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忌
对本品有既往过敏性休克史的患者禁用。
下列患者原则不予给药,若有特殊需要需慎重: 对本品. 替考拉宁及糖肽类抗生素.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有既往过敏史患者。 因糖肽类抗生素. 替考拉宁或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所致耳聋及其他耳聋患者(可使耳聋加重)。
下列患者应慎重给药: 肾功能损害患者, 肝功能损害患者(可加重功能损害) 老年患者(参见老年患者用药) 低出生体重儿. 新生儿。
不良反应
注射用盐酸万古霉素的不良反应表现为偶有过敏反应,药物热、寒战、恶心、嗜酸粒细胞增多、皮疹,史蒂文斯一约翰逊综合症,毒性表皮坏死松解,并罕有脉管炎。在静滴时引起的快速静滴万古霉素时或之后,可能发生类过敏性反应,包括低血压、喘息、呼吸困难、荨麻疹或瘙痒。快速静滴亦可能引起身体上部的潮红(“红颈”)或疼痛及胸部和背部的肌肉抽搐。这些反应通常在20分钟内即可解除,但亦有可能持续数小时。若万古霉素采用60分钟以上的缓慢静滴,此类情况罕见发生。在健康受试者中,若以10mg/min或更低速度滴注,较少会发生不良反应。
主治功能
本品适用于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及其它细菌所致的感染:败血症、感染性心内膜炎、骨髓炎、关节炎、灼伤、手术创伤等浅表性继发感染、肺炎、肺脓肿、脓胸、腹膜炎、脑膜炎。
用法用量
通常用盐酸万古霉素每天2g(效价),可分为每6小时500mg或每12小时1g,每次静滴在60分钟以上,可根据年龄、体重、症状适量增减。 老年人每12小时500mg或每24小时1g,每次静滴在60分钟以上。 儿童、婴儿每天40mg/kg,分2-4次静滴,每次静滴在60分钟以上。 新生儿每次给药量10-15mg/kg,出生一周内的新生儿每12小时给药一次,出生一周至一月新生儿每8小时给药一次,每次静滴在60分钟以上。 配制方法为在含有本品0.5g的小瓶中加入1OmL注射用水溶解,在以至少100 mL的生理盐水或5%葡萄糖注射液稀释,静滴时间在60分钟以上。
注意事项
基本注意事项 本品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所致感染明确有效,但对葡萄球菌肠炎非口服用药,其有效性尚未明确。 用药期间希望能监测血药浓度 有关用法和用量: 快速推注或短时内静滴本药可使组胺释放出现红人综合征(面部. 颈躯干红斑性充血. 瘙痒等). 低血压等副作用,所以每次静滴应在60分钟以上。 肾功能损害及老年患者应调节用药量和用药间隔,监测血中药物浓度慎重给药(参见老年人用药) 为防止使用本药后产生耐药菌,原则上应明确细菌的敏感性,治疗时应在必要的最小期间内用药使用上的注意。 配药:目前己明确本品与下列注射剂混合使用引起药物变化,所以不能混注。与氨茶碱. 5-氟尿嘧啶混合后可引起外观改变,时间延长药物效价可显著降低。 给药: 因可引起血栓性静脉炎,所以应十分注意药液的浓度和静滴的速度,再次静滴时应更换静滴部位。 药液渗漏于血管外可引起坏死,所以在给药时应慎重,不要渗漏于血管外。 给药途径:肌肉内注射可伴有疼痛,所以不能肌注。 其他注意事项:国外有快速静滴本药引起心跳停止的报道。
药物相互作用
1、要注意与各种药物的相互作用。与氨基糖苷类、两性霉素B、阿司匹林及其他水杨酸盐类、注射用杆菌肽及布美他尼、卷曲霉素、卡氮芥、顺铂、环孢素、依他尼酸、巴龙霉素及多粘菌素类药物等合用或先后应用,可增加耳毒性及肾毒性。如必须合用,应监测听力及肾功能并给予剂量调整。抗组胺药、布克利嗪、赛克利嗪、吩噻嗪类、噻吨类及曲美苄胺等与本品合用时,可能掩盖耳鸣、头昏、眩晕等耳毒性症状。
2、有报道称同时使用万古霉素和麻醉药可能出现红斑、类组织胺样潮红和过敏反应。
3、本品与碱性溶液有配伍禁忌,遇重金属可发生沉淀。 药理毒理:抗菌作用:在体外药敏实验中,万古霉素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有效,与其他种类的抗菌药物无交叉耐药,另外用MRSA在试管内进行传代培养试验其对万古霉素的诱导耐药性也很低。在体外药敏实验中,万古霉素对革兰阴性菌无效。作用机制:万古霉素能够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具有杀菌作用,另外还可以改变细菌细胞膜的通透性,阻碍细菌RNA的合成。
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用药
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用药:孕妇和怀疑妊娠的妇女,妊娠给药相关的安全性尚未明确。哺乳母亲应避免给药,若必须给药则应停止哺乳(本药可排于母乳中)。
儿童用药
少儿肾脏处于发育阶段,特别是低出生体重儿,新生儿,其血中药物半衰期延长,血药高浓度持续时间长,所以应监测血药浓度,慎重给药。
老人用药
老年人由于肾功能减弱,给药前和给药中应检查肾功能,根据肾功能减弱的程度调节用药量和用药间隔,检测血药浓度,慎重给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