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医生, 我要登录 注册

食管压迫型颈椎病

颈椎病是生活常见疾病,准确的称呼应该是称颈椎综合征,根据症状等的不同,颈椎病被分为颈型颈食管压迫型颈椎病又称吞咽困难型颈椎病,在临床上相对少见。正是因为其少见,因而易被误诊或漏诊。因此,应引起注意。
别名: dysphagia type cervical spondylopathy   吞咽困难型颈椎病  
英文名: dysphagia type cervical spondylopathy
发病部位: 颈椎  
就诊科室: 脊柱外科  
症状: 吞咽困难  
多发人群: 中老年人  
治疗手段: 休息 物理治疗 颌枕牵引 手术治疗
并发疾病: 吞咽困难  
是否遗传:
是否传染:

疾病知识

症状

1.吞咽障碍:
早期主要为吞服硬质食物时有困难感及食后胸骨后的异常感 (烧灼、刺痛等),渐而影响吞服软食与流质饮食。其吞咽障碍的程度可分为: 
(1)轻度:为早期症状,表现为仰颈时吞咽困难,屈颈时则消失。
(2)中度:指可吞服软食或流质饮食者,较多见,且来就诊者较多。 
(3)重者:仅可进食水、汤,但少见。 
2.其他颈椎病症状:单纯的食管压迫型颈椎病患者少见,约80%的病例尚 伴有脊髓、脊神经根或椎动脉受压症状。因此,应对其进行全面检查以发现其他症状。

病因

主要由于椎间盘退变继发前纵韧带及骨膜下撕裂、出血、机化、钙化及骨刺形成所致。此种骨刺体积大小不一,以中、小者为多,矢 状径多小于5mm。由于椎体前方为疏松的结缔组织和富于弹性的食管,缓冲间隙较大,因此一般不至于出现症状,但如果出现下列情况时则易引起压迫:

1.骨刺过大:如骨刺过大(作者遇到超过1.5cm者)并超过椎体前间隙及食 管本身所承受的缓冲与代偿能力时,则可出现食管受压症状。  

2.骨刺生成迅速:如因外伤等因素致使椎体前缘骨刺迅速形成,其长度虽较前者为小,但由于该处软组织来不及适应与代偿,则致使局部平衡失调而易出现症状。 

3.食管异常:临床上可遇到仅有4~5mm长的骨刺即表现吞咽障碍症状的病例,这主要是由于食管本身可能有炎症存在(或食管周围炎),当然也与患者本人的精神因素、食管的活动度及局部反应程度等有直接关系。 
4.解剖部位特点:症状出现与否及出现早晚、程度等与食管的节段有密切关系。在环状软骨(相当于第6颈椎处)与膈膜部的食管较为固定,因此较小的骨刺即可引起症状。 
5.体位影响:当颈椎处于仰位时,由于食管同时被拉紧,因而易使食物通过发生障碍;而屈颈位时,食管处于松弛状态,因而易为食物所通过。

检查

1.X线平片检查 显示椎体前缘有骨刺形成,典型者呈鸟嘴状。其好 发部位以颈5~6最多,次为颈6~7及颈4~5椎节。约半数病例其食管受压 范围可达2个椎间隙。
2.钡餐检查 在钡餐吞服透视下(或摄片),可清晰地显示食管狭窄的部位 与程度。食管的狭窄程度除与骨赘的大小成正比外,且与颈椎的体位有 关。当屈颈时,食管处于松弛状态,钡剂容易通过,轻型者甚至不显示狭 、窄;但仰颈时,由于食管处于紧张与被拉长状态,以致使钡剂通过障碍程度加剧。
3.MRI及CT检查 均可显示椎节局部的病理改变,包括椎节前、后骨刺 生成情况及对食管的影响等。

