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医生, 我要登录 注册

胸腺囊肿

胸腺囊肿临床少见,大部分病人并无明显自觉症状,往往是无意中进行x线或CT检查中发现,好发于中年人。手术前的确诊比较困难,确诊主要依靠术后病理诊断。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
英文名:
发病部位: 胸腺  
就诊科室: 胸外科  
多发人群: 无特殊人群  
治疗手段: 手术
并发疾病: 胸闷   吞咽困难  
是否遗传:
是否传染:

疾病知识

症状

胸腺囊肿常无症状,多是由于偶然进行胸部x线检查时 发现,囊肿多位于前纵隔,也有少数病例发生于中后纵隔。囊肿内出血、炎症或肿瘤 局部压迫可导致临床症状,常见症状可有胸痛、咳嗽、声嘶、 吞咽困难及呼吸困难,其他少见症状尚有Homer综合征、气 管软化、心包填塞、左头臂静脉受压等。由于退行性变使 渗透压升高或囊内出血,有部分病例可因囊肿增大较快可引 起急性症状。不同于胸腺实体性肿瘤,胸腺囊肿极少合并 重症肌无力症状。

病因

目前对纵隔胸腺囊肿的病因存在着争议。 通常人们认为胸腺囊肿是由于胸腺咽导管发育异常而来,是 一类先天性疾病。一般将胸腺囊肿可分为:

1.先天性胸腺囊肿,由胸腺导管或胸腺咽导管发育异常,此种异常可形成肿瘤、囊肿或瘘管,胸腺囊肿多因导管未闭合,导 管内上皮渗液或出血,逐渐扩张而形成。

2.瘤性胸腺囊肿, 由胸腺内哈氏小体退行性变或坏死而形成非感染性囊肿。

3.退行性胸腺囊肿,由于胸骨正中切开、心脏手术以及由于霍奇金病化疗后等等,引起胸腺退行性变而形成囊肿。胸腺 囊肿以先天性和瘤性最为多见。

检查

1.X线检查表现:在病变较小时,难以发现病变,并不突出纵隔轮廓。病变较大时 正侧位可向纵隔缘突出,结合侧位胸片可确定肿块 在纵隔分区的哪一部分。但较难与其他纵隔肿物区 分。肿物表现胸腺囊肿多为圆形、卵圆形,密度较均匀。边界清楚,但不易术前诊断。
2.CT检查:CT扫描较易明确肿 块囊性特征.而且还能表明肿块与邻近纵隔结构关 系。由于胸腺囊肿内含液体,因此CT值较低。CT对病变分类重要,应 作为常规术前应用。 
3.MRI检查有多切面、多成像和对脂肪组织高度 敏感性的特点.与邻近血管结构的关系较CT检查 优。MRI检查可作为CT诊断的补充。

诊断

在前纵隔发现囊性肿物时,应想到胸腺囊肿的可能,依病史、临床表现及影像学检查,部分病例可以在术前明确诊断,CT有清晰的囊壁,全部或部分包围。本病应注意与以下胸腺肿瘤鉴别:

1.纵隔囊性畸胎瘤(皮样囊肿), 好发于前上中纵隔,同样多为薄壁囊肿,但囊内可含有脂肪成分,钙化甚或牙齿样结构,最常见的CT 表现为内含软组织、液体、脂肪和钙化;

2.囊状淋巴管瘤、支气管囊肿与心包囊肿可能出现于前上中纵隔,心包囊肿的CT、MRI表现类似胸腺囊肿,胸部 X线片示边界清晰的圆形或卵圆形肿物,位于心膈 角;

3.一些胸腺肿瘤也可表现为广泛的囊性变,甚至掩盖肿瘤本身;

4.胸腺瘤囊变,多见于化疗前后,发展至一定程度可产生较大的单房或多房囊肿,胸腺囊肿合并感染和出血时更不易鉴别;

5.纵隔霍奇金病合并的胸腺囊性改变;

6.胸腺囊肿还可合并胸腺癌等恶性肿瘤;术前鉴别常较困难,胸腺囊肿和胸腺必然有蒂相连,术中的探查和术后病理学诊断,均有助于明确诊断。 

治疗

1.有临床症状的胸腺囊肿,手术为首选治疗方法。而对于没有症状的胸腺囊肿,是否手术治疗存在一些争议。有观点认 为可以保守观察,也有囊肿自行吸收的报道。一般来说,无论是否有症状均应行手术治疗,手术既是胸腺囊肿的治疗手段也是其确诊方式。
2.随着胸腔镜技术在胸外科领域的不断应用,电视胸腔镜下纵膈囊肿切除,得到迅速推广。胸腔镜下纵隔囊肿切除具有创伤小、恢复快、住院时问短等优点。

预后

胸腺囊肿如完整切除,一般无复发,预后良好。 因影像学很难将胸腺囊肿与有囊性改变的潜在恶性 病变区别,大多数临床医生同意外科切除是确诊及 治疗的选择。

预防

还是强调早期发现,早期治疗。胸腺囊肿在早期体积很小时,手术简单,并发症很少,治疗效果相当好。

健康问答

  • CT发现纵膈囊肿,有胸闷感觉,怎么处理?
    医生头像
    薛双峰 副主任医师 新沂市人民医院 - 普外科
    既然有临床不适症状,还是建议你手术治疗比较彻底。

词条标签

权威编辑

医生头像

创建者:薛双峰

新沂市人民医院 普外科

互联网医学百科

基于健康医疗大数据的全国家庭健康服务平台,欢迎广大医生参与加入医学词条的创建及优化!

词条统计

浏览次数: 1716

编辑历史: 1

最近更新:2017年05月08日 17:07

网友、医生言论仅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同意其说法,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

微医提供平台支持 Copyright 2011-2017版权所有。  浙ICP备15034772号-2

浙公网安备 330483020001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