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常规治疗
维生素B610mg,每日3次。胱氨酸100mg,每日3次。复方黄芪注射液2ml,肌注每日1次。螺内酯20mg,每日3次。局部外搽含人参、黄芪等的中药制剂。
2. 治疗难点
常规治疗药物疗效很差,只有少数病人有效,而且需要半年至2年疗程时间,花费较大,多数病人不能坚持完成疗程。
3. 新治疗方法和新药
近年出现的新治疗方法及新药可归纳为三类:抗雄激素治疗、生物反应修饰因子和手术治疗。
一、抗雄激素治疗:
近年发现雄激素源性秃发的发生依赖于雄激素,没有雄激素就没有雄激素源性秃发。因此采用螺内酯、氯甲地孕酮、4MA(N.N-diethy l-4-methy l-3-oxo-4aza-5α-androstane 17β,arboxamide)、环丙孕酮(cyproterone,达因-35)抗雄激素治疗。
1)药理:雄激素通过5α-还原酶,使活性较低的睾酮转换为活性较高的二氢睾酮,与细胞内的雄激素受体结合,进入细胞核产生一系列的生物学效应,使cAMP降低,毛发生长期缩短或使毛囊微小化。螺内酯、西咪替丁、氯甲地孕酮为雄激素受体竞争抑制剂,通过与雄激素受体结合组织二氢睾丸酮发生作用。其作用以氯甲地孕酮为最强,螺内酯次之,甲氰咪胍最弱。孕激素和雌激素是5α-还原酶抑制剂,孕激素的作用大于雌激素。新近发现的4MA也是5α-还原酶抑制剂,也有弱的与雄激素受体结合,阻止二氢睾酮发挥作用。
2)临床应用:
螺内酯、氯甲地孕酮抗雄激素治疗,局部使用无效,系统使用易致男性女性化,故仅用于女性患者,可口服或肌肉注射。5α-还原酶抑制剂局部应用在两性均比较安全。口服或局部应用均有效。近20年的临床抗雄激素治疗说明,大多只能减少毛发脱落,再生新发不明显。
3)注意事项:
抗雄激素治疗仅用于女性。
二、生物反应修饰因子(biologic response modi? ers,BRM):包括米诺地尔、二氮嗪、viprostol、环孢素、维A酸、苯妥英钠。
1)药理:共同作用是促细胞分裂、扩张血管、松弛平滑肌、免疫调节,并能调节多种酶、细胞分化以及调节cAMP和表皮生长因子。BRM促进毛发生长与疾病本身的病理生理学无关,而是影响毛囊本身调控机制。
2)临床应用:3%米诺地尔丙二醇酒精溶液,局部每日外用2次,至少6~8个月才能评价疗效。大多数患者观察到50%~80%有不同程度的毛发生长,其中1/3达到美容程度的恢复。可见到毳毛逆转为终毛。疗效与病情有关。头顶秃发区在10cm以内,病程在10年以内效果最好。由于易感基因的终身效应,故有人建议需长期维持治疗。
3%二氮嗪溶液治疗患者,25%有终毛生长,其余的人有中间毛生长。未见明显副作用。
Viprostol为前列腺E2阻滞剂。有人发现在治疗第24周,所有患者均有新发生长,第50周一半的人毛发计数增加了1倍。未见明显肝功能损害。
1%~2%环孢素溶液外用治疗,第4个月时脱发减少,由毳毛转变为终毛,毛发计数约有增加。无全身及局部副作用。
0.025%全反式维A酸酒精溶液治疗男性患者可见毳毛生长出,女性患者比男性好,毳毛、终毛均有生长。与米诺地尔联合使用效果更好。
苯妥英钠也有促进毛发生长的作用。
3)注意事项:疗程均较长,起效缓慢,半年至1年为一疗程。相当部分病人效果不理想。
三、手术治疗:根据AA的秃发区和非秃发区组织结构差异这一观点,Orentreich在1959年首次提出自体毛发斑片移植术。方法是在耳上方有毛区取3~4mm2全层皮肤数十片,移植到秃发区。近年来有些改进和发展。
1)微移植术或单根毛发移植术:主要用于斑片移植术时前发际线的修饰,克服斑片移植术时毛发呈束状,以显得更为自然。目前本法有了很大改进,可在头皮中部大面积采用。
2)头皮减少术:最大限度地切除秃发区皮肤,尽量松解有头发的皮肤直达颈项部两侧枕动脉供血区,重新缝合皮肤,可获得满意效果。但可出现枕部头皮坏死,休止期脱发等并发症。
3)Juri皮瓣:主要用于修饰前发际线的一种方法,为了避免前发际线术后出现不自然,将有发区的皮肤松解后做成皮瓣,修剪皮瓣的边缘成不规整,与前额同样被切成不整齐相连接,使术后发际线更自然。
4)头皮扩张术:适用于广泛的秃发而可作为供体的残存的有发区较少的患者。
方法:先在头皮埋下扩张器,每周两次灌注生理盐水,逐渐扩张供区头皮。6周后,切除秃发区皮肤,将已扩张的有发区皮肤做覆盖颞顶枕的皮瓣与前额发际线处相吻合,可获得满意的效果。副作用是扩张头皮时疼痛明显、易出现肿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