诊断

1.吞咽困难:早期惧怕吞咽较干燥的食物。颈前屈时症状较轻,仰伸时加重。 
2.影像学检查:包括X线平片及钡餐检查等,均可显示椎节前方有骨赘形成,并压迫食管引起痉挛与狭窄征,必要时可行MRI等检查。
3.应除外其他疾患:指食管癌、贲门痉挛、胃十二指肠溃疡、癔症和食管憩室等疾患,必要时可采用MRI或纤维食管镜检查。但应注意:在有骨刺情况下,行纤维食管镜检查有发生食管穿孔的危险:在纤维食管镜插入过程中颈部不宜过伸,以防引起脊髓过伸性损伤。

治疗

1.以保守疗法为主
包括颈部制动、控制饮食(给以软食或流质饮食)、避免各种刺激性较大的食物及各种对症疗法。对有低热、怀疑有食管周围炎者,可给予广谱抗生素。 
2.伴有其他类型颈椎病需手术治疗者 
可在术中将椎间隙前方骨赘一并切除。 
3.单纯型经保守疗法无效者 
可考虑行手术切除,但对老年患者施术应注意其全身状况及术后处理。 

预后

单纯型者预后均较好,包括非手术治疗及手术切除者。

预防

1.积极治疗咽喉部疾患。 
2.保持良好的睡眠体位。 
3.防治头颈部外伤。 
4.避免长期低头工作。

健康问答

  • 食管型颈椎病患者日常生活中有哪些简单易行的功能锻炼方法?
    医生头像
    董健 主任医师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 骨科高级专家门诊
    1.屈肘扩胸:两腿分立肩宽,两手哑铃自然下垂,两臂平肩屈肘,同时向后扩胸。反复12~16次。  2.斜方出击:两腿分立与肩宽,两手持...哑铃屈肘置于胸两侧,上体稍向左移,右手向左前斜方出击,左右交替,各反复6~8次。  3.侧方出击:两腿分立与肩宽,两手持哑铃屈进置于胸两侧,左手持哑铃向右侧方出击,左右交替,各反复6~8次。  4.上方出击:两腿分开与肩宽,两手持哑铃屈时置于胸两侧,右手持哑铃向上方出击,左右交替,各反复6~8次。  5.伸臂外展:两腿分立与肩宽,双手持哑铃下垂,右上肢伸直由前向上举,左右交替重复6~8次。  6.耸肩后旋:两腿分立与肩宽,两手持哑铃下垂,两臂伸直向下,两肩用力向上耸起,两肩向后旋并放下,反复进行12~16次。  7.两肩后张扩胸后伸:两腿分立与肩宽,两手持哑铃下垂,两肩伸直外旋,两肩后张,同时扩胸,反复12~16次。  8.直臂前后摆动:两腿前后分立,两手持哑铃下垂,左右上肢伸直同时前后交替摆动,重复6~8次,两腿互换站定位置,同时摆动6~8次。  9.头侧屈转:两腿分立与肩宽,两手持哑铃下垂,头颈部向左屈曲,达最大范围,再向右侧旋转到最大范围,左右交替,反复6~8次。  10.头前屈后仰:两腿分立与肩宽,两手持哑铃下垂,头颈部前屈,尽可能达最大范围;头颈部向后仰达最大范围,重复6~8次。  11.头部旋转:两腿分立与肩宽,两手持哑铃下垂。头颈部沿顺时针方向旋转一周,再向逆时针方向旋转一周,重复6~8次。下拉查看详情

词条标签

权威编辑

医生头像

创建者:董健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骨科高级专家门诊

互联网医学百科

基于健康医疗大数据的全国家庭健康服务平台,欢迎广大医生参与加入医学词条的创建及优化!

词条统计

浏览次数: 1353

编辑历史: 2

最近更新:2017年11月28日 13:53

网友、医生言论仅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同意其说法,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

微医提供平台支持 Copyright 2011-2017版权所有。  浙ICP备15034772号-2

浙公网安备 330483020001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