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医生, 我要登录 注册

输卵管肿瘤

输卵管肿瘤(tumor of the fallopian tube)临床少见,有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两类。与卵巢肿 瘤相似,输卵管肿瘤组织学类型较多。由于少见,且无特异性症状和体征,常被忽略或误诊。
别名: 无  
英文名: tumor of the fallopian tube
发病部位: 输卵管  
就诊科室: 妇科  
症状: 阴道排液   腹痛   盆腔肿块   腹胀   尿频、尿急  
多发人群: 女性  
治疗手段: 手术治疗 放疗 化疗
并发疾病: 腹水   恶病质  
是否遗传:
是否传染:

疾病知识

症状

输卵管癌患者常有原发或继发不孕史。早期无症状,体征多不典型,易被忽视或延误诊断。 典型临床表现为阴道排液、腹痛及盆腔肿块,称为输卵管癌“三联症”,但具有典型“三联症”的 患者不到15%。

1.异常阴道流血最常见的主诉,超过50%的患者具有此症状,可伴有阴道水样分泌物和 F腹部不适、腹胀和腹部压迫感。

2.阴道排液10%患者有阵发性阴道排液,为浆液性黄水,量可多可少,常呈间歇性,有时 为血性,通常无臭味。

3.腹痛多发生于患侧,为钝痛,以后逐渐加剧呈痉挛性绞痛。疼痛与肿瘤体积、分泌物积 聚使输卵管承受压力加大有关,当阴道排出水样或血性液体后,疼痛常随之缓解。

4.盆腔肿块妇科检查可扪及肿块位于子宫一侧或后方,活动受限或固定不动。肿块因液 体自阴道排出能缩小,液体积聚后能再增大。

5.腹腔积液呈淡黄色,有时呈血性。

一、输卵管良性肿瘤:输卵管良性肿瘤种类甚多,以腺瘤样瘤相对多见,其他包括平滑肌瘤、乳头状瘤及畸胎瘤等。由于缺乏典型的症状和体征,很难在手术前明确诊断,往往在盆、腹腔手术时发现。输卵管原发性良性肿瘤来源于副中肾管或中肾管。 根据米勒氏细胞类型大致可分为:
①上皮细胞瘤:腺瘤样瘤、乳头状瘤、息肉;
②内皮细胞瘤:血管瘤、淋巴管瘤、包涵囊肿;
③中胚叶瘤:平滑肌瘤、脂肪瘤、软骨瘤、骨瘤;
④畸胎样瘤:畸胎瘤、甲状腺肿。其中以输卵管腺样瘤与乳头状瘤较为常见,其次为平滑肌瘤、畸胎瘤。治疗手段为肿瘤切除术或患侧输卵管切除术。预后良好。但乳头状瘤和畸胎瘤偶可发生恶性变,如有可疑,术中应行冰冻切片病理检查。 
二、原发性输卵管癌:原发性输卵管癌 是少见的妇科恶性肿瘤,约占女性生殖道恶性肿瘤的0.5%。发病高峰年龄为52~57岁。阴道排液是最常见的症状,常伴有盆腔或下腹部疼痛和盆腔包块。输卵管癌的生物学性状及治疗与卵巢癌相似。

病因

70%患者有慢性输卵管炎,50%有不孕史。单侧居多,好发于输卵管壶腹部,病灶起自黏膜层。早期呈结节状增大,病程逐渐进展,输卵管增粗形如腊肠,外观类似输卵管积水。切面见输卵管管腔扩大,壁薄,乳头状或菜花状赘生物。镜下为腺癌,根据癌细胞分化程度及组织结构分3级:I级为乳头型,恶性程度低;Ⅱ级为乳头腺泡型,恶性程度高;Ⅲ级为腺泡髓样型,恶性程度最高。

检查

1.影像学检查包括B型超声、CT、MRI等,能确定肿块部位、大小、性状及有无转移和腹 腔积液等。

2.血清CA125测定可作为输卵管癌诊断和判断预后的重要参考指标,但无特异性。

3.细胞学检查宫颈和宫腔脱落细胞学检查见不典型腺细胞,而排除子宫颈癌和子宫内膜 癌后,应高度怀疑为输卵管癌。

4.腹腔镜检查见输卵管增粗,外观似输卵管积水,呈茄子形态,有时可见到赘生物。

病理检查:
1、巨检:病灶常见于壶腹部,其次为伞端。多为单侧发生,双侧者占10%~26%。输卵管癌早期外观可正常,多表现为输卵管增粗,呈不规则形或腊肠形。输卵管剖面可见腔内有菜花样组织或坏死团块。输卵管伞端常与周围粘连封闭,管腔内可有积液、积血或积脓。
2、镜检:绝大多数是乳头状腺癌,占90%,其中50%为浆液性癌,大多分化不良,其他如内膜样癌、透明细胞癌、鳞癌、棘腺癌、鳞腺癌、粘液癌等少见。输卵管腺癌的组织学分型分为3级:
l级为乳头型,分化较好,以乳头结构为主,恶性程度低;
Ⅱ级为乳头腺泡型,乳头结构仍存在但细胞分化较差,异型性明显并有小腺泡或腺腔形成;
Ⅲ级为腺泡髓样型,细胞分化差,恶性程度高,核分裂相多,形成实性片状、巢状,有时可见腺泡结构。

