%)。20%~25%的HS缺乏典型的球形红细胞。 
2、红细胞渗透性脆性试验(OF):HS红细胞表面积/体积比值低,渗透脆性增高。OF试验的灵敏度约66%,约20%~25%患者缺乏典型的球形红细胞,渗透脆性试验可正常,但将患者红细胞孵育24小时后,再进行OF试验,可使灵敏度提高。免疫介导的溶血性贫血和其他溶血疾患可能出现假阳性。 
3、酸化甘油溶血试验(AGLT):是测定红细胞在一定浓度的甘油试剂中的溶解速度,用溶解率在50%时的时间来表示(称AGLT50),正常参考值>290秒,HS的AGLT50一般在140秒之内,较正常人显著缩短。作为HS的过筛试验,灵敏度高于OF,但特异度不高,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慢性肾衰竭、白血病、妊娠妇女可能出现假阳性。 
4、流式细胞仪测定:应用伊红-5-马来酰亚胺标记红细胞借流式细胞仪测定荧光强度。可反映Rh相关的整合蛋白和带3蛋白的量。HS的而荧光强度显著降低。作为HS筛检试验,其灵敏度92.7%,特异度99.1%。 
5、其他:血清间接胆红素增高,多数在27.36μmol/L±18.81μmol/L。红细胞膜蛋白SDS-PAGE分析,80%以上的HS可发现异常,结合免疫印迹法,检出率更高。红细胞膜蛋白定量测定,可采用放射免疫法或ELISA直接测定每个红细胞的膜蛋白的含量。应用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可在基因水平检出膜蛋白基因缺陷。

诊断

典型病例具有脾大、黄疸、贫血、球形红细胞增多与红细胞渗透脆性增加,有明确的家族史,诊断即可确立。少数HS需要详细的家族调查或切脾后有效才能确立诊断。极少数HS的诊断需借助红细胞膜蛋白或基因分析。

治疗

1.静脉放血
静脉放血可在较短时间内使血容量降至正常,症状减轻,减少出血及血栓形成机会。每隔2~3d放血200~400ml,直至红细胞数在6.01012/L以下,红细胞压积在50%以下。放血一次可维持疗效1个月以上。本法简便,可先采用。较年轻患者,如无血栓并发症,可单独放血治疗。但放血后有引起红细胞及血小板反跳性增高的可能,反复放血又有加重缺铁倾向,宜加注意。对老年及有心血管疾患者,放血要谨慎,一次不宜超过200~300ml,间隔期可稍延长。血细胞分离可单采大量红细胞,但应补充与单采等容积的同型血浆,放血时应同时静脉补液,以稀释血液。
2.化疗 
1)羟基脲系一种核糖核酸还原酶,对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有良好抑制作用,且无致白血病副反应,每日剂量为15~20mg/kg。如白细胞维持在3.5~5?109/L,可长期间歇应用羟基脲。 
2)烷化剂有效率80%~85%。环磷酰胺及左旋苯胺酸氮芥(马法仑)作用较快,缓解期则以白消安及苯丁酸氮芥为长,疗效可持续半年左右。苯丁酸氮芥副作用较少,不易引起血小板减少,为其优点。烷化剂也有引起白血病但较放射性核素为少。烷化剂的用量和方法:开始剂量环磷酰胺为100~150mg/d,白消安,马法仑及苯丁酸氮芥为4~6mg/d,缓解后停用4周后可给维持剂量,环磷酰胺为每日50mg,白消安等为每日或隔日2mg。 
3)三尖杉酯碱:中国国内报告应用本品2~4mg,加于10%葡萄糖液中静脉滴注每日一次,连续或间歇应用到血细胞压积及血红蛋白降到正常为止。达到缓解时间平均为60d,中数缓解期超过18个月。
3.α干扰素治疗
干扰素有抑制细胞增殖作用,近年也已开始用于本病治疗,剂量为300万U/m2,每周3次,皮下注射。治疗3个月后脾脏缩小,放血次数减少。缓解率可达80%。
4.放射性核素治疗
32P的β射线能抑制细胞核分裂,使细胞数降低。初次口服剂量为11.1?107~14.8?107Bq,约6周后红细胞数开始下降,3~4个月接近正常,症状有所缓解,约75%~80%有效。如果3个月后病情未缓解,可再给药一次。缓解时间达2~3年。32P有可能使患者转化为白血病的危险,故近年已很少应用。预后差,多死于静脉栓塞、大出血、或发展成为骨髓纤维化及急性白血病。

预后

可生存10^-15年以上。出血、血栓形成和栓塞是主要死因。个别可演变为急性白血 病,大多2-3年内死亡。

预防

本病属于骨髓增殖性疾病,目前尚未有明确的预防措施。

健康问答

  • 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症主要有哪些?
    医生头像
    王学廉 主任医师 唐都医院 - 神经外科
    a.慢性缺氧状态,如高原居住、肺气肿、发钳性先天性心脏病、肺源性心脏病、慢性风湿性心脏瓣膜病等; b.大量吸烟使碳氧血红蛋白增高和异...常血红蛋白病时,因氧离子亲和曲线左移,与氧的亲和力增高,引起组织缺氧,可产生红细胞增多; c.分泌EPO增多的情况,例如肾囊肿、肾盂积水、肾动脉狭窄等或患肝癌、肺癌、小脑血管母细胞瘤、子宫平滑肌瘤等肿瘤时。下拉查看详情

权威编辑

医生头像

创建者:王学廉

唐都医院 神经外科

互联网医学百科

基于健康医疗大数据的全国家庭健康服务平台,欢迎广大医生参与加入医学词条的创建及优化!

推荐词条

头痛 多汗

词条统计

浏览次数: 1941

编辑历史: 2

最近更新:2017年11月15日 16:12

网友、医生言论仅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同意其说法,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

微医提供平台支持 Copyright 2011-2017版权所有。  浙ICP备15034772号-2

浙公网安备 330483020001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