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医生, 我要登录 注册

妇女雄激素源性秃发

妇女雄激素源性秃发又称妇女男子型秃发,其发病原因是由于雄激素的过量,遗传也是一个重要因素,临床表现为头顶部头发逐渐稀疏.脱发的进程一般很慢,其程度因人而异。血清检查雄激素高于正常水平,即可诊断。
英文名: androgenetic female alopecia
发病部位: 头皮  
就诊科室: 皮肤科  
症状: 头发枯黄稀疏   脱发  
多发人群: 妇女  
治疗手段: 药物治疗
并发疾病: 高血压  
是否遗传:
是否传染:

疾病知识

症状

脑力劳动者多于体力劳动者。多有家族史。起病隐匿,多数只有秃发到一定程度才被自己或他人发现而就医。秃发区的发生是头发由粗到细、由密集到稀疏、由长到短的过程,逐渐变为无色的毳毛,最终现出光滑的皮肤,毛孔缩小,或残留少许细软毳毛。秃发开始的部位和类型因人而异。常从前额开始,发际渐后退。常伴有皮脂溢出或脂溢性皮炎。 
女性前发际多有保留,部分头顶部毛发从终毛变为中间型毛发,表现为弥漫性稀疏秃发,程度较轻,偶有顶部完全秃发。根据改良Ludwig分类将女性雄激素性秃发(AA)分为三个等级,

病因

(一)发病原因 
其发病原因是由于雄激素的过量,遗传也是一个重要因素。 女性突然发生男性型脱发,特别伴有痤疮、多毛、男性化或停经,应考虑内分泌功能紊乱。 
(二)发病机制 
发病机制还不确切,妇女体内雄激素高于正常水平,出现秃发。

检查

实验室检查 
(1)组织病理:主要表现为秃发区休止期毛囊数量增多,占25%~40%(正常占10%),生长期缩短,生长终末期毛囊数量减少,毛囊明显微型化。毛发直径变小可达10倍,为0.1~0.01mm。病程末期可有毛囊结缔组织鞘炎症和纤维化。 
(2)雄激素受体检测:用抗雄激素受体的单克隆抗体做免疫组化验测头皮,发现毛囊和皮脂腺内含有雄激素受体。Sawaya等发现在秃发区头皮内有大量小的雄激素受体单体蛋白(67kDa),大小两种雄激素受体蛋白的比例约为2∶1,正常人的比值是0.4。小的受体蛋白与雄激素亲和力大得多。

诊断

一、诊断 
根据雄激素源性秃发的家族史、年龄、部位、秃发方式可做出诊断。女性弥漫稀疏秃发需排除其他原因如产后秃发或系统性疾病(如伤寒、贫血)者可诊断本病。 
二、诊断疑点 
凡老年前的成人,从事脑力劳动者,头额、顶部的头发逐渐稀疏或发际后退均应怀疑本病。 
三、鉴别诊断
(1)内分泌引起的弥漫秃发:女性雄激素源性秃发为弥漫稀疏秃发,需与内分泌引起的弥漫秃发相鉴别。垂体功能减退、甲状腺功能低下或亢进、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糖尿病、产褥期妇女和口服避孕药等均可发生弥漫秃发,但有相应病史,且阴毛、腋毛、眉毛和毳毛均有脱落,可以鉴别。 
(2)贫血:妇女贫血出现的弥漫性秃发易与雄激素性秃发区别,前者有贫血为病因,查血常规可以明确贫血。

