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一般措施
1.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待脓肿形成及时穿刺抽脓,
2.卧床休息,宜清淡流质高蛋白饮食,禁食干硬及辛辣刺激之品。
3.积极锻炼身体,提高免疫力,及时治疗慢性疾病。婴幼儿应注意调护,冷暖要适宜,预防邪毒侵袭。
4.进食带骨带刺的食物应细嚼慢咽,或食用前应剔除骨刺。
5.注意保持口腔清洁,积极防治咽喉部急慢性疾病。
6.积极预防并治疗其他部位的结核性疾病,防止其累及咽底而发为本病。
7.行咽部手术时,应细心操作,防止损伤咽后壁粘膜。
二、中医药治疗
(一)辨证论治
实证咽后脓肿
(1)外邪侵袭,热毒搏结
主症:起病急,多发于婴幼儿。痈肿初起,咽痛逐渐加重,吞咽不利,进食时疼痛加剧, 患儿常拒食,吐奶或奶汁呛入鼻窍,或睡时鼾声时作,易惊醒,或如口中含物,言语不清。发热恶寒、头身疼痛,口咽干燥,咳嗽痰多,小便黄,舌质红,苔薄黄,脉浮数。检查可见咽底粘膜红肿突起,触之稍硬。
治法:清热解毒,利咽消肿 方药:五味消毒饮加减。方中紫花地丁清热解毒,消痈散结,银花既能清热解毒,又能疏散风热,蒲公英、野菊花、天葵子均为清热解毒之品。风热症状重者,可加用连翘、荆芥、防风以增疏风清热之力,肿甚者可加白芷以消肿止痛。
(2)火热困结,化腐成脓
主症:咽痛剧烈,痛引耳窍,吞咽困难,痰涎雍盛,或张口困难,或见颌下、颈项肿胀疼痛、或咽喉阻塞,呼吸困难,甚者可出现窒息。伴壮热,头痛,烦躁不安,口干,口臭,大便干结,小便黄赤,舌质红,苔黄厚,脉洪数。检查可见咽底红肿高突,或突起高处可见脓点,触之有波动感,穿刺可抽取脓液,颌下可触及臖核。
治法:泻火解毒,消痈散结 方药:仙方活命饮加减。方中重用银花清热解毒为君药;归尾、乳香、没药、赤芍活血散瘀;白芷、防风畅行营卫以疏风散热;天花粉、贝母清热散结以排脓;皂角刺、穿山甲以解毒透络,消肿溃脓;佐以甘草清热解毒,调和诸药。若大便秘结,胃腑热盛者,加栀子、黄芩、黄连等泻火解毒,大黄、枳实、厚朴、玄明粉以通腑泻下;红肿热盛者,可加蒲公英、紫花地丁、连翘以助清热解毒之力;若热入营血,扰乱心神,出现高热烦躁、神昏谵语,舌质干红少苔,脉细数者,可予犀角地黄汤或加安宫牛黄丸、紫雪丹以清营凉血解毒;若痰涎雍盛,声如拽锯,呼吸困难者,应按急喉风处理,必要时应立即行气管切开术,保证呼吸通畅。
咽后和咽旁脓肿 咽旁脓肿引流术
网友、医生言论仅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同意其说法,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
微医提供平台支持 Copyright 2011-2017版权所有。 浙ICP备15034772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