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医生, 我要登录 注册

隐翅虫皮炎

隐翅虫皮炎是由于皮肤接触隐翅虫毒液所引起的接触性皮炎。表现为暴露部位接触瘾翅虫毒液后出现点状、条状红肿,逐渐发展为脓疱或灰黑色坏死,伴有疼痛。病程1~2周。
英文名: paederus dermatitis
发病部位: 四肢   躯干部   头颈部  
就诊科室: 皮肤科  
症状: 红斑   脓疱疮   水肿   疼痛  
多发人群: 学生、农民多见  
治疗手段: 物理疗法 药物
并发疾病: 皮肤感染  
是否遗传:
是否传染:

疾病知识

症状

  1. 夏秋季节雨后闷热天气容易发病。
  2. 常表现为接触毒液数小时到2天,局部出现条状、片状或点簇状水肿性红斑,其上密集丘疹、水疱及脓疱,部分损害中心脓疱融合成片。多侵及颜面部,次为颈部,上,下肢及躯干,阴部皮肤亦常被累及,片状损害以阴囊多见,边缘境界不清。
  3. 若发生于眼睑及外阴则肿胀明显。严重时可出现广泛大面积的糜烂面或浅层的皮肤坏死。反应剧烈或范围较大的患者,常伴头痛、头昏及发烧等全身症状,浅表淋巴结可肿大,可有继发感染。
  4. 患者常自觉有剧烈灼痛及灼痒感,病程约1~2周,愈后可留下暂时性色素沉着。

病因

  • 隐翅虫具有趋光性,夜晚喜在日光灯或路灯下活动的人群宜患。
  • 当人体拍打将虫体击伤,虫体内毒液污染皮肤,即可引起急性皮炎,疼痛剧烈,重者可出现全身反应。
  • 虫体内含有一种强酸性(pH 1~2)毒液,当人体拍打将虫体击伤,毒液污染皮肤,即可引起急性皮炎,疼痛剧烈,重者可出现全身反应。

检查

实验室检查无特异性,全身反应中时可有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继发感染可有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增多。

诊断

根据好发季节、典型皮损、自觉症状、有隐翅虫接触史等可确诊。

本病需与急性湿疹、接触性皮炎、脓疱疮、虫咬皮炎鉴别。

治疗

  1. 出现皮炎,及早用肥皂水清洗,外用炉甘石洗剂、糖皮质激素软膏。若红肿明显或有糜烂面,可用1:5000高锰酸钾或马齿苋煎水冷湿敷。若有感染,急性抗感染治疗
  2. 病情严重可短期应用糖皮质激素。

预后

积极治疗一般预后尚可。愈后遗留暂时性色素沉着。

预防

  • 搞好环境卫生,消除周围的杂草垃圾,以杜绝隐翅虫的滋生。
  • 安装纱窗蚊帐防治隐翅虫进入。
  • 睡眠时熄灭灯光。
  • 发现皮肤有隐翅虫时不要直接捏取或拍击,拨落后踏死。

健康问答

  • 隐翅虫停留在皮肤上,不能拍打,是吗?
    医生头像
    韩渊 主治医师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 心血管内科
    对。虫体内含有一种强酸性(pH 1~2)毒液,当人体拍打将虫体击伤,毒液污染皮肤,即可引起急性皮炎,疼痛剧烈,重者可出现全身反应。所...以,当虫子落到皮肤上,应小心吹赶,忌将虫子打死或拍碎。下拉查看详情

参考资料

赵辩.中国临床皮肤病学.南京: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

张学军.皮肤性病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

词条标签

权威编辑

医生头像

创建者:韩渊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心血管内科

互联网医学百科

基于健康医疗大数据的全国家庭健康服务平台,欢迎广大医生参与加入医学词条的创建及优化!

词条统计

浏览次数: 2513

编辑历史: 2

最近更新:2018年01月08日 14:59

网友、医生言论仅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同意其说法,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

微医提供平台支持 Copyright 2011-2017版权所有。  浙ICP备15034772号-2

浙公网安备 330483020001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