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医生, 我要登录 注册

肺毛霉病

肺毛霉病主要是由毛霉菌、总状毛霉、分支梨头霉、少根根霉及米根霉等引起的深部真菌病,侵犯血管壁及血管腔,引起炎症及血栓。
别名: 肺藻菌病  
英文名: pulmonary mucormycosis
发病部位: 肺  
就诊科室: 呼吸内科  
多发人群: 所有人群  
治疗手段: 药物
是否遗传:
是否传染:

疾病知识

症状

1、肺型 
症状类似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肺炎或大叶性肺炎,亦可发生上呼吸道溃疡,可出现发热、咳嗽、咯血、呼吸困难、胸痛。
2、脑型 
主要表现为面部疼痛、头痛、发热、嗜睡。可出现三联症:不能控制的糖尿病;眼部症状,如眶部肿胀,疼痛,眼睑下垂,瞳孔固定及视力丧失;脑膜炎,呈半昏迷或昏迷状态。Yohai提出影响本病预后的6个因素,即延迟诊断和治疗、轻偏瘫或半身不遂、双侧鼻窦受累、白血病、肾功能不全以及应用desferrioxamine治疗。本型死亡率高达80%~90%.
3、胃肠型 
本型被认为是因摄入污染了真菌孢子的食物所致。原发以婴幼儿、儿童多见,营养不良、早产、脐炎、使用污染的面罩、鼻胃管喂养等是可能的致病因素。胃、十二指肠溃疡合并毛霉菌感染,近年来亦逐渐增多。可有腹泻、胃肠出血及腹膜炎的症状,严重时可引起胃肠坏死、穿孔。
4、皮肤型 
是毛霉病中最轻的一种类型。常见于儿童及少年,往往先有皮肤破伤史,毛霉孢子植入随即引起临床感染。皮肤毛霉病可分为两型,即浅表型和坏疽型。浅表型主要表现为皮下结节,多数结节可相互融合成斑块,边缘清楚。结节开始一般不红,质硬,压之无凹陷,与皮下组织不粘连,缺乏自觉症。组织病理表现为真皮网状层肉芽肿性炎症,其中有宽而无隔的透明菌丝,少见侵入血管。坏疽型皮肤毛霉病是一种进展快速的感染,结节与皮下组织粘连,色泽加深,可破溃,形成多数化脓性溃疡,疼痛明显,可伴发甲沟炎。亦可向皮下脂肪及肌肉组织或脏器蔓延,或通过血行扩散。
5、播散型 
上述4种毛霉病均可能发展为播散性感染,可广泛播散至脑、肺、胃肠道、心、肾及其他器官。临床上长期使用抗生素及免疫抑制剂的患者,如出现持续发热,并伴有呼吸道、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消化道及神经等症状时应考虑播散型毛霉病的可能。本病多为血行播散,播散最常见的部位是肺部。

病因

毛霉菌可存在于正常人口腔和鼻咽部,一般情况下不致病。机体免疫功能降低时可侵入支气管和肺,产生急性炎症,并经血行累及脑和全身各脏器,也可通过吸入孢子而致病。原发性感染罕见。   病理特征是血管梗塞和组织坏死。肺呈实变,弹性差;切面显示大片出血伴新近的梗塞。镜下见不同程度的水肿、充血、大片出血、坏死,伴中性粒细胞和浆细胞浸润,有时见到巨噬细胞;组织常呈化脓性变化,很少形成肉芽肿。本菌对血管具有特殊的亲和力,但很少侵入静脉,大多直接侵犯大、小动脉,导致血栓形成,邻近组织梗塞、缺血和坏死。在血管壁内可见到10~20μm阔的菌丝。在组织中,HE染色菌丝呈淡蓝色,乌洛托品银染色显示最清楚。

检查

痰液直接涂片或培养找到毛霉菌,病理组织切片中发现血管壁内菌丝即可确诊。临床上必须与暴发性细菌性肺炎、病毒性肺炎及虫霉菌(entomophthoromycosis)鉴别。组织活检:组织切片中,本菌应与曲菌和念珠菌鉴别

