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医生, 我要登录 注册

皮肤囊肿

皮脂腺囊肿(sebaceous cyst)是因皮脂腺导管堵塞后腺体内分泌物潴留而形成的囊肿,又称粉瘤或皮脂囊肿,通常所称的粉刺也是一种浅表的皮脂腺囊肿。
英文名: sebaceous cyst
发病部位: 头面部、臀部及背部,而胸颈部等皮脂腺较少  
就诊科室: 皮肤科  
症状: 继发感染   囊性肿块  
多发人群: 青年男性  
治疗手段: 药物治疗 手术治疗
并发疾病: 感染  
是否遗传:
是否传染:

疾病知识

症状

1﹒多见于皮脂腺分泌旺盛的青年,好发于皮脂腺丰富的部位,如头面部、臀部及背部,而胸颈部等皮脂腺较少的部位相对少见。 
2﹒症状及体征 皮内出现一肿物,可缓慢增大,大小常在1~3c m左右。其体积因深浅、内容物多少而不同,从米粒至鸽蛋大小均可,可被误诊为脂肪瘤等。多为单发,偶见多发,呈球形隆起,硬度中等或有弹性,表面光滑,境界清楚,推动时感到与表面皮肤相连,与基底无粘连,无波动感。皮肤颜色可正常,也可表现为淡蓝色,增大过快时,表面皮肤可发亮。有时在表面可见脐形开口,可从此挤出白色内容物,此开口即是通向皮肤表面的皮脂腺导管的开口所在,开口凹陷系导管长度不足所致。穿刺可见白色乳酪样物或油滴状物。3﹒并发症 若并发感染,局部出现红、肿、热、痛,虽可因囊肿破溃,潴留物排出而消退,但可能形成瘢痕,并易于复发。皮脂腺囊肿亦可硬化和钙化,偶见癌变的报道,可恶变为基底细胞癌或鳞状细胞癌。

病因

皮脂腺导管堵塞后腺体内分泌物潴留而形成的囊肿

检查

病理检查:囊肿位于真皮内,囊内充满逐渐分解的皮脂细胞,形成半流状物质,含有大量的胆固醇和胆固醇结晶,并常见钙化。囊壁结构与皮脂腺腺泡相同,由数层角化上皮细胞组成,囊周为纤维结缔组织,标本切开时可闻及腐臭味。

诊断

1、根据病史、临床表现,病理检查可以确诊。
2、临床上需要与、皮样囊肿、表皮样囊肿、相鉴别。

治疗

主要选择手术切除,囊肿与皮肤黏着,尤其可见导管开口时,沿皮纹设计梭形皮肤切口,连同囊肿一起切除。囊壁较薄,易破碎,应仔细完整分离,如有残留,易于复发。如就诊时存在红肿等感染表现,应控制炎症后再行手术。

预后

积极治疗,预后良好。

预防

1、应特别注意对皮肤的护理要讲究卫生,做到勤洗澡、勤更衣勤剪指甲。 
2、早发现、早治疗、

健康问答

  • 皮肤囊肿预防
    医生头像
    牛国伟 主治医师 永济市皮肤病专科医院 - 皮肤科
    1、应特别注意对皮肤的护理要讲究卫生,做到勤洗澡、勤更衣勤剪指甲。  2、早发现、早治疗、

词条标签

权威编辑

医生头像

创建者:牛国伟

永济市皮肤病专科医院 皮肤科

互联网医学百科

基于健康医疗大数据的全国家庭健康服务平台,欢迎广大医生参与加入医学词条的创建及优化!

词条统计

浏览次数: 1469

编辑历史: 1

最近更新:2017年03月26日 17:34

网友、医生言论仅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同意其说法,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

微医提供平台支持 Copyright 2011-2017版权所有。  浙ICP备15034772号-2

浙公网安备 330483020001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