诊断

输卵管肿瘤因少见常被忽略。由于输卵管常累及卵巢,故手术前易误诊为卵巢癌。辅助检查有助于提 高术前诊断的准确率。阴道细胞学检查可以协助诊断,如涂征中含不典型腺上皮纤毛细胞,提示有卵管癌的可能。输卵管癌与卵巢肿瘤及输卵管卵巢囊肿不易鉴别。有阴道排液需与子宫内膜癌鉴别。若 不能排除输卵管癌,应尽早剖腹探查确诊。

治疗

由于原发性输卵管癌的组织学特征、生物学行为和预后相关因素均与卵巢浆液性癌相似, 因此原发性输卵管癌的处理原则参照卵巢上皮性癌,以手术为主,辅以化疗、放疗的综合治疗。 早期患者行分期手术,手术范围应包括全子宫、双侧附件及大网膜切除术。晚期患者若癌肿已扩散至盆腔或腹腔,则应按卵巢上皮性癌的处理原则,仍应争取大块切除肿瘤,行肿瘤减灭术及盆腔淋巴结清扫术。术后辅以1.化疗和放疗。
输卵管良性肿瘤常无临床症状,故很少在术前作出诊断。最后诊断取决于病理组织检查。治疗方法为输卵管切除术。预后好。
1) 输卵管腺样瘤:输卵管腺样瘤为最常见的一种输卵管良性肿瘤,多见于生育年龄妇女,80%以上患者伴有子宫肌瘤,未见恶变。其组织来源尚有争议,认为是间皮、淋巴管内皮或血管内皮来源等,通过电镜研究,支持肿瘤由间皮来源的说法。肿瘤直径一般l~3cm,位于输卵管浆膜下,无完整包膜,但与周围组织界限清楚。实性,切面呈灰白色或灰色。 临缶床上多无症状,往往在伴发其他疾病如子宫肌瘤、慢性输卵管炎时才发现。治疗为手术切除患侧输卵管。预后良好。
2) 输卵管乳头状瘤:输卵管乳头状瘤来源于输卵管上皮,一般生长在输卵管粘膜并向输卵管腔突出,呈疣状或菜花样,直径为1-2cm。常发生在生育年龄妇女,与输卵管积水并发率较高,偶尔亦与输卵管结核或淋病并存。早期无症状,因患者常常合并输卵管周围炎,故患者可主诉不孕、腹痛及月经过多等症状。随着肿瘤的发展,逐渐出现阴道排液,合并感染时,呈脓性。管内液也可流向腹腔形成腹水,盆腔检查可触及肿块。少数可发生恶变而成乳头状癌。 手术切除患侧输卵管,如果有恶变,按输卵管癌处理。
3) 输卵管囊性及实性畸胎瘤: 输卵管囊性及实性畸胎瘤极为少见,一般为单侧病变,双侧较少见,大部分肿瘤生长在输卵管峡部或壶腹部,呈囊性病变,亦有少数是实性病变。肿瘤大小为0.7~20cm。发病年龄一般在21—60岁。常见症状为下腹部疼痛、痛经、月经不规则及绝经后出血,由于无典型的临床症状或无症状,术前往往不能发现。 手术切除患侧输卵管。
4) 输卵管平滑肌瘤:输卵管平滑肌瘤较少见,其发生和来源同子宫平滑肌瘤,亦可以发生退行性变,平滑肌瘤可发生在输卵管任何部位,较小,单个、实性、表面光滑;临床上常无症状,偶尔肌瘤较大时,可压迫输卵管腔而致不育及输卵管妊娠,也可引起输卵管扭转而发生腹痛。 手术切除患侧输卵管。
5) 输卵管血管瘤:输卵管血管瘤罕见,至今仅报道7例。输卵管血管瘤位于浆膜下肌层内,分界不清,可见很多不规则小血管间隙,血管被疏松结缔组织及平滑肌纤维分隔。临床无症状,血管破裂时,可出现腹痛。 手术切除患侧输卵管。

预后

输卵管肿瘤的预后相关因素与卵巢上皮性癌相似,但预后更差,尤其是早期病例。I期患者5 年生存率仅为65%,Ⅱ期50%〜60%,而Ⅲ~ IV期为10%〜20%。

预防

1、避免不洁性交及不正当的性关系,减少炎症感染的发生。

2、治疗期间禁行房事,必要时配偶亦要进行检查。

3、对局部损害的护理,应注意保持清洁和干燥,防止继发感染。

健康问答

  • 输卵管肿瘤的病因有哪些?
    医生头像
    曾宪付 主任医师 随州市中医医院 - 外科
    70%患者有慢性输卵管炎,50%有不孕史。单侧输卵管癌患者,其对侧输卵管 经病理检查多有炎性改变,推断慢性炎性刺激可能是发病诱因。目...前认为,输卵管癌与卵巢上 皮性癌均起源于米勒管上皮,有相似的病因学基础和基因异常。单侧居多,好发于输卵管壶腹部,病灶起自黏膜层。早期呈结节状增大,病程逐渐进展,输卵管增粗形如腊肠,外观类似输卵管积水。切面见输卵管管腔扩大,壁薄,乳头状或菜花状赘生物。下拉查看详情

词条标签

妇科  手术 

权威编辑

医生头像

创建者:曾宪付

随州市中医医院 外科

互联网医学百科

基于健康医疗大数据的全国家庭健康服务平台,欢迎广大医生参与加入医学词条的创建及优化!

词条统计

浏览次数: 2780

编辑历史: 2

最近更新:2017年11月29日 11:33

网友、医生言论仅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同意其说法,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

微医提供平台支持 Copyright 2011-2017版权所有。  浙ICP备15034772号-2

浙公网安备 330483020001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