治疗

1. 常规治疗 
维生素B610mg,每日3次。胱氨酸100mg,每日3次。复方黄芪注射液2ml,肌注每日1次。螺内酯20mg,每日3次。局部外搽含人参、黄芪等的中药制剂。 
2. 治疗难点 
常规治疗药物疗效很差,只有少数病人有效,而且需要半年至2年疗程时间,花费较大,多数病人不能坚持完成疗程。
3. 新治疗方法和新药 
近年出现的新治疗方法及新药可归纳为三类:抗雄激素治疗、生物反应修饰因子和手术治疗。
一、抗雄激素治疗:
近年发现雄激素源性秃发的发生依赖于雄激素,没有雄激素就没有雄激素源性秃发。因此采用螺内酯、氯甲地孕酮、4MA(N.N-diethy l-4-methy l-3-oxo-4aza-5α-androstane 17β,arboxamide)、环丙孕酮(cyproterone,达因-35)抗雄激素治疗。
1)药理:雄激素通过5α-还原酶,使活性较低的睾酮转换为活性较高的二氢睾酮,与细胞内的雄激素受体结合,进入细胞核产生一系列的生物学效应,使cAMP降低,毛发生长期缩短或使毛囊微小化。螺内酯、西咪替丁、氯甲地孕酮为雄激素受体竞争抑制剂,通过与雄激素受体结合组织二氢睾丸酮发生作用。其作用以氯甲地孕酮为最强,螺内酯次之,甲氰咪胍最弱。孕激素和雌激素是5α-还原酶抑制剂,孕激素的作用大于雌激素。新近发现的4MA也是5α-还原酶抑制剂,也有弱的与雄激素受体结合,阻止二氢睾酮发挥作用。 
2)临床应用:
螺内酯、氯甲地孕酮抗雄激素治疗,局部使用无效,系统使用易致男性女性化,故仅用于女性患者,可口服或肌肉注射。5α-还原酶抑制剂局部应用在两性均比较安全。口服或局部应用均有效。近20年的临床抗雄激素治疗说明,大多只能减少毛发脱落,再生新发不明显。 
 3)注意事项:
抗雄激素治疗仅用于女性。 
二、生物反应修饰因子(biologic response modi? ers,BRM):包括米诺地尔、二氮嗪、viprostol、环孢素、维A酸、苯妥英钠。 
1)药理:共同作用是促细胞分裂、扩张血管、松弛平滑肌、免疫调节,并能调节多种酶、细胞分化以及调节cAMP和表皮生长因子。BRM促进毛发生长与疾病本身的病理生理学无关,而是影响毛囊本身调控机制。 
2)临床应用:3%米诺地尔丙二醇酒精溶液,局部每日外用2次,至少6~8个月才能评价疗效。大多数患者观察到50%~80%有不同程度的毛发生长,其中1/3达到美容程度的恢复。可见到毳毛逆转为终毛。疗效与病情有关。头顶秃发区在10cm以内,病程在10年以内效果最好。由于易感基因的终身效应,故有人建议需长期维持治疗。 3%二氮嗪溶液治疗患者,25%有终毛生长,其余的人有中间毛生长。未见明显副作用。 Viprostol为前列腺E2阻滞剂。有人发现在治疗第24周,所有患者均有新发生长,第50周一半的人毛发计数增加了1倍。未见明显肝功能损害。 1%~2%环孢素溶液外用治疗,第4个月时脱发减少,由毳毛转变为终毛,毛发计数约有增加。无全身及局部副作用。 0.025%全反式维A酸酒精溶液治疗男性患者可见毳毛生长出,女性患者比男性好,毳毛、终毛均有生长。与米诺地尔联合使用效果更好。 苯妥英钠也有促进毛发生长的作用。 
3)注意事项:疗程均较长,起效缓慢,半年至1年为一疗程。相当部分病人效果不理想。 
三、手术治疗:根据AA的秃发区和非秃发区组织结构差异这一观点,Orentreich在1959年首次提出自体毛发斑片移植术。方法是在耳上方有毛区取3~4mm2全层皮肤数十片,移植到秃发区。近年来有些改进和发展。 
1)微移植术或单根毛发移植术:主要用于斑片移植术时前发际线的修饰,克服斑片移植术时毛发呈束状,以显得更为自然。目前本法有了很大改进,可在头皮中部大面积采用。 
2)头皮减少术:最大限度地切除秃发区皮肤,尽量松解有头发的皮肤直达颈项部两侧枕动脉供血区,重新缝合皮肤,可获得满意效果。但可出现枕部头皮坏死,休止期脱发等并发症。 
3)Juri皮瓣:主要用于修饰前发际线的一种方法,为了避免前发际线术后出现不自然,将有发区的皮肤松解后做成皮瓣,修剪皮瓣的边缘成不规整,与前额同样被切成不整齐相连接,使术后发际线更自然。
4)头皮扩张术:适用于广泛的秃发而可作为供体的残存的有发区较少的患者。
方法:先在头皮埋下扩张器,每周两次灌注生理盐水,逐渐扩张供区头皮。6周后,切除秃发区皮肤,将已扩张的有发区皮肤做覆盖颞顶枕的皮瓣与前额发际线处相吻合,可获得满意的效果。副作用是扩张头皮时疼痛明显、易出现肿胀等。

