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医生, 我要登录 注册

急性鼻炎

急性鼻炎系鼻腔黏膜的急性感染。
英文名:
发病部位: 鼻  
就诊科室: 中医五官科   呼吸内科  
症状: 鼻塞  
多发人群: 男性   女性  
治疗手段: 药物康复疗法
并发疾病: 鼻窦炎  
是否遗传:
是否传染:

疾病知识

症状

1.
初期有鼻内和鼻咽部干燥、瘙痒感,频发喷嚏,常伴有疲乏、头痛、周身不适。 
检查:鼻黏膜潮红、干燥。
2.
起病1~2天后即有鼻塞、大量流清涕。常有咽痛、发热,体温一般37~38℃左右,同时有头部闷胀、四肢腰背酸痛,此期持续1~2天。 
检查:鼻腔黏膜充血肿胀,鼻腔内可见黏涕。
3.
鼻塞、鼻涕转为脓性,如累及鼻窦可有较严重的头痛,向下呼吸道发展可出现咳嗽,此期约3~5天。但易有鼻窦炎、气管炎等并发症使流脓涕、咳嗽、咳痰拖延日久。
检查:下鼻甲肿胀、鼻道内有多量脓涕。

病因

主要为病毒感染,有时可并发细菌感染。 
1.致病原因 
此病先系病毒所致,后继发细菌感染,亦有认为少数病例由支原体引起。在流行季节中,鼻病 毒在秋季和春季最为流行,而冠状病毒常见于冬季。至于继发感染的细菌,常见者为溶缸性或非溶血性链球菌、肺炎双球菌、葡萄球菌、流行性感冒杆菌及卡他球菌。这些细菌常无害寄生于人体的 鼻腔或鼻咽部,当受到病毒感染后,局部防御力减弱,同时全身抵抗力亦减退,使这些病菌易侵入 黏膜而引起病变。 
 2.常见诱因 
(1)身体过劳,烟酒过度以及营养不良或患有全身疾病,常致身体抵抗力减弱而患此病。 
(2)受凉受湿后,皮肤及呼吸道黏膜局部缺血,如时间过久,局部抵抗力减弱,于是病毒、 细菌乘机侵入而发病。
(3)鼻部疾病如鼻中隔偏曲、慢性鼻咽炎、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等,均为急性鼻炎诱因。 
(4)忠腺样体或扁桃体炎者。 
另外,鼻部因职业关系常受刺激,如磨粉、制皮、烟厂工人易忠此病;受化学药品如碘、溴、 氯、氨等刺激。或在战争时遭受过毒气袭击,亦可发生类似急性舜炎的症状。一次伤风之后,有短 暂免疫期,一般仅1个月左右,故易得病者,常在1年之中有数次感冒。

检查

血常规白细胞计数常偏低。
为一种单纯炎症变化,当病变开始时,因黏膜血管疮挛,局部缺血,腺体分泌减少继而发生反射性神经兴奋作用,很快使黏膜中血管和淋巴管扩张,腺体及杯状细胞扩大,黏膜水肿,分泌物增 多而稀薄似水,黏膜中有单核细胞及多形核白细胞浸润。此后,白细胞浸润加重,大量渗出黏膜表面, 上皮细胞和纤毛坏死脱落,鼻分泌物渐成黏液脓性或脓性,若无并发症,炎症逐渐恢复,水肿消除,

诊断

根据病史、典型症状和体征诊断并不困难,但麻疹、猩红热等急性传染病的前期表现常相同,应注意鉴别。后者有急性传染病的原发症状,全身症状较重。
此病应与 急性鼻窦炎、鼻部白喉及变态反应性鼻炎相鉴别。 
1.急性鼻窦炎   多位于一侧,白细胞增多,局部疼痛和压痛,前鼻孔镜检有典型发现。 
2.变态反应性鼻炎   有变态反应发作史,无发热,鼻黏膜肿胀苍白,分泌物清水样,其中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治疗

全身治疗:
(1)注意休息,保证热量供给。
(2)应用中药抗病毒、祛风散寒、清热解毒。
(3)酌情应用抗病毒西药。对抵抗力低下者,可酌情选用抗生素预防细菌感染。
(4)酌情应用抗组胺药物以缓解流涕、喷嚏和鼻塞。
(5)酌情应用解热镇痛药以缓解全身不适、酸痛和头痛等症状。
(6)局部应用羟甲唑啉或麻黄碱等药物缓解鼻塞,用药1周。

预后

经积极治疗,预后良好。

预防

1.注意保暖。
2.避免去人流集中的地方。避免传染 患者要卧床休息,可以减少互相传染。应养成喷嚏及咳嗽时用手帕盖住口再的习惯。患者外出时要戴口罩,尽量不去公共场所。流行期间公共场所要适当消毒等。
3.增强机体抵抗力 经常锻炼身体,提倡冷水洗脸、冷水浴、日光浴,注意劳逸结合与调节饮食,限制烟酒。由于 致病病毒种类繁多,而且相互问无交叉免疫,目前尚无理想的疫苗用于接种。在小儿要供以足够 的维生素A、维生素C等,在流行期间,可采用丙种球蛋白或胎盘球蛋白或流感疫苗,有增强抵抗 力以及一定的预防感冒之效。
4.加强治疗 积极治疗上呼吸道病灶性疾病,如鼻中隔偏曲、慢性鼻窦炎等。

健康问答

  • 急性鼻炎应该和什么疾病区分?
    医生头像
    赵彦鹏 主治医师 山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 - 不孕症科
    注意排除过敏性鼻炎,过敏性鼻炎为突发性鼻痒、喷嚏、流清涕,鼻部症状常较短,半天以内。全身症状很轻或无全身症状。

权威编辑

医生头像

创建者:赵彦鹏

山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 不孕症科

互联网医学百科

基于健康医疗大数据的全国家庭健康服务平台,欢迎广大医生参与加入医学词条的创建及优化!

词条统计

浏览次数: 6519

编辑历史: 2

最近更新:2018年05月02日 16:29

网友、医生言论仅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同意其说法,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

微医提供平台支持 Copyright 2011-2017版权所有。  浙ICP备15034772号-2

浙公网安备 33048302000102号