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医生, 我要登录 注册

瑞格列奈

于饮食控制、降低体重及运动锻炼不能有效控制高血糖的Ⅱ型糖尿病(非胰岛素依赖性)患者。
是否处方:
是否医保:
是否基药:
治疗疾病: 槭糖尿病  

专家解读

专家评药

医生头像

宫雪

医师

适应症:
2型糖尿病

疗效:

瑞格列奈片对治疗2型糖尿病具有明显的疗效。

安全性:

少数患者会发生低血糖反应,恶心,呕吐等胃肠道症状。

使用便捷性:

本品为处方药,需要在医师的指导下治疗。

药品说明

禁忌

1)已知对瑞格列奈或本品中的任何赋型剂过敏的患者。
2)1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依赖型.IDDM).C-肽阴性糖尿病患者。
3)伴随或不伴昏迷的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

不良反应

1)低血糖这些反应通常较轻微,通过给予碳水化合物较易纠正。若较严重,可输入葡萄糖。
2)视觉异常已知血糖水平的改变可导致暂时性的视觉异常,尤其是在治疗开始时。只有极少数病例报告瑞格列奈片治疗开始时发生上述的视觉异常,但在临床试验中没有因此而停用瑞格列奈片的病例。
3)胃肠道临床试验中有报告发生胃肠道反应,如腹痛、腹泻、恶心、呕吐和便秘。同其它口服降血糖药物相比,这些症状出现的频率以及严重程度均无差别。
4)肝脏酶系统个别病例报告用瑞格列奈片治疗期间肝功酶指标升高。多数病例为轻度和暂时性,因肝功能酶指标升高而停止治疗的病人极少。
5)过敏反应可发生皮肤过敏反应,如瘙痒、发红、荨麻疹。由于化学结构不同,没有理由怀疑可能发生与磺脲类药物之间的交叉过敏反应。

成分

主要组成成分为瑞格列奈。

性状

片剂。

主治功能

用于饮食控制、降低体重及运动锻炼不能有效控制高血糖的Ⅱ型糖尿病(非胰岛素依赖性)患者。瑞格列奈片可与二甲双胍合用。与各自单独使用相比,二者合用对控制血糖有协同作用

用法用量

1).瑞格列奈片应在主餐前服用(即餐前服用).在口服瑞格列奈片30分钟内即出现促胰岛素分泌反应。
2).通常在餐前15分钟内服用本药.服药时间也可掌握在餐前0~30分钟内。
3).请遵医嘱服用瑞格列奈片.剂量因人而异.以个人血糖而定.推荐起始剂量为0.5mg(1片).以后如需要可每周或每两周作调整.接受其它口服降血糖药治疗的病人可直接转用瑞格列奈片治疗.其推荐起始剂量为1mg(2片)。
4).最大的推荐单次剂量为4mg(8片).进餐时服用.但最大日剂量不应超过16mg(32片)。
5).对于衰弱和营养不良的患者.应谨慎调整剂量.如果与二甲双胍合用.应减少瑞格列奈片的剂量.尽管瑞格列奈主要由胆汁排泄.但肾功能不全的患者仍应慎用。

注意事项

1).妊娠期和哺乳期用药,尚未在怀孕期或哺乳期妇女中进行研究。因此怀孕期和哺乳期妇女禁用瑞格列奈片。
2).同其它大多数口服促胰岛素分泌降血糖药物一样,瑞格列奈片也可致低血糖。
3).与二甲双胍合用会增加发生低血糖的危险性。如果合并用药后仍发生持续高血糖,则不能再用口服降血糖药控制血糖,而需改用胰岛素治疗。
4).在发生应激反应时,如发烧、外伤、感染或手术,可能会出现高血糖。
5).瑞格列奈片尚未在肝功能不全的患者中进行过研究。也未在18岁以下或75岁以上的患者中进行过研究。
6).与其它口服降血糖药一样,患者必须慎用以避免开车时发生低血糖。

药物相互作用

1.本品为短效口服降血糖药,通过促进胰腺β细胞的胰岛素分泌,降低血糖水平。其作用机理是通过与β细胞膜上的特定位点结合,关闭细胞膜上ATP依赖性钾通道,使β细胞去极化,导致其钙通道开放,钙的内流增加,从而促使胰岛素分泌。 
2.药理毒理: 瑞格列奈为短效胰岛素促泌剂。瑞格列奈通过促进胰腺释放胰岛素来降低血糖水平。此作用依赖于胰岛中有功能的β细胞。瑞格列奈通过与β细胞上的受体结合以关闭β细胞膜中ATP―依赖性钾通道,使β细胞去极化,打开钙通道,使钙的流入增加。此过程诱导β细胞分泌胰岛素。
3.2型糖尿病患者口服瑞格列奈,餐后30分钟内出现促胰岛素分泌反应。这会引起进餐时血糖降低。血浆瑞格列奈水平下降迅速,服药后4小时,2型糖尿病患者血浆中药物浓度很低。研究表明,2型糖尿病服用瑞格列奈0.5―4mg,血糖浓度呈剂量依赖性降低。
4.临床研究结果表明,瑞格列奈应在餐前服用。通常应在餐前15分钟内服用本品,用药时间也可掌握在餐前0-30分钟。临床安全性数据根据传统的药理学试验、重复给药毒性试验、遗传毒性试验和致癌可能性试验,临床前数据没有显示对人体有特殊危害。

药物过量症状

尚不明确

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用药

禁用

儿童用药

尚不明确

老人用药

尚不明确

词条标签

权威编辑

医生头像

创建者:宫雪

牡丹江医学院附属红旗医院 内科

互联网医学百科

基于健康医疗大数据的全国家庭健康服务平台,欢迎广大医生参与加入医学词条的创建及优化!

词条统计

浏览次数: 4680

编辑历史: 2

最近更新:2017年11月16日 17:37

网友、医生言论仅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同意其说法,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

微医提供平台支持 Copyright 2011-2017版权所有。  浙ICP备15034772号-2

浙公网安备 330483020001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