预后

积极治疗,可以好转,容易复发,

预防

1、与精神因素有关者,首先要解除思想负担,坚定治疗信心,保持思想开朗,劳逸结合,以有利于头发的生长; 
2、与感染病灶和内分泌功能失调有关者,应去除感染病灶和纠正内分泌功能失调; 
3、注意合理的营养,有利于头发生长和保持头发的颜色和光泽。经常食用富含B族维生素及蛋白质的食物,如鸡蛋、牛奶、瘦猪肉、牛肉、鸡、鸭、花生、黄豆、豆制品及新鲜蔬菜、水果等。脂溢性脱发者,尤应少吃糖类、动物性脂肪和辛辣刺激的食物; 
4、科学护发十分重要。头发应经常梳理,避免用碱性强的肥皂洗头,最好选用对头皮和头发无刺激的中性或弱酸性洗发剂,对油性头发可用硫磺皂。洗发和烫发不宜过勤,烫发每半年1次为宜。洗发最好每周1次。但对于干性头发,可10~14天洗1次。洗发的水温不宜过烫,洗发后,可适当搽些发乳,以保持头发的光泽滋润;

健康问答

  • 妇女雄激素源性秃发预防
    医生头像
    牛国伟 主治医师 永济市皮肤病专科医院 - 皮肤科
    ①与精神因素有关者,首先要解除思想负担,坚定治疗信心,保持思想开朗,劳逸结合,以有利于头发的生长; ②与感染病灶和内分泌功能失调...有关者,应去除感染病灶和纠正内分泌功能失调; ③注意合理的营养,有利于头发生长和保持头发的颜色和光泽。经常食用富含B族维生素及蛋白质的食物,如鸡蛋、牛奶、瘦猪肉、牛肉、鸡、鸭、花生、黄豆、豆制品及新鲜蔬菜、水果等。脂溢性脱发者,尤应少吃糖类、动物性脂肪和辛辣刺激的食物; ④科学护发十分重要。头发应经常梳理,避免用碱性强的肥皂洗头,最好选用对头皮和头发无刺激的中性或弱酸性洗发剂,对油性头发可用硫磺皂。洗发和烫发不宜过勤,烫发每半年1次为宜。洗发最好每周1次。但对于干性头发,可10~14天洗1次。洗发的水温不宜过烫,洗发后,可适当搽些发乳,以保持头发的光泽滋润;下拉查看详情

权威编辑

医生头像

创建者:牛国伟

永济市皮肤病专科医院 皮肤科

互联网医学百科

基于健康医疗大数据的全国家庭健康服务平台,欢迎广大医生参与加入医学词条的创建及优化!

词条统计

浏览次数: 1168

编辑历史: 2

最近更新:2017年11月29日 18:01

网友、医生言论仅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同意其说法,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

微医提供平台支持 Copyright 2011-2017版权所有。  浙ICP备15034772号-2

浙公网安备 330483020001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