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医生, 我要登录 注册

镰刀菌病

镰刀菌在自然界分布极广,多为腐生,极易侵犯田间的谷物和仓库贮存的各种粮食。由镰刀菌引起的疾病称镰孢霉病,是由镰刀菌引起的皮肤、角膜或系统性感染,属于无色丝孢霉病。
别名: 镰孢霉病  
英文名: fusaridiosis;fusariomycosis
发病部位: 皮肤、角膜  
就诊科室: 皮肤科  
多发人群: 所有人群  
治疗手段: 药物治疗
并发疾病: 皮肤感染  
是否遗传:
是否传染:

疾病知识

症状

镰刀菌可引致人足部溃疡、眼角膜溃疡和大骨节病等。镰刀菌产生的毒素物质可引起人和动物的急性或非急性中毒甚至死亡。据报道某些菌珠能产生腐马素,它与人类食管癌有关。

病因

病原菌有串珠镰刀菌,茄病镰刀菌,尖孢镰刀菌等,引起的皮肤、角膜或系统性感染。

检查

1)体检:体温、脉搏、呼吸等基础检查。 
2)实验室检查:血尿常规、血细胞沉降率 、抗链球菌溶血素0试验,免疫学指标。
3)影像学检查:身体内部疾患。 
4)直接镜检:显微镜下可见分枝、分隔的菌丝,类似曲霉的镜下特征。 
5)组织病理学检查:可见到分枝、分隔的菌丝。

诊断

诊断困难,与曲霉和青霉的鉴别只有依靠培养。镰刀菌的血培养阳性率比曲霉高。 最后依据检查结果判断。

治疗

镰刀菌病很难治疗,尤其是播散件镰刀菌病的病死率很高.体外药敏试验结果 表明氟康唑、伊曲康唑、氟胞嘧啶对镰刀菌无抗菌活性,目前主要治疗方法是联合应用伏立康唑和两性霉素B来治疗。
1)中性粒细胞持续减少有助于镰刀菌感染的扩散,而纠正中性粒细胞减少有助于镰刀菌的治疗。 
2)两性霉素B 1.0~1.5mg/(kg・d),不能耐受者可换用两性霉素B脂质体制剂。 
3)局部可用手术清除感染灶。 
4)伊曲康唑、氟康唑及特比萘芬都有成功的报道,但其确切疗效仍未确定。

预后

治疗困难,预后不易复发。

预防

1)加强锻炼,提高身体的抵抗力,养成一个良好的生活习惯。 
2)日常生活中要小心,不要让伤口接触到不干净的东西。

健康问答

  • 镰刀菌病还能治好吗?
    医生头像
    郑玲玲 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潞河医院 - 皮肤科
    可以的,症状轻的治疗起来会容易一些,如果比较严重,只要多治疗一段时间就可以了,要及时去医院,谨遵医嘱,不要太担心。

参考资料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ISTIC PKU -2012年8期.

词条标签

眩晕  头痛  镰刀菌病 

权威编辑

医生头像

创建者:郑玲玲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潞河医院 皮肤科

互联网医学百科

基于健康医疗大数据的全国家庭健康服务平台,欢迎广大医生参与加入医学词条的创建及优化!

词条统计

浏览次数: 2215

编辑历史: 2

最近更新:2017年12月19日 10:54

网友、医生言论仅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同意其说法,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

微医提供平台支持 Copyright 2011-2017版权所有。  浙ICP备15034772号-2

浙公网安备 330483020001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