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医生, 我要登录 注册

脑棘球蚴病

脑棘球蚴病俗称脑包虫病,是因棘球绦虫的幼虫寄生于人体组织而引起的人兽共患性寄生虫病,本病主要发生在畜牧地区。本病单发多见,极少多发,但原发囊破裂种植形成的子囊可为多发。
别名: cerebral echinococcosis   脑包虫病  
英文名: cerebral echinococcosis
发病部位: 脑  
就诊科室: 神经内科  
症状: 头痛   呕吐   视乳头水肿   继发性癫痫   恶心  
多发人群: 畜牧地区人  
治疗手段: 手术治疗 药物治疗
并发疾病: 过敏性休克 NOS  
是否遗传:
是否传染:

疾病知识

症状

1.原发型 棘球蚴逐渐增大,造成颅内占位效应并对脑室系统压迫和梗阻,以至颅内压增高,由于包虫囊肿扩张性生长,刺激大脑皮质,引起癫痫发作,出现头痛恶心、呕吐,视力减退和视盘水肿等。可产生局灶性症状如偏瘫、失语、偏身感觉障碍等。 
2.继发型 症状比较复杂,一般分原发棘球蚴破入心内期、潜伏静止期和颅压增高期。继发棘球蚴破入心内时,由于大量棘球蚴的内容物突然进入血流,患者可出现虚脱,呼吸急迫,心血管功能障碍以及过敏性反应等。

病因

细粒棘球绦虫寄生于狗科动物小肠内,人,羊,牛,马和猪为中间宿主。狗粪排出虫卵污染饮水和蔬菜,人类误食污染的食物而感染。

检查

1.血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偶可达70%。包虫囊肿破裂或手术后,嗜酸性粒细胞常可显著增高。 
2.皮内试验 囊液抗原0.1ml注射前臂内侧,15~20分钟后观察,反应阳性者局部出现红色丘疹,可有伪足(即刻反应)。若血内有足量抗体延迟反应不出现。皮内试验阳性率在80%~95%之间,但可出现假阳性。 
3.补体结合试验 70%~90%棘球蚴病呈阳性反应。 
4.其他辅助检查  
1)头颅X线平片颅骨棘球蚴病病变从板障开始,破坏颅骨,并且容易破出骨板,形成颅内、外软组织肿块。颅骨为局限或广泛的多囊或单囊形态的膨胀性病变。多囊型呈葡萄串样,单囊型内板移位、硬脑膜移位及钙化,囊肿本身也可钙化。  
2)脑血管造影脑包虫囊肿常见于大脑中动脉供应区,尤以顶叶多,脑血管造影最能显示这种幕上的囊肿病变,造成周围血管弧状移位。 
3)脑CT扫描脑内网形或类圆形囊肿,边界锐利,无囊周水肿,无周边强化,占位征象明显。  
4)MRI扫描检查MRI的图像质量比CT扫描更加清晰,含有较大子囊的包虫囊肿,因子囊液较母囊液密度低,显示出母囊内子囊的数量及排列情况,可以确诊,MRI在密度的分辨上优于CT。

诊断

诊断依据:
1.多见于牧区,病人有与狗,羊密切接触史,
2.临床症状以慢性颅内压增高和癫痫为特征,
2.血象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皮内试验阳性率80%~95%,但可有假阳性,补体结合试验及间接血凝试验阳性及脑血管造影的特征性表现有助于诊断,
4.CT或MRI检查是确诊脑棘球蚴病的最好方法。

治疗

治疗应采用手术彻底摘除囊肿,但囊肿不宜穿破,否则引起过敏性休克和头节移植复发。
药物治疗用阿苯达唑和吡喹酮,可使囊肿缩小,阻止过敏反应发生和手术后继发性棘球蚴病,剂量400mg,2次/d,连用30日。

预后

主要应加强流行区的处理和管制,严格肉食卫生检疫,大力开展卫生宣教。临床预后取决于包虫囊肿多少、大小、部位以及手术是否及时,若手术完全摘除可以根治,预后良好。

预防

在流行区应避免与犬密切接触,对感染的犬给予治疗或捕杀,以减少传染源;对病畜尸体应予深埋或焚毁,切勿随意弃置;注意饮食卫生,饭前洗手,防止犬粪污染食物。

健康问答

  • 脑棘球蚴病的传播途径是什么?
    医生头像
    宫雪 医师 牡丹江医学院附属红旗医院 - 内科
    细粒棘球绦虫寄生于狗科动物小肠内,人,羊,牛,马和猪为中间宿主。狗粪排出虫卵污染饮水和蔬菜,人类误食污染的食物而感染。

词条标签

权威编辑

医生头像

创建者:宫雪

牡丹江医学院附属红旗医院 内科

互联网医学百科

基于健康医疗大数据的全国家庭健康服务平台,欢迎广大医生参与加入医学词条的创建及优化!

词条统计

浏览次数: 1338

编辑历史: 1

最近更新:2017年05月08日 14:03

网友、医生言论仅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同意其说法,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

微医提供平台支持 Copyright 2011-2017版权所有。  浙ICP备15034772号-2

浙公网安备 330483020001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