诊断

确定性诊断有赖于痰和肺活检组织中找到特征性的菌丝。后者可通过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经皮肺活组织检查完成。

治疗

积极控制原发病和早期抗真菌治疗可以降低病死率。治疗选择的药物包括两性霉素B和帕索康唑,伊曲康唑、伏立康唑对毛霉菌无效,卡泊芬净对接合菌无效。应强调早期诊断,病灶切清除加两性霉素B治疗。鼻毛霉菌病患者常首诊或就诊于眼科,应引起眼科医生的高度重视。

预后

毛霉菌病常继发于致机体免疫力低下的基础疾病,长期血糖控制不佳的糖尿病患者是其主要诱因。该病的预后与基础疾病及毛霉菌病类型有关,积极控制原发病和早期抗真菌治疗可以降低病死率。

预防

一级预防    

(1)用过滤空气或层流空气隔离易感病人,防止医院内交叉感染。    

(2)控制糖尿病、淋巴瘤和白血病患者,严格掌握免疫抑制剂、细胞毒药物、抗癌剂等的应用,皆有一定预防作用。    

(3)加强食品管理,严防真菌污染。

二级预防 由于本病非常急且严重,早期诊断极为重要。由于毛霉菌在分泌物中常不易检到,且难以鉴别,故早期诊断主要靠临床证据:即发病急,病情凶恶。发病部位第一是鼻脑,继以胸腔、腹腔、骨盆、胃和皮肤。致病因素有糖尿病的酸中毒,肺部感染的白血病和淋巴瘤,肠感染的营养不良,如小儿蛋白质缺乏症等,再结合临床表现、实验室(包括真菌培养)和病理检查(分泌物、抽出物、刮取物等),可能达到迅速诊断。一旦确诊,应立即使用两性霉素B,隔日静注1.2mg/kg.如有糖尿病应立即控制,鼻腔部位作外科清创术。也有主张联合疗法,除两性霉素B外,加用5-Fc、伊曲康唑或氟康唑等。 
三级预防 及时使用两性霉素B,可使本病病死率从80%~90%下降至50%左右,控制糖尿病、鼻腔坏死组织作外科清创术,均可改善本病的预后。

健康问答

  • 如何预防肺毛霉病?
    医生头像
    曾海 主任医师 重庆市北碚区中医院 - 重症医学科
    .一级预防 (1)用过滤空气或层流空气隔离易感病人,防止医院内交叉感染。 (2)控制糖尿病、淋巴瘤和白血病患者,严格掌握...免疫抑制剂、细胞毒药物、抗癌剂等的应用,皆有一定预防作用。 (3)加强食品管理,严防真菌污染。 二级预防 由于本病非常急且严重,早期诊断极为重要。由于毛霉菌在分泌物中常不易检到,且难以鉴别,故早期诊断主要靠临床证据:即发病急,病情凶恶。发病部位第一是鼻脑,继以胸腔、腹腔、骨盆、胃和皮肤。致病因素有糖尿病的酸中毒,肺部感染的白血病和淋巴瘤,肠感染的营养不良,如小儿蛋白质缺乏症等,再结合临床表现、实验室(包括真菌培养)和病理检查(分泌物、抽出物、刮取物等),可能达到迅速诊断。一旦确诊,应立即使用两性霉素B,隔日静注1.2mg/kg.如有糖尿病应立即控制,鼻腔部位作外科清创术。也有主张联合疗法,除两性霉素B外,加用5-Fc、伊曲康唑或氟康唑等。 三级预防 及时使用两性霉素B,可使本病病死率从80%~90%下降至50%左右,控制糖尿病、鼻腔坏死组织作外科清创术,均可改善本病的预后。下拉查看详情

词条标签

权威编辑

医生头像

创建者:曾海

重庆市北碚区中医院 重症医学科

互联网医学百科

基于健康医疗大数据的全国家庭健康服务平台,欢迎广大医生参与加入医学词条的创建及优化!

词条统计

浏览次数: 812

编辑历史: 2

最近更新:2018年01月24日 16:10

网友、医生言论仅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同意其说法,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

微医提供平台支持 Copyright 2011-2017版权所有。  浙ICP备15034772号-2

浙公网安备 330483020001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