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医生, 我要登录 注册

盆腔囊肿

常见的盆腔囊肿多见于卵巢肿瘤,在各种年龄均可发病,但肿瘤的组织学类型会有所不同。卵巢上皮性肿瘤好发于50~60岁的妇女,而卵巢生殖细胞肿瘤多见于30岁以下的年轻妇女。
别名: 无  
英文名: Pelvic cyst
发病部位: 盆腔  
就诊科室: 妇科  
症状: 腹部扪及包块   尿频   便秘   气急   心悸   消瘦  
多发人群: 50~60岁妇女  
治疗手段: 手术治疗 化疗
并发疾病: 腹水   重型贫血   恶病质  
是否遗传:
是否传染:

疾病知识

症状

早期并无明显的临床表现,患者往往因其他疾病就医在行妇科检查时才被发现。患者未触及下腹肿块前的最初症状是下腹不适感,表现为下腹或骼窝部充胀、下坠感。按腹部而发现腹内有肿物,感觉腹痛,月经出现紊乱,囊肿而发生扭转,则有严重腹痛腹帐、呼吸困难、食欲降低、恶心及发热等。较大的囊肿会对膀胱附近造成压迫,引起尿频和排尿困难。

病因

功能性卵巢囊肿是在某些情况下,诱发排卵的黄体生成素分泌不足,导致卵巢排卵功能受影响而出现卵泡黄素化,形成黄素化囊肿。病理性的卵巢囊肿跟卵巢产生过多雄激素,长期的饮食结构不健康,生活习惯不好、心理压力过大,食物的激素污染等有关。中青年女性滥用诸如丰乳、减肥、及减缓衰老等的激素类化妆品也可能有关。

检查

1、B超:这是检查中最简单,最有效的。良性声像:单侧,囊性,恶性声像:边界不清,多分隔,腹水等。需要注意的是巧克力囊肿和附件脓肿声像图容易混淆。   
2、放射检查:放射学诊断腹部平片,静脉肾盂造影,吞钡检查,淋巴造影等协助诊断。电子计算机体层扫描可鉴别良、恶性肿瘤,盆腔肿块合并肠梗阻的诊断,能显示肝、肺及腹膜后淋巴结转移。   
3、腹腔镜检查:腹腔镜检查可直接看到肿物的大体情况,可观察整个盆腹腔,在可疑部位进行多点活检并吸收腹液进行细胞学检查,可确定诊断及术后监护。它的缺点是不能用于巨大肿块或粘连性肿块的患者,也无法观察到腹膜后淋巴结。

诊断

盆腔囊肿最主要的症状是下腹部疼痛、低位腰痛、极度疲劳感、性感不快、瘀血性痛经和经前期乳房痛。疼痛往往是在月经前数天加重,来潮后第一或第二天减轻,亦有少数持续痛的病例。疼痛还加重于站立、跑、性生活后。 超声诊断囊块符合液性囊腺;有葡萄胎征象者应考虑为黄体囊肿;囊壁厚、内壁欠光滑,囊内透声差,与周围组织密切粘着,动态观察随月经周期大小有变化者,再结合痛经史,应考虑巧克力囊肿。 

治疗

1.良性肿瘤

手术治疗,可行开腹和腹腔镜手术,甚至阴式手术切除肿物。

2.恶性肿瘤

1)手术治疗 手术切除肿瘤。全面确定分期的剖腹探查术。

2)化疗 

(1)适应证 化疗是晚期卵巢癌的重要治疗措施,必须及时、足量和规范。化疗是手术疗效的保证,两种方法缺一不可。 

(2)常用化疗方案 治疗卵巢癌的化疗方案较多,应根据肿瘤的病理类型选择不同的方案。一般认为联合化疗优于单药化疗,通常多采用联合化疗。 

(3)化疗途径和期限 化疗途径应以全身化疗为主(静脉或口服),也可配合腹腔化疗及动脉插管化疗或介入化疗。

预后

盆腔囊肿的预后情况要根据囊肿的良恶性来判断。良性的盆腔囊肿一般预后情况良好,患者手术后症状消失,捂特殊不适,需要定期复查,防止复发。恶性囊肿的预后效果差,患者生存期较短。

预防

加强体育锻炼,提高机体抵抗力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有利于增强体质,改善血液循环,加速炎症吸收。注意气候变化,防止因受凉而使机体抵抗力下降,诱发感。要勤换内裤,不穿紧身、化纤质地内裤。慢性盆腔炎病人采用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效果甚好,它具有活血化瘀,软坚散结,清热解毒或暖宫散热之功效。 

健康问答

  • 如何预防盆腔囊肿的发生?
    医生头像
    曾宪付 主任医师 随州市中医医院 - 外科
    加强体育锻炼,提高机体抵抗力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有利于增强体质,改善血液循环,加速炎症吸收。注意气候变化,防止因受凉而使机体抵抗力下...降,诱发感。要勤换内裤,不穿紧身、化纤质地内裤。慢性盆腔炎病人采用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效果甚好,它具有活血化瘀,软坚散结,清热解毒或暖宫散热之功效。护理人员应用良好的言语,热情、和蔼及真诚的态度与病人进行交谈,结合病人主观资料及客观资料评估病人的心理状态。针对存在的心理问题,进行疏导、劝解和安慰,使病人增强康复信心,积极配合治疗。下拉查看详情

词条标签

囊肿  妇科  手术 

权威编辑

医生头像

创建者:曾宪付

随州市中医医院 外科

互联网医学百科

基于健康医疗大数据的全国家庭健康服务平台,欢迎广大医生参与加入医学词条的创建及优化!

词条统计

浏览次数: 2759

编辑历史: 2

最近更新:2017年12月25日 15:29

网友、医生言论仅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同意其说法,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

微医提供平台支持 Copyright 2011-2017版权所有。  浙ICP备15034772号-2

浙公网安备 330483020001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